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無所待
靈魂急轉彎影評《華嚴經》「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徵得。」我一直對這句話似懂非懂,何為妄想?何為執著?看了這部電影明白了。「妄想執著」乃是我們所謂的「目標」,劇中喬伊十分熱愛爵士,但他給自己設定了個小目標——與多西婭同台演出。有了目標,他彈鋼琴就有了目的性,於是就不能享受爵士帶給他的快樂,生活中其他一些美好的事情,也被他忽略。二十二由於從來沒享受過人生,因此,也就沒有「妄想執著」,所以他就能感受到生活中的一切樂趣。比如,吃到了美味的食物,剪了一個喜歡的髮型,在樹影斑駁下看到一片葉子緩緩飄落……所有這些都是人生的「火花」。說到這裡我想起了《莊子》裡的一個故事,說是魯國有個木匠叫梓慶,別的木匠做卡榫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偏差,而這個梓慶卻做的天衣無縫。魯國國君問他為什麼能夠做的這麼完美,他答到,我在完成任何一件作品之前,首先要齋戒,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在齋戒的過程中,到第三天的時候,我可以‘忘利’,把那些為自己得到功名利祿的念頭全部扔掉;到了第五天的時候,我可以‘忘名’,別人對我讚嘆也好、誹謗也罷,我都已經不在乎了;到了第七天的時候,我連自己是誰,要去幹什麼都忘記了。這便是「忘我」,有了這個心態,我到山林裡面去,把最適合的木材砍下來,觀察這個樹木的質地,就是做卡榫的質材。以天合天,自然天衣無縫。也就是說,我們做什麼事,都不要有所謂的目的,我愛爵士,並不是爵士能為我帶來什麼,僅僅是愛;我喜歡讀書,並不是讀書能為我帶來什麼,僅僅是喜歡。這裡我又想起來禪宗一個著名公案,梁武帝蕭衍與禪宗東土初祖菩提達摩。在普通元年,禪宗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尊者,泛海來華。武帝見後問道:「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數,有何功德?」尊者答道:「並無功德」。武帝驚問道:「何以並無功德?」 達摩答:「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武帝又問:「如何是真實功德?」尊者道:「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於世求。」 武帝再問道:「何為聖諦第一義?」 達摩答:「廓然浩蕩,本無聖賢。」也就是說,我信佛,就是信而已,並不求佛能為我帶來什麼。我們如果事事都有目的性,那麼達到目的後,就會像喬伊一樣,巨大的空虛感充斥全身,反而覺得爵士沒那麼好。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不妄想不執著,那麼,我們就能感受到人生處處都是真諦,我們所經歷著一切即是生活的「目標」。
希望我今生能夠達到莊子所說的「無所待」。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一些「拙見」非灼見,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