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神力女超人1984》影評:並不存在的1984/神性以及人性
神力女超人1984影評還記得第一次看BVS,在冗長的前戲讓人昏昏欲睡後,扎導終於在結尾安排了一場超英電影史上最難忘的高潮打戲。隨著寂寞大神《IS SHE WITH YOU?》的雞血BGM響起,兩個不久前還互相認媽絲毫不乾脆的大老爺們不知所措地看著戰甲在身手持劍盾的WW突入戰陣,女神回眸一笑,然後毅然決然朝著DOOMSDAY發起衝鋒。
從那一刻起,WW(或者說蓋爾加朵~)成了BVS,不對,整個華納DC電影宇宙最大的驚喜。
雖然WW1現在看來其實是一個很普通的起源故事,世外桃源的仙女被捲入凡間,最終肩負起半神應有的責任。這個時期的戴安娜還是一張白紙,這場凡間的奧德賽之旅讓她第一次體驗到了人類的情感,她試著理解人類,甚至因為佩佩感受到了愛。
這個和美隊1有著相似背景的故事,至此走上了一條相反的道路。
女性導演特別的視角也讓WW1最終的呈現更像是一個溫情的童話故事,雖然結尾王子和公主並沒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是戴安娜用大白話告訴我們,要相信愛,愛是超越一切的存在。
這個主題並不深刻,很是浪漫主義,會讓被社會毒打過的人很是不屑,
但是看著加朵,你忽然就選擇了相信。
這是WW1的成功。
其實和1984並沒有啥關係
第二部WW,無疑被寄以厚望,從片名公布的《1984》就能夠看出,
引用狄更斯被用爛的那句話,「那是一個最好的年代,那是一個最壞的年代。」
我們先來看看現實,喬治奧威爾筆下那個灰暗的毫無希望的老大哥統治一切的社會沒有降臨。
那年,裡根連任,美國經濟開始復甦,步入上升階段;兩位挑戰者號的宇航員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沒有繫繩的太空行走;奧運會在洛杉磯舉行,我國女排在決賽擊敗美國取得了世界冠軍;邁克爾傑克遜改良了太空步,十多年後的中國,會跳這種舞你就是學校最靚的仔;《莫扎特傳》拿下了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八項大獎.....
但同樣的,《芝加哥七君子》代表的六七十年代民權以及思想解放運動潮流開始衰退,消費主義正式抬頭,巨型MALL遍地都是,人們沉浸在消費帶來的狂喜當中,追求著物質和享樂主義......
傳統的社會價值觀被衝擊,被稀釋,精神和物質需求的割裂導致了大眾的迷惘和瘋狂,紐約的犯罪率達到新高,類似戈茲槍擊案的案件為那個年代留下了一抹灰色的註腳。
所以想想看,要表達「剝離神性,留下人性」的主題,放在人性被放大的1984顯然是一個最適合的年代。結果呢?!這些背景統統被省略了,僅僅在服道化上刻意的復古留下時代的浮光掠影。
片中戴安娜的困境不在於她對融入人類社會的迷惘,世界和社會的劇變對她來說好像根本不存在似的,她的時間定格在了珮珮坐上飛機迎接自己末路的那天,她的困境僅僅是因為她失去了愛人。
所以最後,1984在本片中只是個背景板,它空洞而蒼白,充滿著浮誇而表面的刻板印象(紅毒蛇:我都被化妝成懂王了好嗎= =)不代表任何東西。
神性?NO!
當然,你不能要求WW2拍成阿甘正傳那樣的時代史詩,它畢竟還是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派蒂傑金斯依舊講述著戴安娜為主角的童話故事。這次,她選擇了一個同樣質樸而簡單的道理作為內核,開場也是本片最精彩的動作戲亞馬遜奧運會段落中,安提奧普(羅賓懷特~話說期待1984弄成阿甘正傳那種我可能太飄了~)就告訴戴安娜「人生沒有捷徑」。
有意思的是,很多朋友看完後根本忘記了這個內核,哪怕用結尾那場冗長而出戲的說教強調依舊如此,對大部分觀眾來說,神性回歸人性這種高大上的表達顯然更加的符合他們對戴安娜的期許。
從最早的神話開始,古希臘/北歐的多神教,神靈的本質其實就是人性的放大,宙斯/奧丁,他們在神話中的描述更像是擁有力量的人類,希臘神話一半的悲劇都是因為宙斯的沾花惹草以及赫拉的嫉妒;而北歐猛男們在戰場和暴風雨中高呼奧丁和索爾之名大概也是因為這兩位代表著他們文化中猛男能夠達到的極致。
這些神靈本身就充滿著人的缺點(當然某些所謂缺點也是因為現代價值觀變革導致的,在當時可能不算什麼缺點,可能還要喝著麥酒讚美一下~),因為神力,他們可以完成凡人無法企及的偉業,也能闖出各種亂七八糟的大禍,換個思路,他們是比人類還人類的人類。
真正的神性,是從一神教開始的,全知全能,摒棄了人格化,沒有人類的弱點.....是聖堂中不可觸摸的偶像,甚至和人性相悖的道德準則(或者枷鎖)。
從這個角度來看,與希臘神話一脈相承的WW,根本上升不到神性的角度。(真正的神性除了式微的宗教估計只有在科幻題材了,AI那種純邏輯不帶一絲感性的思考可能是這個時代新的神性。)她不過是另一個擁有力量的人類罷了。
