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交響狂人》影評:一個白左聖母婊引發的血案
交響狂人影評巴以即將舉行新一輪和談,一個有錢的德國聖母婊想舉辦一場特別的和平音樂會為這次和談助興。這場音樂會的特別之處將在於,樂隊成員將由分別來自巴以兩國的年輕音樂家組成。為此聖母婊在法蘭克福請到了一位德國音樂大師去以色列組建這隻特別的樂隊。大師身份也很特別,其父母曾是納粹集中營醫生,無數猶太人曾在他們手下死去....大師到了以色列開始挑選樂隊成員了,發現巴勒斯坦年輕人音樂水平普遍不及猶太青年。大師堅持以藝選人,聖母婊則堅持樂隊中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比例為1:1。最終大師勉強挑選出了一支符合聖母婊要求的樂隊,但排練時兩邊年輕人民族情緒嚴重對立,排練無法進行。大師把樂隊拉到風景如畫的奧地利,希望換個環境能消減兩邊的對立情緒。經過大師一番苦口婆心的操弄(包括自爆家族的黑歷史),樂隊成員對抗情緒有所化解,排練得以順利進行。其中一個猶太女孩還花痴上了一個眉清目秀的巴勒斯坦男生。兩人知道他們的結合將為各自的家庭和社會所不容,遂決定私奔去德國,路上遇到項目安保的阻攔,小鴛鴦逃跑途中男生意外被車撞死,因為男生的死,樂隊成員又爆發嚴重衝突打成一團,音樂會被迫取消。心灰意冷的大師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聖母婊卻可以當什麼都未曾發生過一樣,意氣風發地奔向她的下一個博愛關懷對象:南蘇丹的瘧疾項目。
看到前一篇影評說「根據事實改編」,是想說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嗎?No!此片純屬虛構,影片4分42秒處的字幕已經說得很清楚,based on an idea by Stephen Glantz等三人。
有句濫大街的話說的是音樂是全人類的共同語言,是溝通的橋樑。無數影片涉及這一主題,波蘭斯基的《鋼琴師》中音樂甚至幫助猶太男主贏得德國軍官同情,得以在殘酷的戰爭中倖存。對巴以兩個負有血海深仇的民族,音樂是否能同樣奏效?聖母婊的異想天開(片中的德國大師是這樣認為的)最終被冷酷的現實打了臉。我很喜歡影片裡對那個白人聖母婊的小譏諷,也喜歡樂隊成員結束衝突後合奏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交響曲》,這首對衝突兩邊都有特殊意味的曲子應該是編導的刻意選擇,也確實起到了不錯的煽情效果。除了音樂,自始至終存在的衝突讓這部文藝片充滿了緊張感,觀賞性很不錯。但坦率地說,我不太相信影片對猶太青年們反巴情緒的刻畫。曾經去過約旦和巴以旅行,根據自己親身經歷,感覺以色列人要包容平和得多,阿拉伯人卻始終有化解不去的戾氣。以色列境內生活有近200萬阿拉伯人,差不多占以色列人口的1/4,以色列議會中甚至有不少阿拉伯議員,兩族人之間也有相互通婚的,但在巴國控制區內,相反的情況都不存在,足以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