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對待生命不妨溫柔大膽一些,反正我們遲早都要歸還它的
靈魂急轉彎影評一顆橡樹子可以說「迫切要求」成長為一顆橡樹,一隻老虎則必須向老虎的樣子推進。
主角Joe在鋼琴和爵士樂方面天賦異稟但始終缺乏機會。在經歷了不計其數的拒絕、否認和退而求其次的職業選擇後,終於有一天,得到了自己無比珍視的一次登台表演機會。
興奮至極的他蹦躂在回家途中,卻一不留神掉進地下井,嗝屁了。
死亡和疾病也許是最能令人反思 「生之意義」 的事件了。
尤其經歷了漫長的忍耐摸索,理想之光終於有一絲絲照進現實的當口,這樣的戛然而止更加令人難以接受。
於是故事從這裡被撕開了變化的口子,提出了那個重要的問題:
如果此時此刻就需要歸還生命,你會覺得來這一趟玩盡興了嗎?或是?
從皮克斯《頭腦特工隊》、《尋夢環遊記》,看到這部既溫暖又引人深思的新作,我幾乎可以肯定他們的動畫編劇是深度修習過心理學的,而且越來越善於純熟地把觀點融入故事,娓娓道來,使一個老生常談到幾乎令人熟視無睹的常識,得以被重新煥活。
這部探討生存意義的《Soul》,基本是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興起的人本主義和延展至九十年代的積極心理學為藍本。
人本學派把人的尊嚴、興趣和價值放在首位,強調人類的優勢、抱負、創造力、自由意志、潛能的實現,關注成長和積極面。
它的核心理念至今仍值得孩子和成人聆聽——
01 忘我之境
從小到大,我們多多少少都感受過這樣的時刻:聽到喜愛的音樂渾然忘我、沉浸於小說和電影的情節廢寢忘食、專心致志地畫畫、做手工、打一場酣暢淋漓的球賽熱血沸騰……做這些事時,我們全然專注、伴隨著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如此投入以至於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這種極度美妙的時刻其實很早就在道教、禪宗、佛教中被描述過,只不過在現代心理學被賦予了更明確的定義,祂被稱為:【心流】( Mental Fow),以及【高峰體驗】( Peak Experience )。
心流即一個人完全沉浸在某種活動當中,無視其他事物存在的狀態。
心靈體驗到達最優狀態時,心中澄瑩如練。只有當精神能量(即注意力)專注於實際目標,行動與機緣又搭配得天衣無縫時,才會出現這種現象。
樹立追求的目標,能使感官變得井然有序,因為這時,人必須全心投入手邊的工作,將其他一切拋諸腦後。這種為克服挑戰而奮鬥的階段,就是一般人認為的一生中最愉快的時光。
任何人只要能夠控制精神能量,並將它專注於既定目標,就一定能有所成長、精益求精。藉此不斷練習自己的技巧,迎接更艱鉅的挑戰,使自己更加出類拔萃。——《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
就是電影裡所呈現的【忘我之境】。
專注沉浸地做一件事,本身就能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能使人沉浸專注的事情,往往反映了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獨特之處,包括熱情和天賦,就是影片中 「 生之來處 」 每個新生靈魂胸前徽章上那個待填補的 「火花 」。
在 「 一切世界 」中,我們總會被其中的某樣東西點亮,每個人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gift。
「 火花 」 可以幫人安身立命、使人體會高級的愉悅感和意義感,新生靈魂們帶著各自的絕活兒來到地球。
所以作家天生應該去寫書,音樂家就應該去譜寫樂章,運動員就應該去追逐更高更快更強。
會電腦的人那麼多,所以李安就應該去拍電影。
這就是電影告訴我們的幸福第一式,請務必勇敢追尋自己的天命之光,擦拭之、沉浸之、耕耘之,祂必不負你。
02 善待天性
