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醉好的時光》影評::中年男人為何總是「意難平」
醉好的時光影評中年危機總是被拎出來作為一個話題被不斷地重複討論,中年危機並不是一件事,而是突然之間,所有的事情一起來,壓著你。
曾經的年少輕狂,還未志得意滿,就已經變成了中年危機。那種感覺就像,爬到梯子的頂端時,才發現梯子架在了錯誤的牆上。
最近看了最近看了丹麥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的作品《醉好的時光》,這部電影和我記憶中的北歐電影大相逕庭。
記憶中的北歐電影是《處子之山》裡結冰的玻璃,是《永恆記憶》裡昏黃的色調。而在托馬斯.溫特伯格的鏡頭下,北歐變成了縱情的歡樂以及酒醒之後的沉思。
1.
《醉好的時光》的前半部分講述的是四名高中男教師步入中年之後的種種狀態,工作變成了一種枯燥乏味的慣性,夫妻之間除了雞毛蒜皮只剩下彼此之間的靜默和習慣。
其實,不僅是這幾位中年教師,全世界的男性不如中年之後似乎總會面對相似的問題:體力和精力的快速下降、夫妻關係降至冰點、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工作的乏味和無趣。
好在,電影給了一個解決中年危機的方式,那就是通過酒精刺激找到昔日的激情。
酒,是一種神奇的存在,劉墉說,話到七分,酒至微醺,筆墨疏宕,言辭婉約,古樸殘破,含蓄蘊藉,就是不完美的最高境界。奧維德說,酒給人勇氣,酒使人多情。莎士比亞說,酒,以水的狀態流淌,以火的性格燃燒。
大多數人喝了酒之後就會變得活潑開朗起來,電影中的四位中年教師也是如此。在酒精的催化下,他們的想法和行為逐漸偏離生活的正常軌道。枯燥無味的教學工作變成了一種樂趣,一地雞毛的婚姻生活也變得五彩繽紛。
酒,似乎成了解決中年危機的靈藥。
然而,凡事都得適度,小酌怡情,大飲就成了另一回事。
酒,讓他們暫時擺脫了生活的庸俗和無趣,在獲得激情和滿足之後,他們更依賴於酒精帶來的這種美好幻象。
然而,酒精度數的不斷升高,四個人的行為也走向了失控的狀態。所謂的失控不僅是正常生活偏離軌道,也是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實浮出水面。
窮愁千萬端,酒酣心自開。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所以知酒聖,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最終,用酒精來解決中年危機的方式最終變成了生活分崩離析的緣由。
2.
與其說中年危機是生理問題,不如說中年危機是心理問題。
我們得承認,年過四十之後,身體機能不斷下降,而外界的壓力也不斷增加,由此帶來的緊張、疲勞、困頓以及焦慮也與日俱增。
很多男性到了這個階段會越來越沉默,用一個厚厚的繭將自己包裹住。不喜歡和人交流,抗拒改變。所以,很多中年男性下了班之後,會喝茶喝一整天,釣魚釣一宿,回家之後坐在車裡抽菸放空自己,用酒精麻醉自己。
人到逐漸,很多人不願面對自己變得越來越弱的狀態,既不甘心,又非常不解。年輕時的雄心壯志在此時似乎只能用來追憶。
中年危機是如何產生的呢?
曾經看過一句話,所謂中年危機就是有天忽然發現,自己這輩子可能真的沒辦法活成自己曾經期待的樣子了。
曾經拜讀過姜文的作品《狗日的中年》,姜文在文中寫道:想不到一奔子就挖到中年,才發現中年碎了一地的煙火,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還要時刻關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後來就發現激情對中年人是一種浪費,夢想對於中年是一個牌坊,守得住忠烈,還要做得好婊子。
聽起來幽默又辛酸。
中年危機並不是某一類的危機,而是人步入某個階段之後必須面臨的危機。這就像是渡劫,人生一世,沒有遠慮必有近憂。
年少時,中年危機是遠慮,而步入中年之後,中年危機就是近憂。
年少,俠骨柔情便是江湖。中年,柴米油鹽才是江湖。
3.
在《醉好的時光》中,四個中年教師拿起酒杯時,彷彿回到了年輕時,那些輕狂的歲月和逝去的激情一瞬間又回來了。當他們酒醒後,又回到了失敗的狀態。
乍一看,電影中的四個人似乎沒有喝過酒,他們只是找到了年輕時的自己。這恰恰就是這部電影的高明之處。
對於酒精,他們一開始處於克制階段,因為人到中年,身體不如從前,對於菸酒這類東西必須保持克制,而這意味著中年的開始。
在電影的後半段有一場醉酒之後的狂歡,然而這場狂歡卻是屬於年輕人的。狂歡之後,年輕人迎來的是全新的人生,而四位中年教師迎來的卻是分崩離析的生活。
影片最後,危機中的中年男性終於意識到,酒精並不是解決中年危機的方式,它只是生活的調劑,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生活本身永遠都是無法逃避的,我們要學會的是理性的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危機。
走進中年,也就是走進了歲月的風雨。而衰老並不是從歷經這些風雨開始的,而是從對生活的厭倦開始的。
「樂觀的人在每個危機裡看到機會,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裡看到危機。」其實找回對生活的熱情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就像那句:「我也想你了」。
最後,我想說,人的一生中,不是只有中年才有危機,普通人的一生都是危機,只不過年少時仗著時間多不著急,年老時覺得時日不多就破罐子破摔罷了。
然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危機,有時也是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