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人生的奧德賽
靈魂急轉彎影評印象——
死後世界的設定聯想到《COCO》,但Joe和22號的搭檔更讓人聯想到《無敵破壞王》的「大叔&蘿莉」的熟悉配方。皮克斯利用傳統認知詮釋新概念的方式超前衛,可愛的人玉(靈魂),幼稚園一般充斥歡樂和希望的地獄(The Great Before)對比 被光芒包圍、卻只有為超脫的虛無天國(The Great Beyond),以及會講話的畢加索藝術(抽象代表作《The Dream》)。在成年人視點琢磨所謂的‘存在價值’,對於‘意義/本源’的無限拷問,包括在糖衣內這種對成年人‘殺意滿滿’的甘苦味,不愧是Pete?Docter導演,有《Inside Out》那味兒了。
兩位主角的別樣解讀——
-Joe?Gardner-
什麼,迪士尼最新動畫作品的主角這次是個歐吉桑?? ——沒有看過PV就接觸正片的觀眾一定會產生此等衝擊。
沒錯,Joe就是這麼個滿臉寫著平凡,和顏值八桿子打不著邊,一年中彷彿有13個月都穿著深色毛衣帶著小禮帽的黑人中年男性。
Joe的立意,遠遠超出核心受眾群體(泛中年)的代入。正因為有這個角色,《靈魂急轉彎》才比以往任何皮克斯的電影都充滿對中年人的「殺意」w
Joe的標籤:有愛慕對象、實質單身、單親、長輩維持家庭生計、被BB找份份穩定工作是家常便飯、工作中難以覓得激情、心中卻有名知道‘不切實際’卻難以割捨的夢想;
35~40歲是全球發達社會的失業高峰,更年輕、才華橫溢的新生代崛起,前浪們還沉迷在迷戀往年的微弱成就感,卻沒發現自己早已身處於生存空間拮据的「中年危機」。從事理想工作的機會有多少?《靈魂急轉彎》告訴你、最殘忍的不是拿不到理想的Offer,是拿到你認為理想的職位後,他告訴你「明天還是這個點來上工」他仿佛又告訴你「你的理想不過是生計工具、你只是在換一種方式摧殘自己...」
就是這樣的Joe,一口咬定自己的Sparkle是爵士樂,實質上因為過於投入導致生活圈縮小,其實我們可以從22號‘上身’時感受到,Joe多數時候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即便是理髮店的常客,也很少和他人敞開心扉溝通,唯唯喏是、錯失通過別人而發現「火花」真諦的機會。
若是沒有22號的警示,按照Joe的人生線路,在酒吧一直打工下去也遲早會迷失自我。
-22-
誰都沒想過22號的出現能給中年的Joe帶來本質的改變,一個活了快40年的人,豈有可能因為突然出現(而且是種麻煩形式)的無關之人突然獲得靈魂啟迪?按照常規理性是難以設想的。
但是轉念間,有時候人觸發內心那個顛覆意義緊急按鈕的,往往非常規生活關係的人,恰恰是生活中的各種「新風暴」。他們總以極為熱情甚至侵略性的姿態將你的倉鼠球推下懸崖,瞬間、或逐漸瓦解禁束的外衣。
22號正是這樣一個典型的的角色,「毒舌智多星」的人設讓22號可以在任何場合肆無忌憚和他人精準溝通、明短時間切入「正題」。
22號的標籤:新生兒、超強邏輯感度、邏輯鬼才、反烏托邦、哲學終結者、地獄本獄(秒殺槓精)、噴神索爾(非人之物卻覺醒自我否定的人性特徵)。 同樣因為頭次藉助肉體、本質也是初次來到地球的新生兒,對世間萬物從抗拒到好奇,從好奇到享受的過程,是非常實在的嬰兒成長縮影。
22號和Joe的化學反應,既有模擬育兒之意,又是對於人類無限成長的正面描寫。(育兒這件事本身也是父母的第二次成長的重要啟迪)22號給與Joe的示範性作用,重新看待世間萬物、換一種方式和別人溝通時更深刻的反省和啟發,似乎也很貼切前幾年某條流行語——「有趣的靈魂持有者往往肯定是會生活、並對生活保持著一腔熱情的人。」
皮克斯直切要害,通過這個千年精靈的妙語連珠,如雷貫耳從遙遠的Great Before發起吶喊:「只要想改變,何時都不會晚」。
P.S.有位朋友問我:為什麼要給22號設計無法被歷史有名人物製服的設定?我想皮克斯的這個橋段,正是為了強調「即便是偉人、也沒有人可以定義你的靈魂火花、除了你自己」
綜評——
人都有多面性,「過度專注」和「過度無感」(將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作為屏蔽感知的習慣)一樣容易迷失自我。在這個立意上,Joe和22號其實更像是現代人硬幣的兩面,22號的跳脫看似充滿希望,卻在人間體驗後第一次開始懷疑自己的生存目的而迷失了自我,而Joe其實就和迷失的券商從業者只有一步之遙,將生存意義依託在「能否完成爵士夢」的Joe、無疑就是徘徊在迷失邊緣的危險存在。
失業危機、產業斷崖、需求膨脹、無欲社會、每分每秒這些*蛋的詞彙都在我們的身邊如詛咒纏繞,如何再去發現美好和光明,那還得回到真善美的本質,是學會掌握新的心態,而非降低求生慾。現實契合的立意,沒有比這部電影更適合作為2020年的收尾。
身處荒漠,心向微光。人生的奧德賽,必定將始於心境、終於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