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神力女超人1984》影評:13億砸出的,是全方位的爛
神力女超人1984影評《神力女超人1984》一度是我在2020年最期待的電影,特別是受到疫情的影響,許多好萊塢大製作紛紛跳票,影院裡長時間沒有重量級新片撐場。
作為碩果僅存的A級製作的超級英雄電影,第一部票房和口碑還都那麼好,這次《神力女超人1984》如果能夠穩住,相信會取得不錯的票房和口碑。
我之前做過一期盤點好萊塢女導演的視頻,其中特別提到了「神奇女俠」系列的導演派蒂·傑金斯,說她能文能武,性價比超高。
隨著首部電影全球票房大賣,第二集派蒂導演不但拿到了900萬美元的頂級薪酬,還獲得了極大的創作自由,從而帶來更多女性角度的表達。
然而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蘇莫帶著期待,竟然沒在影片中找到任何優點。今天我們就來細數這部最新的DC大作,到底拍得有多糟糕。
第一,多餘的開場戲。
這段將近十分鐘的「鐵人三項賽」,只講了不能走捷徑不能作弊的道理,直到結尾戴安娜收回了復活史蒂夫的願望,我們才知道開場比賽的用意。
但花了這麼長時間去講一個淺顯空泛的道理,敘事效率太低。而且就事論事的說,走捷徑很多時候不等同於作弊,戴安娜這裡輸得是有點憋屈的。
雖然開篇安排一個大事件,算是好萊塢電影劇本的公式,但這裡的動作戲特別像派蒂導演為了達成「大場面KPI」而有意加進去的。
其實「大事件」不一定非得是「動作戲」,開頭放置一個高能事件,只要能激起觀眾的好奇心就好,可《1984》的開頭除了讓人莫名其妙,沒有埋下任何懸念。
況且這種「友誼賽」沒什麼危險和張力,就意味著觀眾的情緒調動不起來。你說純粹視覺衝擊吧,小孩子演的動作戲也沒那麼好看啊。
第二,鋪墊太拖沓。
《1984》片長達到151分鐘,電影卻沒有很好的利用這些時間敘事,而是在一些無所謂的情節上糾結。
影片前半段把重點放在幾組關係上,第一組戴安娜和豹女的友誼沒有任何的化學反應,兩位又都不怎麼健談,基本上全程尬聊,對話索然無味。
第二組是洛德為了許願石勾引豹女,可是洛德不夠帥,豹女一副很缺愛的樣子,所以整個過程都不太招人喜歡,也沒有誘惑到我。
第三組戴安娜和史蒂夫本應該拍得很有意思,但是影片為了與第一部呼應,把年代梗、換裝梗,統統重新玩兒了一遍,這就很沒必要了。
第四組是許願石與三位許願者的關係,許願石這麼典型的「麥高芬」實在太容易出彩了,看看隔壁漫威的六顆無限寶石玩兒出了多少花樣。
《1984》偏偏不這麼拍,許願石的幾次顯靈和易主,就像其他三組關係一樣,概括起來就是「無聊」二字,加上前80分鐘沒有一個大場面,昏昏欲睡是觀眾的常規狀態。
第三,情節太隨意。
電影中交代許願石是謊言之神所留,他的每次出現都會引起大規模災難,包括瑪雅人在內的眾多文明消亡都與許願石有關。
如果說放慢敘事節奏是為了影片拍得更嚴肅,可扯上陰謀論就一下子變得很低級。這種詭計已經被「變形金剛」之類的電影玩兒壞了,有點追求的電影是不屑於觸碰的。
而且許願石的設定有諸多bug,比如說兩個人都想成為世界首富怎麼解決,比如一個人想要最鋒利的矛,另一個人想要最堅固的盾怎麼解決?
