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天才少女福爾摩斯》影評:強調女權主義多於推理案情
天才少女福爾摩斯影評Netflix最新上架的《天才少女福爾摩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將聚光燈從神探福爾摩斯卓爾不群的人生轉移到其妹妹Enola身上,得到母親真傳,Enola同樣具備聰明絕頂的推理能力。電影從母親的「離家出走」說起,自小與母親相依為命的Enola打算將尋找母親的重擔交給哥哥們,卻被哥哥打算送她到寄養學校的計劃嚇呆,決定跟隨母親腳步離開家庭,尋找母親下落之餘,亦試圖擺脫哥哥們的束縛,嘗試奪回生活的控制與自主權。
由此,電影的立意再也明顯不過,懸疑只是包裹於電影外層的包裝紙,主力遊走Enola追求獨立自主的成長故事,打破19世紀時男尊女卑的概念,由女性親手決定下半生的走向,然而電影犯下絕大多數Netflix原創電影的毛病 ── 在短短兩小時多的篇幅內堆砌過分豐盈的戲劇元素,女權、政治、懸疑、個人成長,情節鬆散、拖垮了戲劇節奏,又過分透過女主角旁白推進故事,反映故事本身存在拖沓乏味的問題。
「Enola獨立自主VS愛情」
14歲女生Enola自小受盡母親的溺愛,足不出戶,缺乏大城市中遊歷的經驗,母親毅然出走後,Enola缺乏了人生的明燈指引向前,若然依附兩位哥哥,跟隨腳步進入不求訓練思維只求訓練行為的寄宿學校後將被英式禮儀洗腦,失去獨立思維,淪為工業鏈下如出一轍的產物,銳意以己身之力對抗神通廣大的哥哥。Enola嬉皮活潑的定調自然而討好,通過女主角對自身命運的反抗帶出當刻社會環境的大脈絡,故事線雷同於《小婦人》,然而人物設定伴隨著故事的展開而更替,後半段Enola擁有愛情後,變身依靠男人的弱質纖纖女子,打破了片初建立Enola精靈古怪的設定,反映電影注入大量元素下,設定因而顧此失彼。
「溫柔而健壯福爾摩斯」
向來福爾摩斯予人柔弱、瘦削、桀驁不馴的形象,《天才少女福爾摩斯》中的「超人」亨利·卡菲爾卻是史上荷爾蒙最茂盛的福爾摩斯,完美地貼順襯衫的肌肉,卻溫柔地溺愛著妹妹Enola,洗去福爾摩斯的原作設定,以討好的設定在眾多福爾摩斯作品中帶來難得一見的新意,但包含《飢餓遊戲》男主角山姆·克拉弗林飾演的Enola大哥在內,故事留給兩位哥哥的發揮空間不多,亨利·卡菲爾的戲份大約只有十五分鐘,浪費了一個打破刻板形象的人物設定。崇尚男權主義的封建大哥、寄養學校的女校長毫不在意Enola的想法,臉譜化的設定顯得劇作的拙劣。
「電影顧此失彼的元素」
即使刪除片初Netflix的字眼,觀眾亦會發現電影出自Netflix手中,眼花撩亂的元素猶如花拳繡腿,在短短兩小時內無法妥善刻劃並展開,女權、政治、懸疑、個人成長,為應付14歲Enola的推理能力,縱然掛著「天才少女」的頭銜,本片的推理成分卻寡淡無味,缺乏破案時的驚心動魄或腦洞大開的推理過程,推理孱弱,字謎無聊。
電影披著推理的頭銜,實質上敘說女性意識覺醒的故事,起初女權與政治拉上關係後,筆鋒一轉為論述Young Adult的愛情故事,結局卻以第三方勢力的加入解決故事原有的矛盾,與劇作欲帶出的女權主義抬頭、女性應獨立自主完美地呈現矛盾,往後故事線越發坍塌。
「造作的打破第四面牆」
富有靈氣的Enola予人嬉皮古怪的形象,不斷打破第四面牆與觀眾對話,呼應了把Enola名字倒轉的「Alone「,孤獨感在母親悄然離開後尤其明顯,片初時仍認為設定具備一定的玩味,然而隨著劇情展開後,第四面牆屢次打破戲劇節奏,做法極其刻意造作,產生一定程度的厭惡感。
「選擇權在你手,無論社會大眾如何表達,都不會影響到你」
元素混雜的本片竭力宏揚女權主義與成長故事,弱化了推理元素,帶出我們應該堅持原有的選擇,不應被外來的意見造成羊群心態改變立場,時刻堅守信念。
評分: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