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懷著上千年的靈魂,彷彿初臨人世一般躺在大街上看風把帽子吹起——理性潰敗,感性勝利,赤子之心

靈魂急轉彎影評

難得看到不吹捧成功學的電影,感動,值得一看。尋找自我的意義是每個人一生的課題,社會拋給我們虛假的解,然而答案只有自己知曉……想起了其它作品和一些心理、哲學問題。除了主旨,關於死亡和遺憾、畫風、背景設定等問題也很值得探討。做了些很有點捨本逐末之嫌的思考,歡迎討論!!!

關於主旨:意義的載體和標準;像孩子一樣活著

本片主線大體是兩條:喬伊圓夢和覺醒,二十二找到火花,本質上是統一的——尋找生活的意義。一個是所欲所愛不得實現的「無意義」,一個是自覺看透一切的「無意義」。前者為本片的重點,也相對更常見一些。我想,為什麼會這樣?

本質問題有二:一是手段制約了結果實現,二是無法正視自己、正視自己的生活。為什麼一定要去登台演奏,因為要實現價值、意義。喬伊認定了這些只存在於音樂演奏之中(「音樂和生活的運作方式大不相同」),那麼在實現它之前,意義便是空虛嗎?事實上,最終極的意義、價值是沒有一個具體的面貌的,與其說「意義」、「價值」,不如說「意義感」、「價值感」。感覺是不被外界定義的,也是可以單憑自己實現的。

手段制約結果實現」,或者說「手段反抗結果」(我好喜歡楞次定律「效果反抗原因」的表述啊233),意思就是說,執迷於通過特定手段達成結果,反而破壞了心境、剝奪了個體領會所欲求的玄妙(意義感)的可能。一方面是過於將手段工具化而無視了手段本身的意義(比如淘金過程中的樂趣),甚或直接將手段等同於意義(比如把金子視作終極意義,然而那只是實現意義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是在執迷一個方向時忽略了其他角落的華彩(比如滿心焦慮匆匆前行的喬伊多半不會注意到那片飄落如蝴蝶的葉子的美好)。

執迷淘金的失落靈魂

無法正視自己、正視自己的生活」,意即被外界裹挾、評價、定義,並相信了外界的聲音、將之內化。這點對二十二也適用(可見豐富的知識和堅強的內心無必然關聯)。一開始就接受社會的價值體系,懷著「失敗」的評判結果去面對自己的生活,或者直接不想面對,脆弱、絕望、痛苦地壓抑真實的自我,都反映出靈魂身陷囹圄。一個自由的靈魂、完整的人格,應當能夠輕盈地、用審美去理解生命的每個瞬間,在其中看到、體會到最真切、鮮活的意義。正視自我的需求,坦然地去表達,當二十二代喬伊向媽媽說出真實的心聲,我們看到的是感人的和解——兒子與母親、自我與外界。生活,即便它被貼上消極的標籤,解讀的權力與樂趣,到底在我。

這也便是片末高潮呈現的生命體驗。

一種融入萬物、聯通世界的體會

我願稱之為理性的潰敗和感性的勝利。二十二可謂理性認知的登峰造極,然而終究琢磨不出「意義」此物。不禁想起《人工智能》結尾兩千年後出現在地球上的外星人,即便是那樣的高等智慧生命體,也「羨慕人類能夠擁有靈魂」,相信「人類一定是生存意義的關鍵」。或許不僅僅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理性本身就是有限的。它從虛無的一端通向另一端,然而感性體驗卻是直擊現實的。

理性幫助我們獲得了許多,也使我們失去了許多。理性是手段,它明確目標、規劃路線,卻終於取代、遮蔽了真正關乎靈魂的價值、意義。喬伊衝破了枷鎖。從這個角度看,《靈魂急轉彎》和《白虎》的根本號召是一致的,正如平姬對巴拉姆所說,「你尋找鑰匙找了很多年,但那扇門一直開著」。枷鎖就是我們從小受到的教化、內化為潛意識的社會標準、道德倫理,以及以此為基礎生發的執念

