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青春未知數》影評:愛可以完整一個人的人格

青春未知數影評

看了一遍the half of it,首先記幾個場景: 1. 32分 Paul問Ellie家庭情況,Ellie不想說,並拒絕吃他做的香腸。 2. 57分/1小時20分的兩個場景很打動我。 Ellie表演時鋼琴壞了十分尷尬之際,Paul送來吉他並鼓勵她唱自己寫的歌; 朋友間頓悟自己和對方喜歡的是誰,超級明顯的好意/抗拒。


我覺得電影是講:學會打開自己/開始明白愛(友愛/愛情),結果並不重要,通過過程學到了很多比較重要,愛可以完整一個人的人格。 Ellie一開始不願意告訴Paul自己的事,缺乏友愛的關心和保護,所以也不願意嘗試Paul做的香腸,第一次約會搞砸之後,Ellie騎著車就說算了算了你這個傻人我不幫了。但是Paul幫她回擊取笑她的人,她的心就打開了。

Paul就是個很好的大男孩,堅持、不易受挫,又肯學,也知道自己的想法,因為熱情開朗而機緣巧合打開了Ellie的心,他們互相學習如何溝通和表達愛,認識到自己的好和可能性——Ellie後來試吃Paul改良配方的香腸,鼓勵Paul努力追夢,Paul幫Ellie意識到自己喜歡Aster並且和Ellie爸爸交流說他沒有看到Ellie本身的樣子,所以促成Ellie去外地上更好的學校,最後勇敢做自己,承認自己的愛並吻了Aster,也鼓勵到Aster做自己、去上藝術學校,對方也祝福她,說以後再見(真的有機會)——17歲沒有遺憾啊! 友愛是很好很好的。困惑還是有啊,未解決的疑問和未澄清的心情也有,但是離別本身就蘊藏無限可能性,困惑也會成長哦,除了朋友之外,人也是和困惑一起成長的,可能有一天,有的困惑就倏然不是困惑了,也可能有別的領悟或以別的形態出現。神秘的探索不完的可能性,就是人自身嘛。愛在身後大力支持,給人加油,使人不放棄探索,不喪失可能性。


有幾個有意思的點:

一是Ellie的爸爸和Paul一起在廚房,採用中國式的摔麵糰/肉團,Paul看到了,也學著摔,哈哈哈。其實Paul家和Ellie家很不一樣,他家人很多很吵,Ellie家人少很安靜,是互相在看在學,動靜結合既有活力又和諧;

二是Paul知道Ellie喜歡Aster,第一反應是說It's a sin,違反他的宗教信仰。但是他回家就去搜索「如何判斷自己是gay」還被媽媽發現了,哈哈,本性善良;

三是Aster的青春期困惑,需要人好好地懂她地解答,這時候虛假Ellie和她交流,文字來往,感到被理解,真實Ellie和她放鬆聊天,以及之後勇敢地提醒她做更bold的選擇。她們的相處是好的,Ellie給了她勇氣,這一段是珍貴的記憶,更別說最後還有個衝破她信仰的bold的吻。 打破封閉/禁忌後發生改變,如同《愛欲之死》提到「他者的餽贈」體現在使人看到他者、忘我終而回歸自我。


他們仨都有性格。

Aster並不是開心地融入姐妹小團體,她清楚知道人家是想她像她們而非想她喜歡她們,人人相似,面目模糊,逝去自我,她從來不是真的被理解的開心,在廁所聽到人家講她的八卦,就不高興地走掉,還在弄清和她文字交流的人的身份後給Paul一個大嘴巴子,後面Ellie來飯店解釋,她們聊幾句之前好的交流,她就笑起來,然後又生氣,因為被兩個人合起伙來玩,但是還是說祝Ellie找到信仰。

Ellie第一次聽Paul說覺得她爸爸不開心她也不開心,立馬下車要走,很不高興,Paul先坦陳之後她就理解並且也坦誠說自己的事,建立了信任以後就經常有新收穫和被感動到,也一直為Paul加油,他們互相支持,帶Aster去車站、和Aster坐車去玩也很好,和喜歡的人相處後更了解對方,依然被吸引,是很好的經歷。其實她是開放胸懷的人。

Paul一直都勇敢堅持直率溫暖,為愛努力也會照顧人,聽到Ellie用那麼好的語言闡述為何喜歡Aster時特別懊惱,恨自己一張嘴不會講話,但是後來有學到有來有往的溝通技巧,自己的真實直率也沒有改變,有話還是會直接說,送Ellie坐上火車時跟著火車跑,像個電影裡的傻子,他的真誠讓人感動,也真的是可愛的。


我比較意外的是他們仨都打工,自立自強,真好。家境是會有影響,但是自己努力也重要,我看到在那裡努力賺錢生活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就受到鼓舞。 以及,這部電影和面子還是很不同的,家庭朋友這些配置都有,但是人物不同,最突出的就是不存在如同一面鏡子的Vivian。


青春時代,弄不明白的比較多,慢慢學到的也不少。所以我想電影的主題不是給愛下定義,而是讓人敞開自己,看到更多愛的形式,接觸更大的愛的可能性。

懷有愛、去愛、被愛、交換愛都很好,人和人需要相互接觸,真誠導致信任,吸引指向理解,支持、鼓勁、告白、傾聽、接納、指引,不怕嘗試,勇敢行動,就沒有真正的遺憾。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