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青春未知數》影評:中的宗教壓力與婚姻困境
青春未知數影評《青春未知數》作為一部LGBT題材的影片,除了有其他LGBT影片中常見的自我否定和重識自我的心路歷程外,最特別的一點是反映了LGBT文化與傳統基督教文化的衝突。作者作為基督徒,將在本文裡對《青春未知數》中所反映的教會婚姻觀對當代青年基督徒造成的宗教壓力進行分析與探討。
故事的背景設置在美國加州薩克拉門托的一個叫做斯闊米許的小鎮,這個小鎮的基督徒比例很高,天主教(廣義的基督教包括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為主要的宗教信仰,小鎮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都是圍繞著教堂進行。華裔女主角Ellie是一個在教堂司琴的非信徒(不確定她是否是慕道友),在本地的高中裡是一名全A的好學生,同學們眼裡的nerd,同時在學校裡廣泛地開展付費代寫論文的業務。而女二Flores則是本鎮天主教堂牧師的女兒,從小生活在虔誠的宗教氛圍裡。
男主角Paul是Ellie家隔壁烤腸店老闆的兒子。有一天Paul找到了Ellie,希望她幫助自己追求已經有男朋友Trig的女神Flores。幾次軟磨硬泡之後Ellie終於答應幫助Paul,展開了對Flores的追求計劃,全程代替Paul寫情書發短信並且進行了許多並不激進卻又十分走心溫柔的互動,比如兩人共同完成一幅牆面塗鴉。多個來回之後Paul和Flores才終於開始了正式的約會。在這個過程中,Ellie發現Flores是少數真正能夠明白她心聲的人,Flores也越來越喜歡這個風趣可愛可以讀懂她內心的Paul(Ellie)。
Paul和Flores正式開始約會後,Ellie的任務終於告一段落。誰知Flores和Ellie陰差陽錯地在Paul家中相遇,Flores遂邀請Ellie來到了自己的秘密基地:溫泉,兩人也在這裡展開了一段對話。Flores向Ellie傾訴道,她在無意中知道自己的現任男友Trig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向她求婚,儘管她內心並不愛Trig,內心還是做出了妥協的選擇。雖然迫於家庭壓力而被逼婚在哪裡都不是新鮮事,但是Flores作為牧師的女兒被「逼婚」既是家庭壓力也是宗教壓力,因為很多教會都提倡和相同信仰的伴侶早婚的理念。其背後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教會對婚前性行為的反對,認為那是「淫亂」的罪惡。保羅就在哥林多前書中勸誡信徒,與其犯罪不如乘早結婚。
哥林多前書:7:9
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與其欲火攻心,倒不如嫁娶為妙。
在教會眼中婚前性行為就像可能被偷吃的禁果,為了不讓信徒重蹈當初亞當的覆轍,教會寧願冒著可能會犧牲信徒婚姻幸福的危險也會鼓勵信徒情侶乘早成婚。現代教會中牧師為會友牽線引繩,撮合婚事也是常有的事。
虔誠的Flores對這門婚事仍然充滿了困惑,她不斷地向上帝禱告,希望上帝能告訴她如何抉擇,卻遲遲得不到上帝的回應。
當得知Ellie是一個無神論者的時候,Flores的第一反應是羨慕,羨慕這樣一個因為沒有來自宗教的壓力而可以自由選擇的Ellie。這樣一無掛慮的狀態正是Flores此刻內心的渴望,她明知道自己內心並不愛Trig而是更喜歡Paul(Ellie),卻不得不接受自己將要和Trig成為夫妻的「事實」。
實際上,Flores腳踏兩條船的行為也是對教會權威的挑戰。她不願意無條件地接受這樣的愛情,所以當她終於遇到能讀懂她內心獨白的Paul(Ellie)時,她內心又不安又興奮,彷彿遇上了自己等待已久的另一半。
但是和Paul在一起又和家庭所欽定的婚事相悖,所以她在第二次約會的時候她問Paul:「你信仰上帝嗎?」實際上這是Flores迫於自己宗教壓力下的一種開脫,她內心的聲音是「要是這份感情才是上帝的安排呢?」
劇情發展到這裡迎來了一個小高潮,Paul試圖強吻Ellie(日久生情?)並被回絕,被路過的Flores看到。Ellie慌忙解釋,Flores失望地離開。此時男主角Paul敏銳地發現Ellie竟然才是那個最喜歡Flores的人,他惶恐地說到:這是罪惡,你會下地獄的。
認為同性戀是罪,並非是只有傳統教會才會堅守的觀念,而是大公教會所認可的共識。從古至今基督教都是反對甚至壓迫同性戀的重要勢力。聖經中有多處經文指出同性戀是罪惡,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罪惡之城索多瑪在上帝的硫磺之火下滅亡,其滅亡最被廣泛認可的原因是城中有大量的男性耽溺男色。由索多瑪「Sodoma」所派生出的形容詞「Sodomy「也因此常被譯作貶義的「雞姦」。
羅馬書:1:26-27
因此神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
男人也是如此,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慾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
在全劇的最高潮,矛盾進一步激化。在主日聚會中,Trig在教堂中大膽地向Flores求婚,而Flores也像自己所預想地那樣接受了求婚。就在這時,Paul率先打斷了這樣的局面,表達自己一直在偽裝「愛」的事實。緊接著Ellie也搶話,對愛的理解進行了如下的深刻獨白。
在被問到「這真是你能畫出的最大膽的一筆嗎?」時,Flores終於明白和自己明投暗合的人一直都不是Paul而是Ellie。得知真相的Flores先是給Paul一個耳光,緊接著離開了教堂的求婚現場。一方面Flores成功地挽回了自己的婚姻幸福,直面了自己並不喜歡Trig的事實。但是另一方面,當Flores發現一直以來互相傾心吐意的人是一個女生時,她又該如何面對這場性向危機呢?
