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青春未知數》影評:End game

青春未知數影評

二刷之後改改感想吧。

這部電影講述成長,友情,愛(不只是romantic love)的立意是好的,但是劇情設計,尤其是台詞設計有點失敗。

關於三個主角成長的arc我很喜歡:

影片開始的時候Ellie作為包辦半個班GPA的學霸為了照顧家庭不願意去上好大學,老師都覺得屈才,三番五次地勸她走出Squahamish她不聽。暗戀一個女生,卻不敢接近也不敢暴露自己的感情。

Paul在家沒有發言權,自己對美食很有研究可以拯救家庭生意,但是因為媽媽捨不得外婆的配方自己不敢說話。同時對愛一無所知,覺得喜歡一個人就是約出來一起吃薯條。

Aster家教嚴厲,她爹在外是牧師,在她眼裡卻是個Nazi,活得非常壓抑,縱然在學校是萬人迷她也只覺得是討好別人的壓力,為了父母滿意和自戀狂富二代在一起,擱淺自己的藝術夢想。

於是影片中Paul拜託Ellie幫他給Aster寫情書,但是這個過程中其實他跟Aster完全沒有對過話,只是每天早上追在Ellie的自行車後面跑步,晚上跟她一塊跟蹤Aster,漸漸了解彼此,幫助彼此。所以Paul終於追到Aster之後卻去找了Ellie。而Ellie和Aster通過這封代筆的情書找到了同樣內向,文學,壓抑,但心裡依然有團不滅的火焰的彼此,然後各自將這團火焰復燃,決定改變自己的軌跡。

其實影片的end game從來都不是誰和誰在一起,最後確實也沒人在一起,重要的是因為相遇而成為更好的自己,謝謝這場成人式。

關於Paul和Ellie,不管是不是愛情,總之是愛。她為了他給食評寫信宣傳他的taco sausage,犧牲自己的感情幫他追妹子。他為了她懟學校裡的racist同學,幫她父親買Asian grocery,在她醉酒後帶她回家幫她蓋被子,為了她去了解同性戀,改變自己的偏見,在她離別時小狗一般追在火車後面。Paul原本對愛的理解非常簡單,和一個女生要好就一定是愛情,後來明白世上有很多種愛,也有很多種愛別人的方式。而Ellie一開始寫作文討論愛說life is irrational and meaningless, 最後也為一個追火車的傻逼哭成傻逼。這樣的革命友誼比很多的愛情還要珍貴得多。

關於Aster,雖然她腳踏兩條船有點不好但是二刷之後我也能理解她為什麼會給Paul回信。她住在一個宗教保守的小鎮,牧師父親對她的管教異常嚴格,她遵命乖乖地經營著自己的形象,但是在教堂禱告都要偷偷看小說讓自己不睡著,其實她心裡並不喜歡這一切,包括她的宗教她也並不想信。她看上去過得很好,學校裡女生都羨慕她傍上了富二代,試圖靠近她的人很多,但是懂她的人並沒有,包括她的男朋友。

於是Aster回信寫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心裡話,也重新開始畫畫。即使和Paul的first date簡直無法直視她也又回了信息。那天帶著Ellie去溫泉大約也是如此,知音難遇,所以無論她officially是在跟誰在一起,或者當天本來的計劃是怎樣的,都可以為遇見一個真正懂自己的人而放一邊。

後來Aster說其實她心底應該是知道真相的,她對著信中的"Paul"傾訴心事,然後又對溫泉裡的Ellie傾訴心事,但和Paul她一句話都說不起來。她也不是沒考慮過那個最合理的真相,但是畢竟她是一個保守小鎮上Nazi牧師的女兒,她身上壓力太多,她自己的宗教信仰也不認可這種感情。也畢竟她從來沒為自己活過,如果她可以勉強自己一直跟Trig在一起,還是假裝相信就是Paul吧。

Ellie在教堂上砸了求婚現場,其實我覺得並不是為她自己的愛情而反抗,而是不願Aster就那麼順從壓抑地繼續為了家庭和社會期望活下去,為了嫁給一個父親滿意但自己不愛的人而放棄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然後Paul在Ellie最尷尬的時候站出來一塊承擔,Aster確認了信裡的人是誰之後walked out of the proposal,再也沒回過教堂。(其實這時候Aster是生氣的,but there's also something else)

It's not a love story. It's a story about love, and strength, and growth.

故事結尾Paul開始經營自己的香腸,Aster甩了Trig開始準備申請藝術學校,Ellie離開Squahamish去讀Grinnell College。三個人都在彼此身上找到了衝破自我的勇氣,成為自己該成為的人,也在和彼此的碰撞中明白了愛為何物。

還有Aster使出渾身力氣轉身,幾乎不敢看Ellie,表情糾結地盯著地面,對Ellie表白。還有Ellie終於不再躲在角落裡偷看Aster,不再躲在Paul的名字後面寫情書,甩掉自行車衝上去吻自己喜歡的人。這也是成長中的一部分了。

-------------------

不過這個本來應該是好片的電影實在是被有些人物,劇情,台詞設計拖累得不行。

Ellie跟Aster聊天能讓人聽得想抓牆。誰平時這麼聊天啊?兩個17歲的美國高中生泡溫泉突然裝逼說gravity is matter's response to loneliness? 郭敬明都不敢寫得這麼酸吧?

然後Paul最後也搞了一出差不多的。教堂那一段love is...大朗誦實在是cringe,我看的過程中暫停了好幾次看不下去。人求婚呢,妹子都答應了,誰反對把誰拉出去這不是常識麼。Paul說的這堆話除了Ellie誰都聽不懂,Ellie講的那堆東西除了Aster也沒人聽得懂,這整個教堂能聽他們兩個17歲的孩子犯酸?完全能設計出個不這麼狗血的third act,但是導演好像想強行複製saving face雞飛狗跳的婚禮現場了。可是the half of it比saving face文藝深沉這麼多,完全不合適這種"devine intervention".

還有除了三個主角以外,其他角色的設計都太平面化。Trig這人除了高富帥簡直一無是處(yes I just said that)。其實只要他跟Aster不搭就可以了,比如Paul跟Aster一句話都聊不到一塊去,自然不會給官配造成威脅(不過話說回來Paul跟Aster的date也太pathetic了)。還有那群圍在Aster跟Trig旁邊的妹子們,穿的衣服都一模一樣,I mean come on...

還有後半段劇情的進展太趕。從Paul發現Ellie是gay到教堂裡那一齣幾乎就沒幾個鏡頭,Paul查了一次google然後就自己整個宗教信仰推翻了,這有點太不現實了,homophobia可以糾正但是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快的。還有Aster對Ellie的感情線劇情也不夠,Aster最後說自己其實猜到了寫信的是Ellie,甚至考慮過和她在一起,這麼勁爆總得有點其他線索吧?就算只hang out一次可以讓Aster直接給Ellie發幾條短信然後figure something out吧?大約也是故事裡其他角色都太路人甲了,三個主角不講話了就徹底沒有對話可進行了,最後強行讓Paul去聽Ellie她爸說中文...

-------------------

7/10. 這片子message是真的不錯,如果台詞對話和後半段劇情能不這麼蛋疼本來可以打到9/10.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