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青春未知數》影評:我愛的那個你是真的你嗎?
青春未知數影評近期由伍思薇導演,NETFLIX出品的電影《青春未知數》上線,這是一部秉承著導演一貫風格,華裔移民與同性戀題材的延續。
不過,這次是由2004年《面子》成人世界轉向青少年萌動愛情世界觀。
故事文化背景是美國多元文化,這種移民二代面對新文化,和父輩們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之間的衝突,但同時又融合了文化屬性,
絕對不是簡單的對立衝突的文化價值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到最後分不清楚最後的勝利者,也沒有優勢和劣勢,準確的來說是一種文化包容狀態。關於同性戀題材,到底是自我身份認知的混淆,還是精神世界與肉體世界二元論的分離。
古希臘哲學家在其著作中提到過同性吸引力,這僅僅是一種精神之美的追求和嚮往,並不牽扯實際生活中的生理需求,更不是那種變態畸形的愛戀。
作家王小波在其作品中提到過關於同性戀眼中的彼此:
「在我眼中,當我是男人時,你是女人,你是女人時,我是男人。」
這還是從最起碼的男女角度出發,給大眾一個合理的解釋。
一、青春期時男女之間的困惑像一味毒藥
《青春未知數》中的女主艾麗楚(莉婭·劉易斯飾演),在幫助保羅(丹尼爾·迪默飾)追求愛慕的女孩艾斯特(艾麗克西斯·勒梅爾飾)時,由一個不懂愛情,甚至是懼怕的學霸女孩,變成對自我身份認同的迷茫者。
青年人之間產生愛慕情愫的可能有千百萬種,但最基本的就是視覺上的吸引開始,荷爾蒙躁動下的心,在精神交流之後都顯得是那麼蒼白無力。
影片中艾麗楚從開始幫保羅代筆寫情書給艾斯特,這種了解一個人,並愛上一個人的魔力誘惑便一發不可收拾。
隨著以保羅之名追求艾斯特的歡喜起伏,愛情之間的相互角逐,由智力變向身份認同的錯位。精神交流對比身體激素的分泌之間,艾麗楚由一個學霸,甚至是對情感的白痴,自我性別壓抑的女生,中了愛情的毒。
影片中艾麗楚從頭至腳都是一副男人裝扮,凌亂的頭髮,隨性的牛仔褲搭上寬鬆的外套,就連登台表演的時候都不會挑選女性標識的衣服,還好他的雇主保羅指導她幫助她完成畢業表演,用一把吉他表明,做真實的自己才是最好的。
片中在教堂一幕,幾個年輕人為表達愛情是什麼的鏡頭,每一次精彩誇張的轉折,將欲言又止的男女之間的愛戀,女女之間的吸引,妒忌和真誠的愛精彩呈現。
剛開始,艾麗楚和保羅一起觀看電影時,列車站台上男主追趕正在坐著火車飛馳的女主,艾麗楚理性地分析:
「男主傻子似的跑不過列車這一物理常識,被感動的哭的女主也是笨蛋。」
直到艾麗楚自己真正分別之際,同樣的場景,她卻哭的跟個淚人一樣。
愛情本來就不是理性的產物,邏輯思維之下只會造就愛情的怪胎。
剛開始,艾麗楚和艾斯特之間交流藝術、文學、哲學等等,這不過是一種噱頭罷了,歸根結底,簡單的一吻就包含了彼此之間最深愛意的表達。
艾麗楚和艾斯特一起泡在只有他們知道的秘密溫泉裡,穿的跟俄羅斯套娃一樣多秋衣的艾麗楚,最終還是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就像臨別時的最後倔強果敢的一吻,勇敢去愛就好了。
二、成年人的理性抉擇
對比導演伍思薇2004年拍攝的影片《面子》,成人世界的視角,懷孕的母親(陳沖飾),移民一代,中年喪偶,更年期懷孕,在操心女兒(楊雅惠飾)大齡未嫁,結果成了給自己找一個嫁出去並接受肚子裡孩子的男人。
同樣是女同性戀的女兒,在遇到童年時曾經遇到過的女人薇薇安,兩人陷入愛河,這種隱而不宣的壓抑,到最後坦然面對,華裔社會這種面對另類思想的侵襲,保守的華人圈子,被在教堂戳破困境的婚姻打破,上演了一場「皇帝的新衣」被女兒戳破的滑稽戲。
這與《青春未知數》幾個年輕人知教堂大鬧的場面如出一轍,就連劇中薇薇安在和楊雅惠在車站所欠缺臨別一吻,通過此次《青春未知數》給補上了,這算是導演對自己作品的圓夢。也是對同性文化的一種宣誓,和突破口的尋找。
《面子》裡面的楊雅惠的女友是黃皮膚,《青春未知數》裡面的是白膚色,中間夾雜的是黑人和白人說不清道不明的男友,這與倫理社會邏輯相違背。
女性化視角的同性戀題材,或許給了我們一個溫柔闡釋的路徑,更容易被男權社會理解和接受。
影片中刻意迴避的女同之間的性話題,這是給人一種假象,拋開美好的假面,潛藏同性之下難以啟齒的性,這難免就像《青春未知數》中,艾斯特質問艾麗楚關於信仰的問題?
