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的劇情分析與討論,篇幅很長,感謝耐心閱讀。
靈魂急轉彎影評這是一篇很有可能扯很遠的文章,沒有系統的觀點只有信息量比較大的論述;我不會把這篇文章當做系統的影評來寫,我將以討論的形式進行表述,為的是給大家提供信息,方便大家理解與交流,同時也讓這篇文章看起來活潑一點。
ps:除了紀錄片是我自己截圖,其他圖片均來源於豆瓣電影相冊。。
這部電影我已經在電影院看了三遍,並且找了電影幕後的一系列創作流程視頻來看;我對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信心,同時也在其他小夥伴的討論中,汲取了對我論述有幫助的信息。但是,這些都是我主觀性比較強的個人見解,我不保證我的觀點會對你們有幫助,只能帶給你們更多思考的根據,我相信你們有自己的判斷和理解。 我會從電影本身、相關參考信息以及皮克斯的創作理念三個層面去表達我的個人見解。 有部分人認為這部電影是具有濃厚的說教意味,也有部分人表示這部電影本身是反說教的。而在我看來這是一部用說教的形式來展現的反說教題材電影。 對皮克斯的主創團隊來說,這部電影是在他們「反思」中創作出來的,皮克斯的創始人都在考慮著「一部作品獲得成功後,接下來的作品還會不會受歡迎?」,「怎麼樣做到每一部電影都帶來新的驚喜」,「皮克斯接下來應該幹什麼?」等等。這些是皮克斯一直以來都在「反思」的問題,在這樣的「反思」當中,皮克斯的主創從中獲得靈感,為什麼不能製作一部電影去傳達這樣的思想呢?,「我們每天活著是要去做什麼呢?」,「我們生活的目標是什麼?」,「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於是他們開始創作這樣一部電影,《Soul》的策劃已經有好幾年,而在疫情這樣壓抑的特殊背景下,他們希望能通過這部電影帶給觀眾一份力量。 於是在這次的作品中,皮克斯把電影的核心思想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對話呈現給觀眾,讓觀眾感受到一種被「教育」的氛圍。從「魚的故事」再到「喬伊喚醒22」,說教氛圍濃厚。可從劇情本身來講,這部電影其實傳達了一種反說教的思想。
首先來講,就是22的導師,一個個都是歷史上有頭有臉的人物,這些人被賦予了許多的光環;但是在22面前,他們只是普通的導師,面對22這樣的學生也會有自己的情緒和底線,有自己的絕望與瘋狂,就連特蕾莎修女那樣的「聖母「都無法忍受。皮克斯把這些人的光環摘了下來,還給了他們作為一個」普通人「真實的一面,讓他們看起來滑稽又可愛,你們在電影院捧腹大笑的時候會不會在想,」原來你們也會這樣啊?「,至少我是這樣想的。這樣的人才是可愛的啊,不是嗎?或許書本上會寫林肯因為憤怒去做什麼事,可絕不會像銀幕這樣氣到頭都大了,還大喊一聲」就憑他???「 其次就是,「忘我之境「上的靈魂們,被22一球搗亂的有站在聚光燈下的舞台劇演員,有球場上收穫尖叫和掌聲的籃球運動員」,他們都是在社會上富有名氣的人物,可是他們的閃耀他們的成功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投入,他們的「忘我「罷了,一旦被分神,他們很快會從台階上摔下來。由此,無論是再偉大的夢想,再遠大的目標,只要你認真投入其中,或許就有實現的可能,沒有什麼天才,就是投入。我們的主人公喬伊不就是這樣,起初緊張膽怯的他生怕彈錯一個琴鍵,邊彈邊注意著他的偶像多茜婭,而當他因為彈奏而忘我地投入後,他所展現出來的精湛琴藝和精神狀態才讓他獲得了與偶像同台演出的機會。 另外。我先從人物關係的角度解釋一下,我為什麼認為「喬伊喚醒22」這段劇情並不存在說教,過後在另一個論述的觀點中做補充。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喬伊演出後回到家裡是失落的情緒,直到他通過22的留下來的物件才獲得了美好的感受,感知到生命瞬間的可貴;這是22通過物件對他無意間的「拯救」;而喬伊去拯救22的動機是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良心受到了譴責,所以他需要去彌補,去救贖。這是一個互相的關係,而最終打敗了22心中惡魔的並不是喬伊而是22自己,是葉子落在22手上的那一瞬間,22自己拯救了自己。 按照常規劇情發展到這裡,這一段落已經可以結尾。