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青春未知數》影評:校園情聖||又想騙我談戀愛
青春未知數影評其實我一直糾結著,這篇影評性質的文字,取名為《好想回到十七歲》是不是更合適……算了吧,即使回到過去,那時候的我也是什麼都不懂,結果還不是一樣嘛。
一封情書50刀
大陸譯作《校園情聖》的電影,英文片名《the half of it》,看完這部青春片,感覺還是香港採用的《青春未知數》更符合劇情本身。
年華正好且率直勇敢的保羅,為了追求美貌與才華齊肩的艾斯特,請求孤獨的華裔學霸艾莉有償代寫情書——由此開始講述三個青春期發現人生好美好的懵懂篇章。
直到今天才知道,代寫情書原來也屬於高消費——這事,在我當年,僅屬於為朋友幫忙的舉手之勞,兼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真誠祝願而已。
這樣的事情,的確發生在高中時代。我那時剛上高中,還在初中補習的朋友看上了校務主任的女兒,苦於「無處下爪」……那個校務主任的女兒我也見過,年輕貌美還很張揚,所以:你有什麼了不起,還不是被「一擊即中」。
朋友後來跟我說兩人在許許多多個深更半夜窩遍了小小校園裡的角角落落——每次見面都是狂撒狗糧,甜蜜陶醉了大半年還不止。那段關係具體維繫了多長時間,如今早已忘卻,只記得他說自己當時遞給人家那封情書的時候,並沒有像我叮囑的那樣翻抄一遍,只是在背後補充了一句「只要說你到底願不願意就行」。
還好,並不像從前那些笑話裡面所講的,抄襲情書連人家的名字一起抄過去,因為本來就是代他書寫的呀。
校務主任的女兒也知道了情書是請人代筆的,可哪又咋樣?記得後來見過幾次,都是朝我呶呶嘴。在那個時代就我們那個小地方,懷春少女的心情有多麼寂寞,或者說她對於人生中那些未知世界急於探索的迫切心情,想想也是能夠理解的。想來,全世界裡的每一個對未來有所期許的人,生命歷程想必亦是如此。
老師發現了艾莉替保羅為艾斯特所寫的情書,並且抱怨「這就是自己學生論文不及格的原因」
只不過,我們沒有《校園情聖》故事中所設定的他們那般出色罷了。艾莉不僅是高材生,音樂天賦也很高;保羅屬於運動健將,還對美食研究有著執著的追求與喜好;艾斯特除了漂亮和很高的文學素養之外,還是個繪畫高手。我們更不必羨慕這樣的人生,畢竟電影裡的人物和故事都是編造出來的,就像導演兼編劇伍思薇 Alice Wu說的那樣:「我想作為一個電影人,你的角色就像你的孩子一樣,所以你要給孩子們最好的東西。」
即便如此,他們的生活並不美好,抑圉於生活圈子的禁錮——直到一封封書信往來,彼此有所交集,開啟了認知中有陽光映射的那份景致。
生活可以很美好,問題在於如何發現那份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該死的「英格麗詩」
洋溢的青春,其實也盪漾著煩惱,更多的時候甚至是灰暗遮蔽了色彩,故而令熱血青年失去朝氣。即便是歷經千帆看透了世事變遷的成年人,也很難讓生活歡快起來。
艾莉的父親,一位移民博士卻在這未名小鎮裡做著車站管理員的工作,原因僅僅是說不好「英格麗詩」?從艾莉在學校各種遭遇來看,難道種族歧視的痕跡,還不夠明顯?
激情澎湃的保羅,夾雜在才華激盪的艾莉和艾斯特之間,就像是一個大傻缺;艾斯特啥也不缺,卻總在一大堆同齡朋友裡廝混,想要的合群卻處處表現出格格不入……過好人生並不容易!
