首頁 > 電影

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一部心理學電影

靈魂急轉彎影評

《靈魂急轉彎》電影中使用了很多心理學的元素。在心理動力論中,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之結構理論所提出,人的精神分三大部分: 「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欲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協調本我、超我關係;「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一個人的人格中也隱藏著三個小我:一是本我,它是一個跟隨慾望的人,是天生懶惰,自由自在,什麼都不想做的我。二是超我,它有強烈的個人價值判斷和自我目標,追求人活著的意義,生活中的目的性非常強,它時刻圍繞自己設定的人生目標不斷前進。三是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關係的自我。它通過社會文化對社會角色的期待,迫使本我努力行動,實現超我的目標,但同時又要修正超我與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努力使本我和超我都能夠得到在地球「生存」,而不是進入天堂。

電影《靈魂急轉彎》中喬伊、22號和媽媽,就是三個我的代表。其中22號代表本我,它在沒有降臨到地球之前,是純粹的、本真的、無相的、虛化的精神,遵循著快樂的原則,整天無所事事,隨心所欲。是人的嬰兒時期的「無我」狀態的體現,是人內在的自我特徵描寫。

喬伊代表超我,是生活在現實之中的「超我」形式,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就是做一個音樂家。但純粹做音樂則難以適應社會生存法則的需要,對本我和超我的生存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因此超我一直處於一種得不到滿足的受壓抑狀態。

媽媽代表自我。它十分現實,十分理智,它能夠跳出超我和自我的狹隘,保持自我和本我與外界的聯繫,並協調處理他們之間的關係。

影片中的喬伊就是處於三個「我」的衝突之中。他有自己的夢想,卻一直不能實現,被生活、社會的各種壓力所束縛。它為了完成「母親的期待」,努力扮演好社會賦予的各種角色,一直不停地打拼,說假話(表揚學生),做不願意做的事(教音樂課),討好不喜歡的人(吻母親的同事)等等。但是他一直放不下超我的目的。於是,在一個機緣巧合的時機,他突然即將實現個人超我目標。然而卻因此遭受現實的殘酷打擊,樂極生悲掉進了窨井,導致把靈魂摔出了竅,游離於生死之界的中間。

於是,影片開始了三者之間的再協調、再統一之旅。這讓我想起來了心理學中的另一外術語,自我同一性。影片的內容就是圍繞人格內在自我的同一性問題,展開劇情衝突,不斷發展,最終尋找到暫時的同一。

然而三者之間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之間不停的相互轉化。喬伊本因為生活所逼,被迫做音樂老師,接受了學校的邀請當一名專職教師,說明超我在慢慢改變,接受自我的安排。但這只是暫時的妥協。當他接到樂隊的演出邀請之後,超我又立即被激發出來,欣喜若狂,全然不顧馬路上的各種危險,最終導致了「樂極生悲」事故,掉進了窨井。22號本我在體驗過生活之後,被自然、社會產生了美好的感覺,於是產生了執念,一心想留在地球,變成了有夢想的超我。媽媽本來在嚴格執行著本我的理智,但是在最終還是被喬伊的執著所感動,最終改變主張,支持喬伊的音樂夢想,自我也失去了「理智」。這也說明在實現自我同一性的過程,就是三我之間不斷協調,內在心理的博弈與妥協共同演進發展的過程。同時,當內在自我統一協調之後,外界社會也會隨之產生了變化,對以前看似不過變化的規則進行了變通,這也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心理學埋伏,說明不僅是社會在改變個體,個體同時也是可以改變社會的。

在三者的衝突過程中,編劇構思的情節起伏跌宕,處理矛盾的技巧詼諧,讓人在快樂中得到心靈的感悟,對自己的生命不由自主地引起一波波的深思,從而得到啟迪和教育。

然而,如果說三我衝突是展開劇情矛盾的載體的話,那麼貫穿劇情發展的內在引力卻是「生存價值」。無論是飛升天堂,還是轉世地球,抑或是留在不死不活的靈魂空間,影片中沒有過多的對死亡的描述,展示了影片積極的生命觀。而對生命的價值,影片提出了「活在當下」的價值觀,而對注重所謂刻意追求人生價值的價值觀,提出了不同的觀念。認為太過刻意的追求意義,本身是一種執念,毒化了很多人的靈魂,給靈魂背負了虛幻的負擔。在影片中,大魚和小魚的對話「你已經生活在海洋中,卻還在尋找海洋」,翅果從枝頭飄落,「活在當下」等劇情,無疑都是對這種價值觀的詮釋。活在當下,感受生命,就是對生命價值的基本尊重。如果沒有對當下生命的體驗,又何來對生命價值和生命意義的判斷呢?

這種價值觀,對當下充滿競爭壓力的資本社會生活中,無疑帶來了一股新意。不過,這種價值觀在中國早就有數千年的土壤,即是道家的學派。

點燃生命價值的火花是什麼呢?一億個人有一億個人的判斷。在我看來,也正是這各種各樣的存在,才展現出這樣的豐富多樣人性世界,讓我們領略生命的奇妙和可愛。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