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關於一次失敗的討好之旅
靈魂急轉彎影評這天晚上將近10點半,在我走進電影院之前已經很睏了,還碰上了成群結隊不知道看什麼剛散場的人群,爆米花機熄了燈,看起來一副要打烊的樣子,所幸空調比我想象得要暖,坐在前排的幾個觀眾不停地發出笑聲助興。在大概一個月前聖誕節,我還在猶豫要不要去偏遠的影院趕這部少之又少的場次時,一定想不到一個月後它排滿了全城的兒童廳,也想不到這樣令人驚喜的成績卻輸出了一個如此無聊的主題。
1.一種降級表達
表達降級現在通常被用來指責年輕人在日常聊天和敘述中大量使用流行短語、字母縮寫和表情包的行為,因為似乎沒有這些就無法正常地進行情感或意義的傳達,在這裡我想借用這種概念,也認為片中的心靈學院的描繪是一種降級表達。
在男主死亡後誤打誤撞進入心靈學院,處處都想展示出,「我們蘊含了很多的深刻的意味和諷刺」,但無論是從《2001太空漫遊》般的穿越場面、長得很畢加索的心靈學院工作人員們,還是死亡後被借來當導師的歷史名人,都是一種片面的符號展現,甚至是刻板的嘲諷。但僅僅是為了表現22的油鹽不進和冥頑不化,我無法想象一個設定上原始樸素的靈魂體,在面對阿基米德、榮格等人之後會存在什麼心理問題,或者會讓林肯、特蕾莎修女等人氣得火冒三丈,算盤、分工社會、立體主義,心靈學院的部分本可以作更深刻的表達,但最後一切都流於表面,把一眾出彩的要素變成了服務於熊孩子的工具而已。
同樣是皮克斯作品的《頭腦特工隊》也有著類似的問題,生活中,我們不需要把各種情緒畫成不同的樣子,染上不同的顏色,也可以進行分辯,那麼這樣表述的意義何在呢?是真的像如同電影裡所說,人的性格都是被事先分配好的,所以「自戀的人才那麼多。」嗎?還是說編劇或導演明明已經明白人的複雜性,但為了一種技術上的奇觀展示而去進行簡化描繪,導致我們用複雜的方式來理解淺顯的道理,這樣就形成了一種降級。
2.討好式的情感轉變
影片開始的部分我特別喜歡,男主在學校教音樂課,台下的學生走調的演奏令我感同身受,在音樂領域,學生業餘的練習和老師幾十年專業的訓練就是有著天壤之別,那麼像那個吹長號的小女孩(我確實忘記她的名字了)在受到同學嘲諷後,想要放棄來找男主開導,但因自己對長號的喜歡重新拾起信心,這一支線劇情是十分現實的,也是很出彩的。那麼回到男主身上,他又是如何在死而復生過,夢想實現過後,得出「夢想不重要,活著意義就是體驗生活瑣碎。"的結論?我們可以在電影中看到,男主的爸爸是給他啟蒙的音樂家,他的母親在紐約鬧市區開著服裝店,他在學校剛剛得到了音樂教師的編制,還成功加入了小有名氣的爵士樂四重奏,通過這樣明顯優越的人生經歷可以來啟發生活平淡是真嗎?還是這僅僅是屬於中產階級向下討好的一種敘述角度;「我們都可以這樣無慾無求了,你們還想要什麼呢?」
現實中可沒有那麼多夢想可言,起碼我身邊的同事大部分人並不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我見過不愛運動的體育老師,見過在做淘寶小遊戲頁面的主機遊戲愛好者,也見過賣房中介偷偷背著家裡搞說唱。那麼片子裡男主在成功加入四重奏樂隊後,卻因為覺得並不如想象般美好,是因為夢想的實現不僅途中是過程,實現之後也是需要過程的,不是演奏了一次就能證明不過如此,重點在於這樣的結果後如何平衡教師工作,母親期待和音樂家理想的問題。電影選擇這樣簡單地進行虛無主義式的總結,是浪費了主角半生經歷的描繪和忘我之境的設定裡無數努力的身影。有趣的一幕是,地鐵站裡,互換身體的男主匆忙跑過彈唱者身邊,22卻留下麵包表示鼓勵,也許就從這裡可以看出,音樂和夢想已經不是影片的核心了。
3.好的動畫表達
皮克斯作為一家碩果累累的動畫工作室,其作品也被很多人譽為更適合成年人觀看,問題在於,成年人想從動畫中看到什麼,是召之即來的彩蛋?還是隱喻現實的玩笑嗎?我們從他們過往的作品中找到沒有這兩種缺憾的作品看一看:
在《機器人總動員》中,片頭超長的默片部分,我們從機器人瓦力的日常和經歷,去感受它對eva萌生愛意的過程,而結尾eva復甦了瓦力,重建人類文明,人類的造物自身產生了情感反過來又拯救了人類社會,這就完成了表達的升級。觀眾不需要明白計算機程序如何標注愛慕、喜悅、急迫等等情緒,也不用把愛情簡化成眼睛裡冒出紅心或者星星,就能對瓦力的情感產生共鳴。這種共鳴來自於生活的閱歷而不是影片的灌輸,是瓦力一次次皺起機器眼的眉頭,和一次次與eva牽手的試探中自然流露的。兒童可以看出機器人的動作冒險經歷的有趣,成年人可以體會愛情的辛酸、汙染的危機等等,在詼諧和童趣中得到昇華,以小見大,而不是對複雜主題的簡化。
再比如《怪獸大學》裡,大眼仔和毛怪天賦不同卻被迫合作,在考試作弊之後被逐出校園,大眼仔逐漸明白,無論自己怎麼努力也無法像毛怪那樣嚇人,如果如本片一般,只要得出個結論,「開心得當個大眼仔就好了」嗎?當然不是,兩人在承認作弊、破紀錄後也沒有能回到學校,二是進入電力公司重新開始,這顯然是不討好的敘述,它除了告訴人們一切都來得及之外,也誠實地表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接受差距之後如何讓夢想與現實共存,而不是僅僅享受一下披薩多好吃,風聲多好聽就足夠了。
結語
作為非專業人士,對於本片,顯然我這樣的評價是稍顯嚴格的,它在創意實現和表現水準上依然能展現皮克斯的實力,但這顯然不足以掩蓋主旨呈現上的問題,我在這裡也只是提供一種角度,畢竟無論動畫還是電影都有著百年的發展歷史,無論是想要標新立異還是傳承經典都很難走出巨人的肩膀,結合去年全球氾濫的疫情和美國的現狀,主創人員想要做出這樣的表達也情有可原。雖然這部片子的上映已經接近尾聲,但我依然推薦沒看過的人去看看。畢竟,對於一部引進動畫片,它從上映首日慘淡的排片開局,自我奮鬥到了如今票房節節攀升的地步,相比某些中途遺憾退出的國產片,這個商業過程本身還要更有現實意義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