儘管我們一直都很努力,往往卻過得並不好。大約,是沒有遇到對的人。借用影片裡的台詞就是:「你知道終於遇到和你同齡又懂你的人是什麼感覺嗎?」
這話,聽起來很像是為了一段天造地設的良好佳緣而準備的。
友情姬情還有愛情
一部電影,導演的闡釋特別關鍵:「因為有太多的層面要探索,我不知道該如何把它們塞進一部電影裡。但後來,記得在飛機上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應該把這個場景設置在高中。部分原因是在高中的時候,你所感受到的每一種情感都像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對吧?因此,一切情節都得到凝練,這樣我就可以迅速地覆蓋到很多情感領域。在很多方面,這是一個關於你遇到了你認為是地球上唯一也是最後一個和你有聯結的人、而這個人最終改變了你的人生的故事。Paul這個角色對於Ellie來說就是如此,在電影開頭的時候她根本不會覺得這個男生會給她的生活帶來什麼。但到了電影的結尾,他們之間的聯結產生的力量成為了他們人生中前進的動力,這是我想在電影中探討的一點。
而高中的好處是,一旦你進入了社會,這個環境會讓你的友誼根基越來越窄。假設你上了大學,那麼它就會把你的朋友圈進一步縮小。你考上了哪種大學?你是做什麼工作的?你屬於哪個經濟階層?很快,不知不覺中,你就在某地扎根了,你的朋友都和你都有些相似。但在高中,你真的可以遇到非常多樣化的群體,而這些群體都在一個非常狹小的地理空間裡(像電影裡的小鎮)。在這種情況下,就像Paul處在他的運動狂社交圈裡,Aster是在那些受人歡迎的富家子弟的社交圈裡,然後,Ellie是完全在屬於她自己的一個圈子裡。這三個圈子的人一般不會有真正的交集, 而在故事裡頭,他們發生了碰撞。這讓他們三個人都進一步對自己有了不同的了解。我認為高中提供了這樣的可能性,無論是階級差異還是種族差異,學校的同一個走廊裡匯集了最廣泛的差異性。」(據說訪談原文是英文的,這段翻譯出自豆瓣網友:漫遊太平洋)
可是,關於這部電影,人們討論最多的話題,竟然是關於艾莉和艾斯特是不是同性戀……也許,由於導演伍思薇是女同的原因吧。
保羅在強吻了艾莉之後,艾斯特出現,通過眼神他覺得艾莉愛上了艾斯特是個同性戀,並且詛咒「你會下地獄的!」
近些年來,關於同性戀的話題,一直佔據著影視熱點,搞得貌似在現實世界裡也時尚起來。有些沒頭腦或者是為了利益而出賣自己的人,趁機宣說什麼藝術氣質風尚,潛意識以及性趣平等之類的謬論;另外一些單純無知的人以為能夠「扳彎」或者「糾直」之類;更愚蠢的人竟然會質問「你怎麼知道自己不是同性戀」……
拜託,同性戀是一種性取向好不好!譬如,一個直男,讓他和另外一個男人親密接觸,不管那個男人多麼的陽光燦爛、玉樹臨風獨具魅力,一定是非常厭惡的感覺,簡單來說就是下不了口。
同性戀就是不一樣,但也不能說人家不正常,只是他們或她們本來如此,也不可能改變的。
愛是什麼
這些年過著沒結婚也不談女朋友,近乎清心寡欲的生活。爸爸就在網上搜尋瀏覽了解那些關於同性戀的信息,於是大家開始懷疑爸爸變成了同性戀……第一次看到這個笑話,我就想了以後要變成自己電影裡的橋段,沒想到伍思薇先用上了。
保羅覺知艾莉是個同性戀,他在網上資訊瀏覽被母親發現,然而母親依然很愛他,甚至也支持他。 可是,母親卻無法忍受保羅更改了她的祖傳香腸配方……呵呵!
生活好有趣!人生好有趣!
總歸來說,《校園情聖》是近些年來難得的青春片,探討了人生與生活的多種可能性,或者說是多樣化選擇。我甚至將它和路遙的小說《人生》,所能引起人們的共鳴感來相提並論。
畫面唯美,細緻入微,耐人尋味。。。毫不吝惜的各種讚美之詞,都表達不出內心深處的觀影感受。就算只是當作一次爆米花的時光旅行,也能收獲猶如影片主題(當然,這是我擅自摘錄的台詞):「不是每個愛情故事都很浪漫,愛,不是找尋你完美的另一半,而是去嘗試、達成和失敗。」
大家都在用這張照片,闡釋著許多隱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