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平凡生活的日常感動
靈魂急轉彎影評看了新周刊的影評,好奇地把底下的評論都看了一遍。高興的是看到部分人因為這部電影收到了啟發,也同樣看到了相當部分人覺得這部電影似乎沒有太多實用性,只是在灌心靈雞湯云云。
想起了一個有趣的理論,大概是說:作品是脫離作者的存在,作品一旦形成,如何去理解的權力就落在了讀者的手裡。
最近看十三邀羅翔那期,他說:人是無法擺脫偏見的,一輩子就是在走出偏見的過程中。
對於那些能理解這部電影的人來說,他們找到了一個同類;對於那些不能理解的人,他們相信著自己相信的東西,不願意接受這個世界有人過著與他的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最近在抖音上粉了一個up主,一位叫曹操的美國人,與中國人結婚,孩子在美國上學。粉他是因為「種族歧視」那一集,6分鐘的時長。講了女兒怎麼遇到種族偏見和兩種解決辦法,一是讓孩子以漂亮貼紙作為「賄賂」,獲得同學們的喜愛;二是與家長打好關係,讓他們了解到中國人是什麼樣子的。他有一句話,我印象深刻,如是說:他們其實並不壞,他們只是沒看過這個世界。或許大多數人都沒有「看世界」的機會,或許在他們有機會真正走出國門,去一個完全陌生、有文化隔閡的地方生活,看看那裡的人是如何過著他們的生活的,或許這樣才能對自己原本的生活帶來一些反思和審視。我們總是傾向於批判他人而寬容自己,不是麼?
說回這部電影,除去老生常談的「政治正確」和「膚色問題」(lol)外,我相信裡面還是有不少有共性的地方的。人死去後會以怎樣的方式存在呢?人又是怎麼來的呢?這個電影給了一個全新的框架。
22或許存在了上千年,它(原諒我稱之為它,想著靈魂是沒有性別的吧)接受了人類最優秀靈魂的指導,萬事俱備只欠一個火花。也是直到快看完電影的時候,才意識到:所謂火花,並不指一生的目標,而是指生活熱情的來源。22以一個絕對理想主義的方式存在著,沒有肉體的感官刺激,太容易走向虛無主義了:一切都沒有意義。它是理性的化身,是絕對的神性象徵。
不可否認,22是在有了感官觸覺後才稍微有了感知,這個世界的聲音,光線,嗅覺,視覺,聽覺,觸覺。它以音樂家之眼,感受到了純粹理性忽略的東西。而真正讓它觸動的,不是多麼宏偉的理想。理想的構造是需要很多因素的:環境的渾然天成,過往經歷的堆疊,以及從艱苦土壤中綻放的自由意志。而是對平凡生活的日常感動。
當鏡頭從街道聚焦到飄舞的落葉,聲音聚焦到隔街父女的快樂感染;多麼美的天,多麼美的雲。眼淚,也就這麼不受控制地滴落下來,直到電影結束。只因,我啊,也恰巧是這麼想的。是無意中走過某條街道的交叉點,陽光在不知名角落傾斜,那一瞬間的驚心動魄,那一瞬間的永恆。這一刻,無關遠大,無關前程,無關理想。只是簡簡單單的感動。容易在繁忙生活中被忽略的感動,而忘了欣賞美的事物。
沒有想到,自認為隱秘的那些小心思,導演都懂的。這個世界這麼大,總有人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