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默愛》影評:早就寫好了的結局
默愛影評
很多人說看過電影之後覺得故事還沒講完就結束了,也有人說這是導演留下的開放式結局,不過重新回味一下整部電影就會發現,導演想說的都已經表現出來了。想一想瑪麗和夏洛特(在電影中)的結局還是時代悲劇吧,儘管影片最終定格在兩人在魚龍化石兩側的對視,但瑪麗的選擇已經不言而喻了。
關於瑪麗·安寧,電影中對她的過去以及她的成就沒有著較多筆墨,電影和現實也多少存在差異,但相同的是,在那個年代,女性對於這個社會來說,就是男性的附屬,作為目前已知的最偉大的化石收集家,瑪麗·安寧在那個年代只能通過低廉的價格將自己好不容易找來的化石賣給那些識貨的男人,並告訴他們自己的研究發現,而男人們在她這裡獲得了收穫,轉身以自己的名字發表這些驚人的發現,留下瑪麗一個人繼續貧苦的日子,繼續在海灘上冒著生命危險挖石頭。但對於她來說,這是她喜歡的工作,是她從兒時就開始的研究,是她面對當時這個時代的抵抗與倔強。在她心裡,尋找化石是她人生意義的體現,雖然不能得到更多的社會認可,卻是自我意義的體現。這樣的思想在當時的女性當中是先進的,所以電影中菲爾波特才會和瑪麗之間因為價值觀的差異產生隔閡,沒有產生深入的感情。
突然出現在瑪麗生活中的夏洛特在遇見瑪麗之前也像是籠中之鳥一樣,電影中甚至有專門的鏡頭隱喻夏洛特和困在玻璃瓶中的飛蟲一樣,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卻無時無刻不受到束縛,成為自己丈夫的附屬品,甚至連晚餐想要吃什麼都接受了對方的安排。她早就厭倦了這樣的環境,但主動表達自己的意願對方也毫不在意她的需求,只把她當作沒有意志的玩物來安排,男權至上的生活讓夏洛特感受到壓抑。而瑪麗對她悉心照料,還為她爭取了去聽音樂會的機會,感知到了她的需要,這些不同的體驗讓她對瑪麗產生了情感。反觀瑪麗,起初對待夏洛特的突然出現充滿了拒絕,奈何收了別人的錢再加上心地善良,對生病的夏洛特照顧有佳。最開始吸引她的應該是夏洛特漂亮的容貌和年輕的身體,但在挖化石的過程中,夏洛特對化石的興趣,對挖掘化石的堅持打動了瑪麗,使她的對夏洛特的感情升級了,她以為她們是同類人,所以她慢慢打開了心扉。
而在故事的結尾,當瑪麗到倫敦發現夏洛特給她規劃好了之後的生活,想讓她遠離萊姆一切的「苦痛」,生活在自己的身邊,她開始懷疑夏洛特是否真的懂得自己,懷疑之前自己的一切都是錯付了,她一定不會放棄自己在萊姆的生活,她也不屬於倫敦的上流社會,就算她留下她也無法進入全是男人的地質科研圈,對於她來說只是自取其辱而已,就像在音樂會上她早早的逃離一樣,她也一定會逃離夏洛特的安排。但夏洛特真的不懂她嗎?想一想夏洛特,她自己就是關在籠子裡的金絲雀,是男人的附屬,在沒有先生的陪伴甚至找不到理由去萊姆探望瑪麗,她能想到的、甚至是她能做到的就只是把瑪麗放在身邊而已,讓瑪麗也一起進入到籠子中,兩個人關在一起。我更願意認為,結局兩人在魚龍化石兩側的對視,夏洛特眼裡更多的是焦急和無奈,知道留不住瑪麗,只能這樣看著她。所以哪裡有什麼開放式結局,一切都是早就寫好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