但這不是一部普通電影,而是一部具有商業性質的動畫電影,加上主創「要帶給觀眾一份力量「的意識,需要一段台詞去解釋這個劇情背後的含義,這並不是一段新增的情節,而是皮克斯這樣的電影公司需要去考慮的基本問題,」觀眾能不能看懂?「,本身電影的設定就比較獨特,如果看到最後觀眾並不理解電影的表達,那對於皮克斯這樣的公司而言無疑是失敗的,因為皮克斯是如此的接地氣,接近我們。或許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能看懂,可也有例外,皮克斯不會冒這樣的險。於是有了一段說教意味的台詞。 但是從劇作本身來講,喬伊是因為22獲得了拯救,而他對22說的話也是來源於他對22的感知。根據情節設定,如果22沒有留下那些物件,那麼喬伊會因為感知不到生命的意義而迷失,他也會和22一樣變成「迷失的靈魂」,而22也將得不到拯救。簡單來說,喬伊其實是把自己否定掉的「22對生命的感知「理解過後通過語言表述了出來;同時電影也通過鏡頭語言向我們展現,那是22自己在醒悟,22看到的眼前的一切美好都是之前看到過的,並沒有不同;22是因為被否定而喪失了這些認知,現在又通過喬伊」還「了回來而已,22是自己拯救了自己。如果22之前沒有這樣的感知,那麼也不會從中醒悟過來,甚至連」火花「都不可能有,那麼喬伊更別說回去活了,而22之所以有這樣的感知正是因為喬伊而誤打誤撞來到了地球。你會發現他們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環形的關係紐帶,根本沒辦法分割開來,一方一定會對另外一方產生影響,而且必須只有這樣劇情才有轉變發展的可能,人物之間是一種互相為對方存在的關係。這是一種很巧妙的劇作技巧,至少我目前還沒辦法寫出這樣的人物關係。22之前遇到的是導師,遇上喬伊後,他們兩個是因為對方才發生了重要的轉折,而他們之間的關係又怎麼會以」說教「來稱呼呢?
有的人說這部電影是一部毒雞湯,在傳遞一種「人生不需要目標,只需享受生活」的負面價值觀,甚至將影片的情節設定理解成對「有生活目標並為之努力的人」的一種諷刺。 這樣的尖銳問題指向於在迷失沙漠的那段劇情,其實電影中已經通過22講述了出來,22是因為對自己的否認而迷失而放棄「存在」,另外將內心表述出來的角色,一個是是基金經理,一個是拿著金屬探測儀的老頭,他們的台詞都是「一定要。。」,他們執迷於自己的目標而喪失了生活的本質,喪失了自我,變得麻木,所以他們的靈魂才會迷失。如果電影是為了鼓勵人們放棄目標,又怎麼會有「忘我之境「上因為認真投入到自己的理想目標當中而身心愉悅的人呢?又怎麼會有喬伊這樣一個為了音樂夢想不顧一切的主人公呢?
我沒辦法簡單地概括出我個人理解的這部電影所想表達的含義,因為那樣的說辭沒有什麼說服力。 從喬伊這個人物來看,他熱愛爵士,熱愛他的音樂夢想,但他的才華得不到別人的賞識,而當一名音樂老師對他來說遠遠不夠,對他來說這並不是他生活的意義所在。他的目標是在舞台上演出,特別是和他的偶像多茜婭同台演出,他說:「如果我能和多茜婭同台演出便死而無憾了。」,在電影中,話音剛落他就掉入了坑裡,死了。這對他來說是難以忍受的,他還沒有「死而無憾」呢,所以他才會掙扎著要返回地球;而在「生之彼岸「,他向其他亡魂詢問為什麼接受死亡,年老的靈魂回答自己已經到了時候,可以從容地接受死亡,而一些年輕的亡魂只會說「我不知道。」,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去死,就這樣來到了「生之彼岸」。或許,這樣的靈魂,正是這部電影想要去挽救的。 究竟什麼才是生活?當喬伊和22來到了理髮店,在一番談論下,喬伊才知道他認識多年的理髮師朋友科裡,最初想成為一名「獸醫「,但是他為了他重病的女兒選擇了理髮師這個職業,當22說他因為沒有實現夢想而不會感到快樂時,科里說他很快樂;不是所有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享受自己當下做的事情也很快樂,有價值和意義。而22立刻回應到「也不是所有人能像我一樣能成為一名音樂家」,我認為這句話是喬伊身體的大腦反映出來的認知;因為在他「死」之前,他為自己能夠登台演出而自豪,向全世界宣告自己即將登上舞台;成為一名音樂家是他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夢想,而他正要去實現。以往喬伊只會和科裡聊爵士樂,而在22的一番表述過後,他才真正地聽到了理髮師朋友內心真正的表達;而當22問起以前,科裡才說道過去沒有人問便不會提及;喬伊這才意識到,以往他只顧慮自己喜歡的爵士而忽略了對朋友真正的關心。
