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青春未知數》影評:本應是青春殘酷物語,結果是他愛她愛她的校園劇

青春未知數影評

一部電影看過之後,如果只是體味了一絲感動,覺得還遠遠不夠,深挖敘事套路和背後的價值觀會別有一番滋味。

1, 片名和滿滿的套路

開篇要吐槽的就是這個片名——《校園情聖》,這種水平的翻譯真是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以為本片是一個風流公子哥的校園愛情電影,即使香港的翻譯《青春未知數》都要比這個要好一些吧。

書歸正傳,其實本片這種替別人追愛的套路,實在是不怎麼新穎,已經在多部影視作品中出現過,同樣是同性題材的有《戀愛求證》,即使是韓劇中也在《她很漂亮》中出現過。

更為俗套的是片頭關於古希臘人認為很久以前人都是連體存在的這個觀點的重複,雖然後面主人公的獨白在反對一些什麼愛是無私的之類的陳詞濫調,但是最後還是不可避免落到了這些套路裡。

當然片中的套路不止是主線劇情的設定,包括小鎮學校中的人物,除了3位主人公以外,也大都是臉譜化的,橄欖球四分衛一定是無腦且膚淺的,周圍同學一定會因為女主的華裔身份而排擠她,校內女生之間一定是塑料姐妹情的。

如果把華裔的Ellie換成一個男的,其他劇情不變,本片就是好萊塢標準青春愛情片了。

現在好萊塢只要把從前愛情片的套路拿來,加上兩個同性別的演員,再隨便拍拍,就能說是體現多元價值觀,關注LGBT群體,「媽媽以後再也不用擔心我的電影」。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出,他愛她愛她,的大戲。所肯定的價值觀無非是做自己和大膽追愛,但是在如此保守的小鎮,和女神艾斯特在街上的一吻,真的就是大膽嗎?難道大膽就是不計後果嗎?

2, 這個青春不夠殘酷

現在除了國產墮胎青春片,青春片的主流應該是「青春殘酷物語」,比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或者最近的《從不,偶爾,有時,總是》,但是本片中女主Ellie的成長或者說掙扎並沒有達到應有強度。

全片很好的描繪了美國一個壓抑、呆板、乏味、沒有希望的小鎮,但是女主對自己性取向以及將來學業選擇的掙扎都幾乎是不費力氣的。

當她意識到自己喜歡上艾斯特時,她的內心幾乎是同時就對這一事實,坦然接受,全無糾結。

結尾她踏上火車,除了對朋友和家人的留戀以外,內心仍然沒有搖擺。

如果一個人可以如此輕鬆的接受自己,如此輕鬆的離家遠走,那麼她有事為何從未戀愛,又是為何顯得離開父親很難。

畢竟這不是一部青少年喜劇,既然色調氛圍營造如此之好,我希望女主也能在複雜現實中做簡單選擇,而不是一吻了之。

3, 用電影中的電影表現老式的價值觀

先說一下題外話,也就是本片中的女主的父親這個角色,是由演員鄒兆龍來飾演的,從一個動作明星轉型為普通演員,還是讓我蠻詫異的。

下面說一下片中提到的幾部老電影。

首先是《卡薩布蘭卡》結尾的一句台詞:

I think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a beautiful friendship.

我想這是我們美好友誼的開始。

這句話象徵的應該是女主Eliie和男主的友誼。

之後出現了女主引用《柏林蒼穹下》的台詞,用來給艾斯特寫信的橋段。

在然後出現過卓別林的電影,以及凱瑟琳赫本的《費城故事》。

在《費城故事》中女主與三個男人都有感情糾葛,想不想本片複雜的他愛她,她愛她,他又愛另一個她,的「混亂」感情戲。

這些老電影加上書信這個道具,可以很明顯看出,導演還是很喜歡那些經典的東西,雖然是一部同性題材,但並不全是向前向前的態度,書信的表達確實比短信的信息量大很多。

2, 女主Ellie的未來可能不可期

女主雖然成績突出,尤其在寫作方面有天賦,而且最終離開了這個閉塞的絕望小鎮,但是從片中細節來分析,她未來想成功的話難度不小。

有兩個人物的處境說明了這一切。一個是女主的父親,他是一個有博士學位的人,但是人生極其不如意,只能在一個小鎮管理火車,同時看看經典電影

另一個是女主的老師,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們知道,老師是有很好的學歷的,但是如今也只能來到這個小鎮教書而已,而且在美國初中高中老師的薪水是很微薄的。

那麼我們同樣是滿懷希望的女主,未來會不會也是讀完大學再回來呢?

最後說一下海報,可以看出來女神艾斯特實際上是虛焦的狀態,女主Ellie和男主雖然在遠處望著她,但是沒有看清的本質,實際上是因為他們要看清的是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外在的女神,女主最後明白了自己的性取向,男主經過一切後成長了,所以女神反而不重要了。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