一個失敗的英雄之旅套路
所以本質上,WW2依舊是一個傳統的英雄之旅套路,神性回歸人性過於高遠,本質依舊是戴安娜通過了試煉,選擇肩負英雄的責任,順便自我實現的故事。她不是神靈,但是她確實是一個英雄。
在這個故事中,戴安娜的困境是她失去了愛人,內心的空洞無法平息,她的試煉是許願石開始的一系列失控,最終她的成就是放下了虛假的不真實的捷徑。
你看,還是困境》試煉》成就的經典模板。
在這個結構當中,最精彩的永遠應該是試煉部分,這是故事的核心,當試煉越困難,當主人公面對的困難更加複雜而艱難,那麼當她最終通過了試煉,她所成就的就越有意義。
然而WW2的試鍊部分不得不說並不成功,從頭到尾,戴安娜的選擇是很被動的,表達她人性的方式簡單粗暴到通過許願石剝奪了她的能力,讓她處於人類的無力當中,這種處理並不徹底,就算失去大部分神力她依舊是半神之身,並且這種處理讓本片的動作戲成為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
這個過程當中,她也並沒有真正體會到普通人的生活,依舊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出發點依舊是做正確的事情。更無力的是,就算最後放棄願望都是因為珮珮的勸說才下定了決心。
結尾那場災難的打鬥(這點派蒂帕金斯說這是華納高層的意思,她抗議無效不得不加了這場戲,破罐破摔.jpg)和嘴砲救世情節讓最後的成就感更加稀薄,戴安娜在這個過程中唯一失去的是佩佩的幻象(當然你要說這對她來說就是全世界我也認同),整個觀感都是輕飄飄的,過程是輕飄飄的,代價是輕飄飄的,結果也是輕飄飄的,2個小時當無事發生。
猴爪的故事都比WW2深刻啊,至少那個故事告訴我們萬事皆有代價。
人性到底是什麼?
飽受詬病的傳統超英故事當中,充斥著好人戰勝壞人,世界回復和平,大家該幹嘛幹嘛的簡單情節,可是為了吸引被流行文化浸泡,要求越來越高的現代觀眾,這種簡單的二元故事顯然缺乏吸引力。
超英也開始了更加立體化,更加複雜的人物塑造。
畢竟人性和世界一樣本身就是複雜的,每個人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高貴和善良是人性,慾望和卑鄙同樣是人性,更何況大多數時候我們是以上所有的共同體。
最終所謂每個人呈現的人性不過是一連串的經歷和選擇導致的必然結果。
英雄也是,現代超英的核心已經不是單純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了。」,能力只是輔助,你的選擇最終決定了你是英雄還是惡棍,或是單純的普通人。
第一部中,WW還是一張白紙,沾染上什麼都有可能,她遇到了正確的人,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人性中的純真/善良是能夠實實在在感受到的。
WW2試圖讓繼續戴安娜來代表人性的某一方面就不那麼入戲了,她依舊充滿希望和光芒,值得尊敬和崇拜,但是不可企及。她離普通人越來越遙遠,更像是櫥窗中的奢侈品廣告,那種人們憧憬但註定無法成為的人。
換句話說,她無法引發大部分觀眾的共情,這是WW2最大的失敗,加朵依舊美如畫,可是WW2的塑造過於平面化。她沒有錯,我們依舊愛她,只不過我們不知道我們是真正認同WW代表的所謂「人性」,還是蓋爾加朵容顏加持下的想象?!
真正能代表人性,至少是人性某個側面的,反而是片中兩位反派。
紅毒蛇飾演的「懂王」代表著無數幻想著一夜暴富的人們(或者被慾望吞噬的普通人),他想要擁有更好的生活,想要得到人們的崇拜,想要兒子的認同和愛(順便出戲到隔壁曼達洛人~古古走了=-=)。
豹女更是代表著無數過於自卑,自我認同感低到塵埃裡的普通人,雖然豹女的塑造比WW更加刻板(話說很多年前某個貓女的版本幾乎一摸一樣= =)。
忠實於自己的欲望,卻(主動/被動)選擇了錯誤的方式,這大概是普通人的悲哀。
人的智慧時常反對他的情感,他的意志會抵抗他的慾望…他的理想總與周遭的環境格格不入,若他追隨自己的理想,他深知舊有的一切將永不復返—但如果他放棄,他又會因為失去了嶄新的、高貴的夢而痛苦萬分。無論怎樣選擇,他的行動都既是收穫又是失落,既是到達也是出發。他總會哀悼自己所失去的,那嶄新的又總令他有些畏懼。理性反抗著傳統。感情要他打碎同胞強加於自己的種種限制。從這所有的矛盾中都會升起一種感情,你曾嘲弄地稱之為人類的詛咒——負罪感!——羅傑·澤拉茲尼《光明王》
順便我個人是極端厭惡主創們對普通人人性的刻畫,面對欲望所有人都選擇了瘋狂,人性自私自利,卻讓WW輕易就引導了善念?!這不知道是侮辱人性還是侮辱觀眾的智商。同樣是表現人性的選擇,《黑暗騎士》當中,小丑炸船那段建議翻出來看看。
最終看來,WW2依舊是一部派蒂傑金斯的WW童話,
童話不需要邏輯,只需要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