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明信片謀殺案》影評:姐弟相愛變為殺人凶犯,看一個父親的教育如何毀掉兩個!
明信片謀殺案影評出門旅遊的女兒與女婿,在英國倫敦的公寓被殘忍殺害,伴隨一張張神秘明信片的出現,歐美幾國接連發生離奇命案,身為美國紐約警探的父親跨國追兇,面對撲朔迷離的案情,狡猾又殘忍的凶手,他是否能阻止這場血腥的殺戮?
今天豆豆與大家一起來看看改編自詹姆斯·帕特森和麗莎·馬克倫德的同名暢銷小說的懸疑犯罪電影《明信片謀殺案》到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兇手的犯罪心理是什麼?
從業三十餘年的美國紐約警探卡農,自從與前妻離婚後把女兒視為自己的驕傲。近日一條來自英國倫敦警方的消息讓他與前妻崩潰,新婚不久的女兒與女婿在倫敦旅遊度蜜月,沒想到在倫敦公寓被殘忍殺害。
兇手的犯罪手法極度殘忍,女婿死相慘不忍睹,女兒一隻被割斷的手臂消失不見。在案發現場既沒有兇手指紋也沒有腳印,毫無線索的追兇似乎並不容易。
隨後歐美幾個國家的當地記者先後收到一張神秘明信片,明信片上寫有一句有關愛情的話,明信片每次出現,離奇的命案就會發生,死者都是出門旅遊的小夫妻。
面對重重困難,警探卡農跨國追兇,他與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女記者黛西發現兇手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對情侶,兇手是在模仿藝術名畫或者藝術品作案,受害擺出的姿勢與著名的藝術品相像。
最終在各國警方的配合下,兇手被鎖定是美國一對小情侶,女孩叫瑪麗娜,男孩叫麥克。但是通過調查他們的家庭背景卻發現,他們的父親西蒙曾因為詐騙入獄,舉報者正是15歲的兒子麥克。更讓人意外的是瑪麗娜與麥克居然是姐弟關係。
這對姐弟很不幸的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他們的父親西蒙偏執且變態,用禁足甚至鞭打的方式教育這對姐弟,讓他們追求完美,無止境的學習,不給他們一點自由玩耍的時間。
這本來是一個很普遍的家庭教育問題,但就是因為這個父親的存在,妻子上吊自殺,這對姐弟心理發生了扭曲。在西蒙入獄後,他們開始亂倫,甚至以所謂的藝術的形式謀殺犯罪,以此想要報復父親,報復社會,想要讓世人認同他們的姐弟戀。
電影最後的結局卻讓觀眾費解,在冰天雪地中麥克被卡農開槍打死,而姐姐瑪麗娜卻逃走活下來,還給監獄的父親西蒙打了一個電話。看來導演是想要拍續集,可是這不符合現實邏輯的過度未免有些牽強。
《明信片謀殺案》整部影片前半段導演採用插敘的手法,提前讓我們看到了兩個兇手的模樣,從而混淆視聽,這讓觀眾以為表面無害的瑪麗娜與麥克,是卡農的女兒與女婿。而旅途結伴遊玩的紋身夫妻才是慘案的兇手。
直到紋身夫妻慘死,兇手身份確定與他們家庭背景被深挖出來,觀眾才恍然大悟,中間劇情一而再的反轉非常出彩,但是結局卻讓影片減分。
最後導演把這場悲劇的起因落在了家庭教育問題上。卡農雖然與前妻離婚,但是女兒並不缺少父愛與母愛。女兒遇害後父親卡農拼命的跨國追兇想要給死去的女兒與女婿一個交代。
反觀西蒙一家,西蒙對孩子的過分追求完美,他讓孩子參加藝術展覽會聽講座,沒有時間玩耍,甚至禁足鞭打。從而導致兩個孩子與妻子都喘不過氣,妻子自殺兩個孩子心理扭曲誤入歧途。
成就一個孩子難嗎?答案是很難,但是毀掉一個孩子卻很簡單。寵溺會毀掉一個孩子,然而過分嚴格要求,過分追求完美,過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會毀掉一個孩子。
談到這個話題不禁讓人想起去年一部現象級熱劇《小歡喜》,劇中陶虹飾演的宋倩很優秀,金牌講師,年入百萬,廚藝還非常好,但大多數孩子都不會想要這樣的媽媽,因為她的控制慾太強了,跟她在一起活得太壓抑了。
在她眼裡,女兒喬英子只有考到第一名才是優秀,只有考上清華北大才是最好的結局。她生怕女兒成績退步,生怕女兒被父親「帶壞」。她的高強壓直接導致女兒想要跳海輕生。
很多時候,不是家庭教育觀出現問題,而是父母自身有問題,他們將自己的焦慮化成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在孩子身邊滲透,直到孩子變得跟父母一樣脆弱,一樣焦慮,或者更甚。
父母不應該用孩子的人來彌補自己人生的遺憾,每個孩子有他們自己的人生要走,不要讓自己的焦慮成為孩子的「催命符」。
這是一篇不專業的影評,觀影看人生,更多精彩內容可以關注「豆豆說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