理髮店的這段劇情是一段很精彩的情節,展現了一個很普遍的社會現象,這一段屬於我的個人解讀。在這段劇情中,22是闡述者,其他的聽眾是聆聽者,科裡是理解者,而保羅是破壞者。正如喬伊和22所說的那樣,保羅是因為自己的失敗而故意去詆毀別人;而我覺得這段話置換成對一部作品的理解也是同樣的,因為不喜歡或不理解而去談論作品的好壞卻不能提出有理有據的證明;還有認為自己已經理解了,有先見之明卻只是擺出自己的印象,而不做深一步的探討。在我看來,談論一部作品的好壞必須擺出有理有據的證明並且進入自己未知領域的探討,之後才能得出結論,否則只能當作是自己的好惡取向而不能成為談論一部作品好壞的理由。 以我自身為例,我並不喜歡《美國往事》這樣的電影,但我在這樣的電影中挖到了有層次的技術水平,包括《教父》我一開始看的時候只覺無感,而當我第二次認真觀看過後我才得到了內心的觸動,我才領悟到認真看一部電影,對電影本身有多麼重要,這是一種對創作者的尊重。 當然,我是個普通人,我沒法像22那樣寬宏大量去和保羅這樣的人重修於好,我認知到這樣的存在並避而遠之,是我所能做到的根本。 回到劇情上,編劇很巧妙地通過把喬伊的靈魂穿到貓身上來展現同一角色的不同狀態和視角,這一點是富有創造性的技巧。在以往的影視中,我們看到了許多靈魂互換,身份互換的劇情設定,可都是一種工具化的展現形式,並沒有挖掘出這種設定的潛在意義,沒有發揮出真正的魅力;而這部電影,做到了。 像我前面提到的,22說的話有時候是喬伊身體的大腦反映出來的認知,是一種潛意識的存在,編劇通過這一點將靈魂穿越和人的生理意識區分開來,並在故事上進行了巧妙的融合。這一點在喬伊和貓身上有很明顯的呈現;當喬伊的靈魂穿越到貓身上後;他會被眼鏡折射出的小光點而捕捉,會在陽光下自在地蹭地板伸懶腰,這些都是貓身上的生理意識反應,而喬伊從未有過這樣的狀態,他的腦海裡只有爵士。 另外就是在地鐵上展現的,喬伊在自己身體和在貓身上的兩個視角,仔細對比看起來好像並沒有什麼不同;這讓喬伊意識到了自己作為人活著的存在感;如果說在理髮店「坐在椅子上的就是老闆。」,那在地鐵上,即便他剛結束了一場精彩的演出,即便他看著窗上的自己和旁人對比穿得光鮮亮麗,可他身上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嗎?撞到了人依然會被呵斥一聲,他看著周圍的人似乎和自己變成一隻貓的時候並沒有什麼不同,好像作為一個人和作為一隻貓沒什麼兩樣,由此陷入一種惆悵和失落。這就是編劇將這個設定與劇情發展聯繫在一起的巧妙之處,而不是單單用了這個設定。 當喬伊結束了一場精彩的演出後,他的母親說她老了該回去睡覺了,收獲兒子帶來精彩演出的驕傲後便立刻回歸了生活。而喬伊卻對自己的偶像多茜婭發出了疑問,「接下來應該幹什麼?「,多茜婭說明晚再來這裡進行一場演出,喬伊卻悵然若失,就在今天早上,他還說:」如果能和多茜婭同台演出便死而無憾了。「,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可現在他已然實現了這個願望卻這樣惆悵和失落又是為何?在我看過的一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望。「,再次進行一場演出無疑是一次重複,他本應該再次收穫喜悅,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喬伊的偶像多茜婭告訴了喬伊一個「魚的故事」,這個故事真的是想說「身在福中不知福」嗎?於我而言這句話是一種批判,只能使情緒變遭而難以讓我們自發去思考,何為「福「呢?而「魚的故事「卻能讓我們思考什麼才是你真正想要的,這讓我想到了我小時候看的一個童話故事《青鳥》,我們或許都知道」青鳥是幸福的象徵」,這個故事向年幼的我發出了兩個疑問「找到青鳥就一定會找到幸福嗎?」,如果不是,「那幸福又從何而來呢?」。《青鳥》讓我學會了珍惜,這個「魚的故事「也是相同的道理。《青鳥》是我有生之年最想要皮克斯改編的作品沒有之一,裡面表達的深刻內涵令我十分動容,可是皮克斯是一個致力於原創故事的地方,我不知道我這個願望能不能得到實現。。
加繆說:「人生的意義,在於承擔人生無意義的勇氣。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義,你永遠不會生活。」,我覺得和這部電影的核心思想是很契合的。。
