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一個存在主義的答案
靈魂急轉彎影評熱門評論中講到spark就是「愛的能力」,或者就是生的願望。這我同意。我想順著往下說。
生的願望從哪裡來?22號的導師有:甘地,林肯,特蕾莎修女,哥白尼,拳王阿里,法國瑪麗皇后,榮格,奧威爾,阿基米德……後來人們在他的牆上還找到了好多好多的名人,包括愛因斯坦,畢加索,霍金,等等。他們代表了什麼?代表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精神成就。有的是智力的,有的是信仰的,有的是實踐的。但是他們都沒有給22號任何生的願望。
本質上,這些成就都不是生命的原因,而是結果,而且是無心插柳的結果,是意外。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從生命的結果中去尋找生的願望。我們需要從生命的原因中去尋找。如果我們找到生命的意義,我們可以說因為有這個意義,我們就要擁抱生命。這個意義就是生命的目的因。目的因是最為根本的一種原因。
但是一個Jerry說道:「spark isn't a soul's purpose. Oh you mentors and your passions,your purposes, your meanings of life. So basic! 」 他明確說生命的目的,生命的意義,這些都不是spark,都不是生命的原因。但我們才說了目的就能夠成為原因。難道他是說,這些目的是虛假的,或者不存在嗎?下面的故事證實了這個猜想。
Dorothea講了魚和大海的故事:魚說我要找到大海。它的長輩說你現在就在大海。魚說我現在只是在水裡,但是我要的是大海。
但魚確實是在大海裡。水就是生命,它是實際存在的。而大海其實是水的更fancy的說法。它只是一個人為創造的概念。就好像生命的意義。所以這裡有兩層意思。一:生命的意義就是生命本身,就是水。只不過換了一個名字,所以感覺好像是另外一個東西。二:生命的意義其實虛假的概念。
為什麼說是虛假的呢?比如當Joe獲得了演奏的成功之後,他以為他會因此獲得某種圓滿的體驗,也就是達到了生命的終極目的。但是並沒有。也就是說,他以為自己找到了大海,但其實撲了一個空,還是水裡。
那麼問題來了。22號怎麼能找到生的願望呢?我們知道,The great before是一個想象的空間,不是真實的空間。但是22號偶然進入了真實的世界,這讓她有了某種改變。
到底是啥改變?她體驗到了存在。生命首先是一種存在,而任何其它都是存在的結果。
根據薩特,生命是「自在」的。「存在是自足的,不是從什麼東西中派生出來的……它是純粹的偶然性,沒有存在的理由,是多餘的。」 (張汝倫《現代西方哲學十五講》,以下引文都出於本書)人有了生命之後,有了意識,就成了「自為」的。它本身是虛無的,但是它有自由。自由是人的宿命,也是人的責任。自由是一種給定的結構,在這種結構中,人需要通過不斷地抉擇來塑造自己,來探索生命的本質。所以「存在先於本質」。
回頭看魚和大海的故事,第一層意思:生命的意義就是生命本身,也就是說「現象就是本質」。這是胡塞爾的現象學。第二層意思:生命的意義其實虛假的概念。這可以說是分析哲學(語言哲學)的想法。
存在主義和兩者都不同。從存在主義的角度,22首先體驗到了存在,然後開始了她的探索: 「maybe sky-watching can be my spark. Or walking. I’m really good at walking.」 任何行動,不管是看星星,還是走路,都是一種探索。
我們還可以說,在想象的空間中,我們沒有嗅覺,味覺和感覺,但是在真實的空間中我們有。22在真實空間中體驗到了食物,空氣,樹葉,等等。這就是「知覺」。而知覺也是存在主義哲學家梅洛龐蒂所講的「哲學家的絕對知識」。如果我們沒有知覺,就無從談這個世界,無從談論物質和精神。所以「它是溝通理性和本能的中間地帶,它上通理性,下達本能,而這二者最後都要匯入知覺過程」。 知覺是通過身體,「身體……是主體……這個身體不是傳統身心二元論所理解的身體;它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質的。」 22號就是通過擁有了身體,才真正進入了世界。身體是她進入世界,塑造生命的橋樑。在這裡,她找到了生的願望。
「在知覺世界中,還沒有主體和客體,只有身體—主體與它的環境……若無人給予世界意義,世界將是無;若無世界,人也將是無。它們互為條件,共生共存。」
這就是存在主義給生命賦予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