這些約束作為一種外在的客觀規律,同時又作為一種內在化的力量,對個體施加影響,因為社會權威被吸收進了個體的良心和無意識之中,並作為他自己的欲望、道德和滿足的東西在起作用。在「正常的」發展中,個體自由地經受著壓抑,把壓抑作為自己的生活,因為他所欲求的東西乃是假定他要欲求的東西。——《愛欲與文明》

而《靈魂急轉彎》末尾表現的,感性的體驗,是無需解釋、自我滿足的、原初的生命本能的釋放。這事實上才是我們潛意識裡在追求的東西,只是理性一直催促我們找到「鑰匙」,殊不知「門一直開著」。生活本身就是意義。意義是由人賦予的,價值是由人創造的,這似乎扣合了尼采所說的三段變化中的最後一個形態——赤子。

孩子是純潔,是遺忘,是一個新的開始,一個遊戲,一個自傳的車輪,一個肇始的運動,一個神聖的肯定。——《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所以,答案很簡單:意義無需載體,亦不存在標準。不能我們經歷過什麼,現狀如何,我們都可以選擇像二十二那樣,懷著上千年的靈魂,躺在大街上看風把帽子吹起


關於死亡和遺憾

其實死亡也是本片一個很重大的議題,但我覺得可以處理得不一樣些。滿眼都是對生的執著,鮮見對死的坦然,然而這應當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喬伊把通行證給二十二時說「沒關係,我已經活過一次了」,我覺得這更像是溫情的犧牲,而不是對死亡的坦然。)

至於本片拋出的靈魂拷問——「假如你現在就會死去,你是否遺憾?」它自己的答復大概是:讓你的每一分鐘都意義充盈、了無遺憾吧。然而,這實在是不太現實的。總歸會有放不下的執念,因力量的有限、命運的玩笑,最終落上塵埃變為遺憾。這是我們繞不開的情感積澱,如何對待它呢?影片沒有回答。它指出一條靈魂的豐滿之道,然而我們深知,有些地方的空缺、悵惘,永遠填不上

我想說,遺憾也是一種美,「死是終將要到來的節日(史鐵生)」。《靈魂急轉彎》告訴我們即便身處晦暗,我們也可以選擇去欣賞光,那就是意義。然而光是光,晦暗仍舊是晦暗,光並不能徹底解構後者,而與後者打交道仍然是我們生活的主旋律。更值得關注的課題是,如何對待晦暗。(當然「光明」與「晦暗」的內涵也是值得討論的,社會常識自有它的判斷,然而我們也可以有自己的定義。)

我想,如果喬伊選擇走過那扇扭轉命運的例外之門,面帶微笑地擁抱生之彼岸,我會落淚——那是生命最令人動容的優雅


談點別的:關於畫風等

我似乎隱約已經對皮克斯的畫風厭倦了?或許是我的審美發生了一些變化,那些圓潤、豐富、Q彈、可愛的筆觸,feels like a little too much(借用一下二十二的原話哈哈)。另外,我對嘗試可愛然而太爛大街且沒有可愛到我的點子上的靈魂形態設計感到一絲無奈……(這話說得有些刻薄了,其實挺好的啦)

一個奇怪的發現

不過傑瑞和戴瑞的設計還是很有意思的,完美體現了「概念世界」的特點,同時還有靈活多樣的動作表情變化,實為一大亮點。另外,喬伊從通往生之彼岸的路上跳下來的片段處理得很驚艷,彩色黑白切換、幾何圖形、抽搐的線條……詭譎魔幻之精妙,我想用一個書名形容我的感受——我的大腦敞開了(哈哈哈)。

一場緊湊精彩的視覺盛宴

以上基本上是些無傷大雅的小吐槽,但是有一點我覺得值得思考的是——人物們的表情、動作會不會太浮誇了點?

注意,我說「浮誇」,不是「誇張」。

比如「避險基金經理」那段,除了突然失智發瘋,無法解釋。怎麼會存在如此突兀而放飛自我的覺醒?