天性除了天賦,更重要的一面,則是基因和成長環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格,就是徽章上所描述的那些性格特質。
—— 三個去焦慮學院,五個去自戀學院。
——自戀人格會不會有點多?(神吐槽超好笑)
人格的基本類型決定了一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是TA思維及行為的基本盤。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開創者馬斯洛(就是那位提出了需求金字塔的學術大神)主張:人一定要學會善待(而不是違抗)自己的天性。
一顆橡樹子可以說「迫切要求」成長為一顆橡樹,一隻老虎必須向老虎的樣子推進。人最終不是被澆築或塑造成的,環境的作用最終只是幫助他們實現潛能。——馬斯洛《心理學的論據和人的價值》
學會坦然地面對自己天性中麻麻賴賴一點都不圓潤的部分,再聚焦其中的優勢,讓它可以得到高功能的發揮,就是這個心理流派反復強調的 「 接納自我,允許自己全然為人」。
我在剛上大學的時候也看到過一句類似的話:一個人的天性是TA的保護神。
但在未充分意識到這一理念重要性的情況下,人在受教育和社會化的過程中,由於養育者的不當引導、環境的影響,我們經常被要求 「成為他人」 。
當遇到問題和困難時,人也往往容易被自己所不具有的氣質所吸引,反復把自己代入理想化的他人。
但每當我們按照要求「成為他者」的時候,天性就遭受了一分貶損,而天性的失落對「生之意義」危害深遠。
當一顆橡樹子被要求成為老虎時,當我們長期忽略內心的聲音、習慣性地去迎合別人的期待時,天性對我們的回擊就是混沌、混亂、抑鬱,甚至更嚴重的——火花逐一黯淡熄滅,再難感受到生活的意義。
這也就是為什麼22從一出場的時候,表面上像一顆對地球了無興趣的「厭世靈魂」。
而到了後面,我們會知道,她只是一顆被否定、打壓、傷害、被壓抑了天性的、恐懼的靈魂。
到這裡我好像明白了,為什麼關於22這顆靈魂的聲音,皮克斯安排了一位女性。
這就是關於幸福的第二條建議:每種性格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健康譜系,真誠地面對、審視它,請務必披荊斬棘成為真正的自己。
03 感受當下
在心靈荒漠裡,活動著數量不菲、被附魔般只會反复念叨著 「 一定要成交 」 的【執念靈魂】。
在這裡,影片把基金經理這一職業人群拿出來當典型,作為被外部力量擠壓、內在瀕臨枯竭、與當下生活脫節的生命形態的代表,這個很容易理解。
但還有一個觀點,更加值得玩味。
擁有天賦火花的【忘我靈魂】有時候也會導致心靈貧瘠,它是有成為【執念靈魂】的可能性的。
換言之,忘我的另一面,就是視而不見。
Joe在與22相處的時候,總是多多少少、有意無意地流露出優越感。
就是那種「我知道我在幹嘛,而你只是在閒晃」的價值判斷。
這種不經意的歧視和看似為對方好的「提點」,導致最後在迷失的22的夢魘中,Joe同樣成為了一個銅牆鐵壁般的猙獰形象。
當目標成為了意義本身,而不是被當做方法和工具,它就慢慢滑向不那麼健康的譜系。
Joe甚至自己都不能免於困惑。
作為安排給22用以開解、幫助她找到火花的導師,他也是一個處於成長中的人。
當他在酒吧外面向薩克斯姐尋求答案,茫然不知下一步應該怎樣做時,聽到了那個富有哲學意味的「 你一直就在大海 」的故事。
這兩個情節,指向的都是感受幸福的第三個心法——珍惜當下。
如果暫時找不到天賦火花也完全不是問題,就細細咀嚼每一口披薩的美味、與身邊的人走心地交流、聆聽接納而不判斷孩子的想法、感受風、感受甜、看見光,認真的對待一片樹葉。
Walk, walk, just walk.
就像22所擅長的那樣。
其實這些就是屬於她的美麗繁茂的火花呀。
人生不需要著急,對待它不妨再溫柔勇敢一些,接納它、感受它,去成為橡樹,去成為猛虎。
或者,只是走走,就很好。
電影公眾號:東門捷徑小V
有點不一樣的影劇深度長評,沒事兒的話,可以關注一下鴨~(づ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