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對生命迷思的反思
靈魂急轉彎影評雖然很早已經從各種的公眾號或者推薦中看到它的身影,但如果不是今天是最後一天排場估計我得等下載版出來再看,雖然畫面很精美,特別是那幾張在通往天堂的橋的圖片,背景點點星光被震撼到了,靈魂世界的布局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尋夢環遊記。可能因為看之前在翻轉電台裡聽過些許對該影片的批判,所以多少還是帶著審視的目光而不是體驗的目光去觀看的,還是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點,下面仔細地揣測一下影片想表現的內容:
(1)即使實現了目標,也未必能走人生巔峰
喬伊(因為我看的是中配,所以人名都是中文版的翻譯)是一名滿懷音樂熱情的鋼琴家,他不滿於僅僅成為一名老師,他嚮往更大的舞台,也正是這樣的遠大理想目標使得他有極強的求生意志,一次次的想重返地球。後面在教導22號機緣巧合下回到了地球,也實現了他在舞台上演出的目標和理想,可是即使這個演出是忘我的,是超乎尋常的,是一場完美的演出,也跟他理想中的欣喜若狂有著巨大出入,僅僅只是開心一會之後就陷入了一種空虛和迷茫當中。這樣的劇情多少是揭示出了很多人思維上的誤區:以為實現了某個目標或者找到自己的命中注定的事業之後就會走上人生顛覆,覺得一切困難都能得到解決。這其實是某種幻覺,想想喬伊對夢想有非常大的毅力很難說是僅僅是熱愛起的作用,更多還是通過在舞台上表演能實現某種「成功」的想象(如獲得更多的報酬,讓媽媽高看自己,受到觀眾的注目),如果僅僅是享受舞台或者一場出色的演出這個目標,喬伊反而是感到是一種幸福,而不是失落的。回到現實,也很難說我們對某些事物的追求(如理想,愛情,自我實現)就是那麼純粹的,但影片似乎告訴我們(也可能是我的過度揣測),如果對追求目標或者理想賦予了太多意義,反而是會讓人失落的,想想,沒有什麼東西能夠符合我們完美的幻想。不過我比較好奇的是,喬伊在舞台演出之後不如想象中開心,他之後會怎麼選擇?是選擇做老師呢?還是繼續演出呢?甚至說放棄音樂呢?遺憾的是影片沒有表現出來。
(2)生活是體驗出來的,而不是通過「說教」說出來的
22號的過去的導師們其實還貢獻了蠻多的梗的,想想為什麼過去那麼多的大師對22號的勸導都不足以讓它有勇氣去面對生活,反而是在人間的各種體驗讓它體驗到活著的感覺真好,或許也大概也能說明即使我們聽過了那麼多的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聲,因為生活靠的是體驗是行動,而不是講道理啊。即使當你覺得在書上看到某個觀點觸動了你,讓你電擊一閃,其實也是因為你在生活過程中與這個觀點或內容相處或者掙扎了很久,才會發生那頓悟的瞬間。再延伸一點,在低谷期時容易從書中或者別人的口中尋找答案,但一旦程度過了,看書或者聊天甚至汲取知識都容易成為逃避現實的手段,只有行動起來,真正的參與到生活中才能讓書本上的知識以及有些有智慧的東西變成自己擁有的東西,否則也只是懸浮在空中的。
一直很羨慕22號初到人間時那種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以及對世間萬物各種感受力爆棚的瞬間,那種初生嬰兒的無知反而是最珍貴的品質呢,正如陳丹青老師所說:要肯定「無知」,不要為它焦慮,我們都是從無知的狀態開始,慢慢變成後來的自己。但這種充滿好奇,感受力爆棚又是非常難得的狀態,想想有多久沒有因為一些小事情而感動到了。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即使22號說自己的「火花」可能是走路,但喬伊看來覺得這麼小的事情不算是「火花」,覺得小事情不足以成為人生的意義(如享受美食,享受美景等),而大事情才能算的上意義,如藝術,理想,遠大目標等,這或許也可能是一種偏見,或許這種偏見也導致我們傾向認可事業或者工作帶來的意義,而看不起那些微小瞬間,觸動心靈的簡單生活瞬間所帶來的意義感。關於無意義感危機是現代社會的問題,如果只通過強調享受當下,抓住那些平凡的幸福似乎又把這個問題過於簡單化甚至個人化了,雖然寄希望於動畫片解決現實問題本身就是不合情理,但我仍希望它能探討更多。
(3)也許那些「火花」產生的瞬間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
22號過去不是沒有嘗試過音樂,還說音樂是它最討厭的東西,但是在人間聽到康妮演奏時那瞬間就突然get到了,想想喜歡某件事情,某個專業或者某個人,都是那瞬間的事情,甚至都無法分辨我們喜歡上某個專業是因為專業本身還是老師講的非常好呢,或者喜歡上某個人是因為對方還是當時候的氛圍特別好呢?既然兩者交融在一起,難以分辨,是不是放棄對那種命中注定的「火花」(意義感,價值感或者目標之類的)追求,而對去珍視那種進入忘我之間的瞬間反而是一種解決方法呢?
下面就是一些覺得可以更好的地方了:
(1)在靈魂世界裡,通過給靈魂畫圈的方式就能讓這些黑色的,迷失的靈魂解決好自己的迷茫,這似乎有種「傳教」的味道,影片多少還是有點避重就輕的,畢竟大多數人是在勞累的生活中陷入某種無意義感而不是像初生的22號可以隨意去探索的積極狀態,雖然影片中那個人回到人間後辭了工作,但是之後就不會陷入無意義感和空虛感中嗎?或者正面一點,像財務自由的人就不會有這種困境嗎?
(2)另外關於22號對於自己「火花」的懷疑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可以聊的有很多,例如那些小事情能否成為意義?別人認為的意義能否成為自己的意義?沒有了意義感真的無法觸碰到幸福嗎?意義感和目標感有那麼重要嗎?它對這些問題的掙扎和痛苦或許也是現代人的痛苦,但遺憾的是,這些又非常粗略的帶過了
(3)即使是動畫片,還是看到某些「政治正確」的,本次的主人公是有色人種,我觀察了其他黑人角色的形象,發現這些形象都非常的黑人形象,也就是角色都不好看,你可以說它是典型的黑人形象,但卻帶著某種刻板印象(典型就是一種刻板印象),畢竟裡面少數的白人形象真的比黑人形象好看多了,它其實可以將它們設計的更好看,或者沒有那麼典型的,但可惜並沒有。
(4)聯想到之前幾部皮克斯的電影《尋夢環遊記》《飛屋環遊記》,還有這部,都通過兩代人的敘述去講述對於這些概念的理解,例如coco與他爸爸,飛屋環遊記的小胖胖跟那位老爺爺;這個敘事還蠻有意思的,不知道是不是皮克斯的特色呢?
最後,以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書中的內容,作為結尾。
「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對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對我們有何指望。我們不該繼續追問生命有何意義,而該認清自已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問。面對這個追問,我們不能以說話和沉思來答復,而該以正確的行動和作為來答復。到頭來,我們終將發現生命的終極意義,就在於探索人生問題的正確答案,完成生命不斷安排給每個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