恐怖如斯……

或許我已經過了能與這種表達方式坦然共處的階段?我喜歡現實的、含蓄的、深沉的,同時尖銳的、特立獨行的……前者能打動我,後者能啟發我。而這並非矛盾,我覺得定格動畫就是很成功的形式。與CG製作相比,它似乎更擅長運用卡頓的藝術。太流暢、內容太豐富,反而會讓人來不及反應。人在理解現實的時候,他處理的其實是相對靜態的畫面(沒有科學依據,個人感受推測,也許是因為圖像更好理解,且人腦記不住太多動態細節?)。於是,定格動畫相對悠哉的節奏會更有助於意義生成吧。以基金經理「掀桌覺醒」為例,觀影時我首先是被突然的刺激嚇到、尷尬到,然後這一段就結束了;如果它能緩衝一下,也許我便能反應過來:這段的娛樂意味大於敘事意味。

畫面太豐富還有一個問題:有創造不需要甚至不合適的細節的風險,繼而導致,偏強烈的作戲感,和,觀眾代入角色後的預期與所見有偏差造成困惑、出戲。不是所有的情感表達都需要張嘴、挑眉、瞪眼、四肢大幅揮動這般外向的表達。再進一步說,恰恰因為太具體,反使得它單薄。它的技術如此纖毫畢現以至於每一秒都能精確清晰地定位出情感態度。而事實上,人是不會那麼頻繁地變換表情的,太明晰的情感指示也剝奪了我想象、體悟的空間。我猜測這可能是擔心觀眾感到無聊的產物,然而無表情可以比任何表情都意味深長、引人入勝。

喬伊這個厭煩不屑邪魅無雙的小眼神當時直接把我嚇到了

正像沙坡蘭說的那樣: 只有近情理的東西才不遇到聽眾和觀眾方面的抗拒。細節不是越多越好,一切還以適度為佳。可以理解這樣的表達方式是想增加幽默感、活潑感,但電影是雙向的藝術,單向的輸出之餘,也應當顧慮到觀眾的理解以及這種理解對觀看的影響。

這個稱之為觀眾的集體存在,特點就在眼睛的構造。他們具有在另外一種情形之下觀看事物的奇異特權,這些事物和現實中的情形不一樣,另有一種亮光來照明,來加以改變;他們會在某些線條之外,看見別的線條;會在某些顏色之外,看出別的色彩。 ——薩塞

我可能想太多了?

背景設定:機械觀點的人性塑造

這點和《頭腦特工隊》十分相似。想象力和邏輯自洽十分優秀,毋庸置疑。通過建構模型來探究、理解人類之謎的嘗試也值得肯定,但我實在不很認同。如果說《頭腦特工隊》那樣的簡化旨在引導觀眾認識不同情緒的重要性的話,那麼《靈魂急轉彎》裡生之來處的對性格塑造的簡單想象我只能歸因於無甚新意的創意和大可不必的內容豐富。

排除掉基因的不可知因素,人的性格應當是後天形成、由教化決定的。「用練習室生產性格」這樣的概念,且不論其錯誤了,我認為是危險的。一個人的靈魂不可能也不應該被那麼寥寥數語修飾、定義,被那樣輕鬆隨意地塑造定型。而且,「出生前性格就已形成」這樣的認知會誤導人們忽視早期生活經歷、環境對自己的塑造、影響,而這是認知自我的關鍵。

剛從「熱情練習室」出來的小靈魂們……我想起「洗腦」這個詞,有些毛骨悚然

關於名人惡搞

雖然把名人們拉下神壇、流露普通人的情緒,會有助於拉近我們同他們的距離進而促成更客觀的認識和理解,且這麼安排的主要目的是以幽默誇張的手法突出二十二的棘手……然而我還是覺得玩笑開的有點過頭了。

不至於……那般沒有涵養,那般成功學燻心吧?

一個有趣的點

幾個小靈魂被一棟建築壓在底下,喬伊嚇了一跳。二十二安慰道:

在這裡你不能摧毀靈魂,這也就是地球上人們生活的意義。 You can't crush a soul here. That's what life on earth is for.

喬伊的回答是「哼,很機智」。有點對不上,所以我猜測不能單純看中文去理解。on earth是「到底,究竟」的意思,on the Earth才是「在地球上」。這邊是不是在嘗試用一個雙關?表面上是說,這裡的靈魂不會被摧毀,因為地球上人們生活還需要它;深層上是近於主旨的表達:你不能摧毀靈魂,生活到底是為了它。

意義的生成在於靈魂。That's what life on earth is for!

Brilliant!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