喬伊被設定為一個熱愛音樂熱愛爵士的人,就像他所說的「爵士樂「就是他的「火花」,可如今」爵士樂「對他來說究竟意味了什麼呢? 當他執著地要拿回身體進行演出的時候,22感受到了音樂的美妙,而他卻不為所動,只是說道「因為你的身體是我的,所以你才會喜歡音樂。」,因為執著於他的「夢想」和「目標」而忽略了音樂本身,並且不顧22的感受,深深地傷害了22的內心。而他卻也正是因為執迷於這個「目標」而橫衝直撞忽略了他人的感受,然後掉進坑裡死亡。
(這裡開始提及別的電影怕劇透請跳過)
當喬伊因為22感知到生命的時候,他才知道生命的可貴。這裡我要提到另外一部電影,《野草莓》的男主在前往頒發教授獎項的途中夢到了自己的過去,他因為自己的冷酷而忽略傷害了自己身邊的親人,而當他領獎過後卻感受不到愉悅,躺在床上回憶起過去最美好的時刻陷入了沉眠。
當喬伊感知到生命後,回到了「生之彼岸」,而那一刻的他已然不再選擇逃離,而是張開雙手,坦然地接受死亡的到來。可這裡卻發生了一個轉折,傑瑞給了喬伊一個重新生活的機會,並通過幽默的形式展現了出來。有的人可能會說,也許讓喬伊接受死亡才是一個更好的結局,或許在藝術的呈現上遺憾是一種美;但是你要知道這是一部皮克斯創作的電影,皮克斯不會讓我們坦然地接受死亡,皮克斯只會給我們帶來生活的希望;皮克斯讓我們放下執念,給生活一次機會,就像電影中當傑瑞問喬伊你想好怎麼去生活的時候,喬伊說:「我不知道,但我會珍惜活在當下的每一分鐘。」
相信喬伊會繼續他的爵士夢想,但和以往不一樣的是,他不會再忽視生活沒一瞬間帶來的感受;他的生活不只有「爵士」,他的生活也可以活成「爵士」。。
這正是皮克斯一直以來想對我們說的。從玩具總動員系列,胡迪一直執迷於自己作為玩具的身份和使命,最後卻選擇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放下了過去;怪獸系列的大眼仔一直執迷於自己怪獸的身份和夢想,最後卻創立了以歡笑代替驚嚇來獲得能量的電力公司;再到《Inside Out》的「Joy」一直執迷快樂比悲傷更能帶來能量,到最後與」Sadness「一起創造了獨一無二的感動。皮克斯一直給我們傳遞了一種追求真實自我,反崇拜的思想,你會在皮克斯許多的作品中找到這樣的影子,最明顯的就是《飛屋環遊記》裡,童年偶像居然是反派這樣的設定,在此之前我沒看過這樣大膽的設定,當然後來的《coco》照搬了這一設定,故事和題材也不像皮克斯其他電影那樣充滿原生的創造力,於我而言是一種莫大的失望。 但是還好,因為這不是一個創作者的重複,而是另外的一種借鑑。無論是皮克斯還是皮克斯的創作團隊,都曾像他們電影裡的主人公那樣,有過崇拜,有過執迷,有過否定,可最終他們聆聽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追求真實自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正如電影中的喬伊和22那樣,他們也都創造了只屬於他們的奇蹟。這就是電影這就是皮克斯想帶給我們的「那一份力量「。 導演通過《UP》打破了皮克斯傳統意義上的敘事表達,探討了人類自我的價值追求,又在《Inside Out》上深度挖掘了人類自我的內心世界,具有心理層面的價值意義;而《Soul》在這個基礎上,又再次深入挖掘人類自我對生命的認知,從心理層面上升到精神哲理層面。
導演在創作中不斷深入挖掘人類自我的精神世界,大膽而創新又具有冒險精神,這正是皮克斯所需要的,不管結果如何。。 觀眾或許一時間難以接受,但是皮克斯作為一群創作者必須做出的嘗試和改變。。 相比以往,皮克斯拋開了華麗的畫面和激烈性的故事設定,通過這樣一個純粹的故事帶給我最初的感動,或許這就是我愛上這部電影最直接的原因吧。
上一篇關於電影國語版和英語版的差異與趣味的討論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3085124
關於這部電影的「爵士」文化精神探討,我還會通過劇情和人物設定,再寫一篇文章進行分析與討論。過後我將會通過我的小組發布 ,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一下哦 ,同時我也期待你們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