事實上,很多教會常把「性向的改變/不同」包裝成魔鬼撒旦的陷阱,藉此努力地引導會友塑造「正確」的性向。片中的Flores的父親就在講道中提到「撒旦是如何傳遞信息的?他是靠寫信嗎?(雙關)不,他讓我們自己質疑。質疑我們的生活、我們的選擇。」 教會讓你相信,當你自己懷疑自己的性向的時候,你可能就已經踩入了魔鬼的陷阱。
有趣的一點是,在求婚失敗後的混亂現場中,Paul的母親在誤以為自己的兒子是同性戀的情況下的反應,實際上也是很多現代教會迫於政治正確以及輿論壓力對LGBT人群所採取的態度,簡單地來講就是:恨惡罪,愛罪人。這樣的處事立場並非沒有聖經根據。聖經中曾出現一個淫婦正行淫的時候被文士和法利賽人抓了,眾人想要按摩西的律法把她用石頭砸死,耶穌卻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眾人散去後,耶穌和這位淫婦發生了如下的對話。
約翰福音8:10-11
耶穌就直起腰來,對她說,婦人,那些人在哪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
她說,主阿,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換句話說,教會立場和LGBT文化並非完全不可兼容,聖經對「罪」的要求本來就遠高過社會框架下「法」的標準。歸結到底,教會裡的每個人都是罪人,他們中並沒有誰比同樣是罪人的同性戀更加聖潔和完全。教會的存在本來就是要呼喚罪人,而不是召集聖人。
但這樣的教會態度更多地是為了讓對信仰存疑的LGBT人群可以融入教會生活。而對於早已融入教會生活卻對性取向存疑的信徒而言,這樣的說辭卻難以成為他們內心的解脫。是服從教會權威還是跟從自己內心的呼聲?跟從自己內心呼聲就是犯罪嗎,就是落入魔鬼的陷阱嗎?Flores恰恰是這樣的女孩,她始終都沒有完全確定自己的真正性向,這在片中也有多處暗示,例如在廁所和車上對Ellie的曖昧偷瞄。而在知道自己自始至終喜歡的都是一個女生時,自己的懷疑被進一步坐實,信仰的衝突成為了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而在片尾,Flores和Ellie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看出,Flores在這樣的兩難境地下還是選擇了「上帝」。就像當初面對婚姻壓力苦苦禱告一樣,如今她面對自己性向的困惑也很可能得不到理想的回應,但她還是相信上帝會帶領和引導她。
不同的是,不像婚姻對象的選擇還有周旋和選擇的餘地,值得Flores去思考Trig是不是他的真命天子。在宗教壓力下的性向矛盾中,Flores一開始就已經接受了「同性戀」是禁忌之戀。但經歷了這一切,Flores已經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自己可能是「同性戀」的事實。
實際上不只是教會中的LGBT人群需要面對婚姻困境和性向矛盾,所有基督徒都無時無刻不在面對著各種罪與罰、善與惡的挑戰。基督徒就是在這樣的撕扯和拉鋸中更深地認識了上帝,也認識了自己。
其實片中還有很多可以探討和推敲的細節,例如Ellie的東方家庭觀和西方家庭觀的對比、Ellie受到的種族歧視、Ellie父親看的電影等等。
總的來說,《青春未知數》很好地還原了現實生活中很多基督徒所面對的婚姻困境和取向困難,它向我們展現了LGBT不只是平權人士的向外抗爭,也是對抗勢力的向內覺醒。它可以是大張旗鼓的反抗,也可以是矛盾下的相互包容,理解與愛。
雅歌:2:16
良人屬我,我也屬他。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Fabelei
"Fabelei"一詞在德語裡的原意為荒誕不經的故事,這其實也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既然真實是難以被窮盡的,那麼你我眼前的一切都必然含有荒誕的成分,我們並不想用理所應當的態度去認識並且接受現實,也並不打算在夢境裡虛度光陰,我們生活,並且幻想;我們研究,並且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