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為什麼不喜歡
靈魂急轉彎影評先承認沒有認真看完甚至沒充分理解故事,只能泛泛而談,可能說的不對,也不否定可能有沒注意到的長處。
動畫? 先說現實生活的部分,這裡既沒有真實影像的重量和質感,也沒有對重構事物(場景或人物)的癡迷,只是依賴電影印象的景觀和角色搭建,「動畫」沒有在這裡找到存在感。試想這一部分如果完全是真人世界,效果是不是更好(參考Farrelly的《終極細胞戰》)?
反過來看另一部分,想象世界的不可知不能成為不可信的藉口,從視覺創造上來說,千篇一律的粗糙是站不住腳的。這種視覺風格仍然基於對虛擬世界的陳舊想象,可能受到了《今夕何夕》和《超級馬里奧:奧德賽》之類世界觀的影響,但只見其短。
電影? 電影是什麼?是表演、調度和剪輯、方案的布局、現實主義... 但電影與不是電影還有些明顯的區別,比如說:影像是「說明性的」還是「在說話的」。《怪獸電力公司》就做到了後者(這部充分體現了皮克斯的精深)。
概念? 《社交網絡》是比《盜夢空間》更好的電影,因為它描述了由一個想法出發形成一個概念的過程。而後者代表性地體現了很多電影的毛病,它更多地把概念當做設定或手段,探索概念不會成為每個行動的潛在動機。有了進行時的概念,才會有進行時的電影。
同樣不能輕易諒解的是,《靈魂急轉彎》和《頭腦特工隊》是在說明潛意識的層面,但這些層面是我們意識的潛在整體,它應該被探索和激發出來,而不是被抽出來並賦予形象(擬人化就更糟了)。從觀感上看起來如此「乾燥」,是因為它強化了意識不同層面之間的斷裂。好像在說當我們需要時就可以去玩耍一番,不需要時就可以對其視而不見。
想象力? 越來越感覺電影被創意逼到窮途末路,但我們真的那麼需要新的「創意」嗎?當電影輕易地模糊了事物邊界,我們輕易穿過一個又一個異質的空間,想象力是在不斷被濫用。當我們在新的地方學習游泳,那個地方才屬於我們。現實主義的本質是對現實的想象力,它要求重新審視我們的情感與困境,審視簡單事物中的複雜性。
就像Charles Tesson評論《怪獸電力公司》:通過一扇門的簡單恩典,我們像在Lubitsch的電影中那樣笑,又像在Chaplin的電影中那樣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