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青春未知數》影評:人怎麼可能跑得過火車?
青春未知數影評在「想看」了半個月後,終於在下午,邊吃著昨天想吃的涼皮邊斷斷續續地看完了《青春未知數》。
雖然是同性題材,但又覺得裡面的內容很真實,很青春。是近期看過的最喜歡個人覺得最好的校園片了。
故事是關於三個人的一個大的三角戀,從相識、相遇到相知。它關乎友情,又關乎愛情,另一部分,關乎成長過程中對自我的定義。
Ellie一個典型的亞裔優等生,長相普通,平平無奇,在學校的存在就是一邊給白人代寫論文賺點外快,一邊默默無聞又要提防校園暴力。Paul是運動健兒,高大帥氣,愛上了校花Aster,但自己文筆不好,不知如何表達,就想拜託Ellie寫信來表達自己對Aster的愛意。這是一個典型的「代追」情節。
所有的故事都開始於Paul讓Ellie代寫信,源自這個白色的謊言。
也是這個請求,改變了Ellie的生活。
最直接的,她有了交網費的費用,有了經濟的來源。另一方面,也是在Aster幫她收拾散落地上的書本時,那一次對視,她心動了,她想更進一步了解這個女孩。寫信,於她而言,也是一個表達自己愛意的途徑。
在一次次的來信往來中,Ellie更加清楚自己的性取向,她喜歡Aster,但她只能以Paul的方式與心中的女孩保持著聯絡。她是膽小的,又是稍許自私的。她以另一個人的身份享受著「與心愛人在一起」的幸福假象,她偽裝自己,是父親口中的「大人」,她的亞裔普通家庭的身份讓她放棄了許多也更加孤獨而又自卑。為了獎學金她放棄了大學的機會;為了友誼和在這個閉塞小鎮的尊嚴,她放棄了向Aster的表達求愛。她一次次地忍受著來自其他同學的霸凌和嘲諷,不敢為自己發聲,不敢做一次自己。
而Paul帶她走了出來。
我一直希望著Paul和Ellie能走到一起,即使自己知道這三角戀的牢固與不可打破。她和Paul的情誼,是青春期最令人嚮往的異性情——我們大概是互相喜歡的,只是不是那種喜歡。
第一場約會後Ellie覺得Paul沒戲了決心不再幫他,這個時候Ellie還並沒有把他當作朋友,因為她獨處慣了,再加上家庭的原因,她很難真正向一個人敞開心扉。直到Paul用石頭驅趕了那些霸凌Ellie 的學生後,她動情了,是驚喜,是感動。
她接下了幫Paul代追Aster的任務,分析Aster的喜好,一起跟蹤她搜尋她的信息。這裡,她是以朋友的身份真誠地去幫Paul追自己心愛的女孩,也在這過程中,與Paul慢慢熟悉,在車裡,在打乒乓球時,聊關於各自的生活。她和父親成為了第一批試吃塔克香腸的人,是Paul不管生活還是情感上的忠實夥伴。
為朋友搜尋心愛的人的信息,給對方出謀劃策,調侃對方的興趣愛好,支撐對方的決定等等,都是充滿青春的友誼。她默默得替Paul給美食評論寄信,希望著朋友的出人頭地。
人性之溫暖,藏於交往之間。
因為遇見,因為相識,三個人都在磨合中慢慢成長且對自己的喜好逐漸明朗。
Paul發現了自己原來喜歡的是Ellie,Ellie發現了自己是女同性戀的事實,Aster發現了自己該對藝術的堅持。
這或許就是成長中那些重要的人。每一個人的青春期都會遇到一兩個心動的對象。欣賞般地慢慢靠近,生怕打擾了對方的生活,從學校生活的小事結緣,在一次次的聊天裡互相了解互相走進。或許更多的我們不會挑明那一層關係,會在友情的名義下,默默地在心裡進行著一場沒有結果的暗戀?
教堂上,當Aster被迫接受了富二代的求婚時,Paul和Ellie站了出來。Paul說Love is not pretending. 我做不到為了讓你喜歡我而變成另外一個人,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去愛你。Ellie說Love is messy and bold. 愛是願意毀掉一副還不錯的畫作去換取偉大的畫作。感情是複雜的,你對我是這樣的,我對你也是這樣的。
以前的我一直覺得三角戀是一件很悲傷又無奈的局面,因為注定沒有人會得到幸福得到想要的一切。但《青春未知數》卻讓我懂得,三角戀只是恰巧是一個愛情的模樣,正好是那三個人,又正好是那個關係罷了,真正讓人成長的是感情本身,而不是三角戀的形式。
一段理想的情感是該帶來互相的進步的。就如學習的本身不是為了成績,而是為了學會思考。任何事物的價值都來源於是否能帶來昇華與意義。一封信引發的開端,讓三個青春期的孩子都開始改變,挖掘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搜尋未來發展的方向。信奉基督教的Paul會為了愛的人去了解同性戀,Ellie親吻了所愛Aster坐上了遠方大學的火車,Aster放棄了傳統家庭安排的生活決心考一個藝術院校。
影片最後,沒有人在一起,也沒有人是孤獨的個體。
愛是愛,也是成長的一部分。就像最後Paul追趕著Ellie的火車,即使Ellie曾說這很愚蠢。Pau因為愛而追趕,Ellie也因為愛而感同身受懂了其中的悲傷。
人怎麼可能跑過火車,又有多少愛能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