史蒂夫魂穿到一個可憐的工程師身體裡,那工程師跑哪去了?豹女許願要像戴安娜一樣,性感、強壯、獨特,怎麼就變成了豹女?如果每個人都能隨意「作弊」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1984》只想著用許願石做一個思想實驗,其他邏輯性的問題電影都沒考慮,或者說有意忽略了。
導演這種表達意願我可以理解,也是尊重的,不過表達的前提是要有與之匹配的掌控力吧,不然就會像現在一樣,漫無目的的隨意發展。
第四,大場面摻水。
派蒂第一部《神奇女俠》已經證明了自己文戲武戲都能拍,所以《1984》大場面沒拍好也是我特別不能理解的一點。只要投資到位,就算執導能力不行,大場面也不應該太難看,何況派蒂傑金斯這樣拍出過《女魔頭》的導演。
電影到了80分鐘才迎來了一個真正的高潮,可是因為神奇女俠能力變弱,這場久違的動作戲拍得並不爽快。
好像能力太強的主角就是這樣的,電影只能找各種理由限制他們的能力,否則多少反派也不夠他們打的,比如之前講過的《生化危機4》中的愛麗絲。
那戴安娜結尾收回願望,戰力滿格以後總該無敵了吧,可惜並沒有。與豹女的大決戰還沒有前邊那場好看,真的就是肉搏了幾下。
黃金聖衣烘托了一整集,看起來拉風,使用起來卻沒看出什麼特別來。與洛德的對戰更是整段垮掉了,神奇女俠想靠近都靠不上去。
洛德這段有將近十分鐘的時間站在光束裡,瘋癲地咆哮著,或歇斯底里或自言自語。儘管演員佩德羅演技已經很不錯了,信念感也很強,可是尷尬還是穿屏而出。這裡靠嘴遁製造反高潮我不反對,但至少前邊先有幾個真高潮再說。
片頭不該大場面的時候大場面,結尾該暴力解決問題的時候一直打嘴砲。給我的感覺是,劇組很有錢,也很有把錢花出去的意願,但就是找不准觀眾的情緒點,所以錢都用在了我們不太注意的地方。
第五,演員都是工具人。
即使在超級英雄電影裡,真正算是「神」的也不算多。他們在變異或改造前,大多有普通人的生活,成為英雄之後這部分人性也得以保留。
雷神雖然出自神話,可本質上的設定是外星人。而且前兩部單人電影也確實不那麼好看,等他變逗比以後,這個人物才特別接地氣,變得有意思起來。
神奇女俠卻真的是「神」,她的對手也是「神」,戴安娜在許多時候都扮演上帝解救子民,她身上沒有人的氣息,好像一個沒有感情的AI機器人。史蒂夫這個角色就是為了激發她的人性,第一部正是因為愛情拍得好,戴安娜才讓人覺得即高冷又可愛。
《1984》的主線之一也是愛情,可這次卻有點變味兒了。因為換成了神奇女俠把史蒂夫帶進「現代社會」,她不再是剛到人間的好奇寶寶,於是全程又高高在上了起來。
史蒂夫也降格成了合格的工具人,見到新事物就驚訝一番,女主分析案情他就在旁邊捧哏,遇到戰鬥就在角落解決小打手。
其實拍愛情在於拍細節,但《1984》為了講大道理,把愛情上升到「大義」的層面,為的是讓神奇女俠選擇 「作弊」留下愛情,還是孤獨的成為女神。愛情上升到這個高度就變成了走過場,一下就不迷人了。所以派派和加朵都是美的,只是美得沒有人味兒。
第六,宏觀和微觀電影都要。
電影的背景設定在1984年,果然是把美蘇關係搬了出來。從美國總統到餐廳服務員,《1984》想拍出所有人許願後的大全景。其實用神奇女俠、豹女和洛德三人,已經展現出不同人得到許願石後的不同結局,可電影還是自我重複的加入好多群演許願,生怕觀眾看不懂她的表達。
而剛才也說了,許願石的設定本身就不嚴謹,把視角拓寬更加暴露了這些問題。還是剛才那句話,邏輯性的問題電影並有沒考慮,或者是有意忽略了。
第七,「多元宇宙」是把雙刃劍。
DC這些年一直想追趕漫威搞自己的電影宇宙,甚至在鋪墊不足的時候強行上馬了《正義聯盟》。那到了《神奇女俠》怎麼突然跟正義聯盟切斷了聯繫?
這種處理說來也是無奈,DC電影的質量一直是時好時壞,壞的時候更多一些。偶爾像《小丑》和《海王》成功一次,下一部立刻撲街。2020年蝙蝠俠換人、大超去向待定、《閃電俠》推遲到2022年上映。
前不久,DC影業提出要打造「多元宇宙」概念,就是說同一角色的不同版本,將在多個平行世界中同時存在,DC電影宇宙分裂基本成了定局。
這讓本就四分五裂的DC超級英雄IP更加混亂,布局沒有完成之前,貿然與其他電影互動可能會得不償失。
「多元宇宙」概念的優缺點同樣明顯,優點是可以探索更多可能,像《小丑》這樣的小成本R級邊緣電影竟獲得超10億美元票房,怎麼能不讓華納高層驚喜?
「多元宇宙」代表著嘗試更多的開發方向,發掘超級英雄IP的更多玩兒法。缺點是難以形成品牌效應和規模效益,自身的定位也會愈加複雜。
批評這麼多也是因為對《神力女超人1984》期待太高,卻沒想到一個亮點都沒找著,連漢斯·季默的配樂都讓人失望,真是難以相信。
更讓蘇莫無語的是看到許多評論說,觀眾不喜歡是因為沒看懂,其實《1984》很深刻,然後強行解釋電影好在哪裡。
我很想說,難道觀眾不喜歡一部電影要反過來怪觀眾嗎?我們難道不應該自己感受電影的優劣麼,哪有逼著別人喜歡一部作品,順便秀一波優越感的?
最後說一下「莫選好片」的評分,好片指數61分勉強及格,屬於那種爛都爛的不出眾的電影,比第一部《神奇女俠》(好片指數76分)退步明顯。
好了,先說這麼多,其實蘇莫最近的新片基本都看了,但沒時間每個都聊,還要準備年度的十佳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