是異教徒才會有同性戀?
《面子》中未婚先孕的母親,嘴上說的是刻薄保守偏見的思想,做出的行為卻是順從內心慾望的追求,這是女性主義女權的覺醒嗎?
在影像店,剛開始尋找華人的影片,看到三級片假裝羞紅了臉走出,第二次折身返回毫不猶豫買走香港三級片,這是一種對自身文化用最切實際的抗議。
就是這種猶豫彷徨中的文化認同,在身體力行之下發生了質的變化。
三、異域文化之下,移民者的精神歸宿
美國是世界第一的移民國家,從最近一直被眾人調侃的特朗普修建美墨邊境的隔離牆的笑話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多麼耿直的國家。
對比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到現如今美國這個通過一堵牆來防止非法移民,這完全可以看出這個號稱多元包容的國家,對自己的文化是何等的不自信。
在美國的華人,唐人街算是中國文化代表,對於移民一代來說,那些固有的文化屬性早已經被烙上了深刻的印記,但移民二代在操著流利美式英語的時候,說著一句句聽起來拗口的國度,幼稚的普通話,讓人立馬有了文化的隔閡感。
這個口中時常說的著「上帝保佑美國!」,其實只是在將基督教當做一種文化存在現象。
如果說保守傳統是我們國家優秀的文化傳統,那麼直接開放的美國思想到讓人有點不適應了。
面對劇中黃皮膚的華裔,我們本想找尋一種共同的文化歸屬感,但是影片中那種生硬的國語,頓時將我們與之拉開十萬八千里,這就是後移民時代新的文化產物,再次輸入給我們國內。
就連這同性文化,估計也是後移民時代新生事物,融合著只有外形酷似亞洲人的身上,所以沒必要擔憂國人所處的狀態。
四、導演伍思薇和她的性別認知
導演伍思薇,本不是專業科班的電影人出身,從她的人生經歷可以看出,她也有過女同性戀的經歷,至於她導演的影片將這種女同性戀題材歸置到華裔移民語境之下,引起了大家的聚焦。
關於男同的電影《春光乍洩》、《斷背山》等許多表現男同的題材,很多著名導演都已經涉及,有人說伍思薇是繼李安之後同性戀題材電影的代表人物,關於同性戀這一禁忌題材,不管是出於好奇,或者是對這一類弱勢群體的關注,國內外,都是上不了檯面的私下議論。《七月與安生》雖然是一部閨蜜之間撕逼的故事,這兩個女主之間的人生錯位,彰顯的還是關於精神與肉體二院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
調侃也罷,同情也罷,同性題材確實值得深思,這是需要拋開偏見和短視。
我們不提倡,但是絕對也不視其為異類,多一份包容和理解,不投去鄙視的眼光就是對弱勢群體的理解。
《面子》中的母親,衝破保守的道德枷鎖勇敢去愛一個年輕的男人,《青春未知數》中萎靡不振的父親,放下喪偶的悲痛,勇敢面對生活,這就是最積極的文化啟迪,放下痛,追求幸福,是唯一不變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