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暌違9年,終於再迎來送審奧斯卡,這部從頭喪到尾的電影好看在哪

2021-03-15 16:09:47

睽違9年!

臺灣本土電影繼《賽德克·巴萊》後,《陽光普照》再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第一階段初選提名

《陽光普照》從93部國際參賽強片中脫穎而出,位列國際影片前15強。

這是作為華語電影的驕傲!

《陽光普照》

A Sun

事先聲明,這是一部「喪」到極致的電影。淚點低的童鞋請謹慎觀看!

對比通常都會有個好結局的電影,《陽光普照》可謂是從開頭喪到結尾

有多喪?

小兒子唆使砍人入獄、大兒子跳樓自殺

小兒子前女友懷孕找上門、被砍傷者家屬索取鉅額賠償

並不富裕的一家四口,就這樣破裂開來……

如果非要用一部電影來形容它,我覺得這是悲劇版的《歲月神偷》。

突如其來的死,還有意料之外的生。

《陽光普照》說白了,就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平凡故事。

電影一開始,節奏時而快,時而慢,故事線漸漸交織,交織的速度快慢不一,稍顯生硬。

但電影行到中段,劇情急轉直下,張力直奔向上,不但穩定了電影下半段的節奏,更讓前面的劇情鋪陳瞬間鮮活了起來。

觀眾曝曬在一路難測的劇情與人心走向下,全程難安。

平凡又突梯的人生和對白,時而若在身側,時而驟然抽離

焦距落在家庭親子,景深依然是對生命提問。

電影確如導演鍾孟宏所言,陽光普照。

他以唯美卻生猛有力的鏡頭,凝視著小人物的暴力、犯罪與頹敗,獨有的黑色幽默,在一陣欷歔之後,留下的盡是遺憾。

《陽光普照》裡有很多溫情元素,用155分鐘刻畫出「家」的模樣。

這也是臺灣電影歷來擅長的主題:從家庭的故事來呈現整個社會的縮影。

同時也在角色互動中展現出直指人心的複雜面貌。

一家四口同住一個屋檐下,卻比陌生人還要疏遠。

人永遠無法看穿彼此的內心,即使親如父母,也沒辦法全然瞭解孩子的想法。

溫柔和殘酷並存的太陽所照射出的陽光,直射著一個家庭裡的每個角落。

也讓這個家庭裡的一切都無所遁形,那些難堪的、羞恥的,都被觀眾看進眼裡。

從父親與母,到兩個兒子,每個人都有不願說出口的事。

每個人都有不想被人看見的那面。

一句「我沒事」讓彼此無形間總是互相傷害著彼此不自知,直到出了事才要弄清楚為什麼會走到這地步。

也許他們明白了,也許現在還困惑著……

「陽光普照」這樣溫暖明亮的意象勾勒出我們對於家的永恆一致的期待:

「家」是我們受傷時可以尋求庇護找回力量的所在。

同時反諷現實往往事與願違,家可能暗藏祕密、傷痛、憎惡與無法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英文片名《A Sun》

除了弔詭、反諷又多了另一層意義。

A Sun(太陽)」與「A Son(兒子)」諧音,父親為屢屢闖禍的小兒子心死,宣稱他只有一個大兒子,日後這宣稱將反噬他的良心。

當接近電影的尾聲之際,媽媽與爸爸一起緩慢地步行上山祭祀大兒子。

我們跟隨他們用神聖、沉重的步伐爬上了高處,懷著某種複雜的心去慰藉這些故事。

讓我們扭開陽光的開關,一起來普照故事的全貌。

想了解這部電影,必須先認識這四個人物——爸爸阿文、媽媽琴姐、大兒子阿豪和小兒子阿和。

父母的心都放在阿豪身上,他為了考上第一志願而進了復讀班,肩負起家中希望。

電影其中最震撼的一幕是,在補習班一大片人海中,全都是趴著睡覺的學生,只有阿豪一人坐著

這是唯一一個清醒的人,但卻滿臉疑惑

導演讓充滿張力的畫面說起故事,甚至無需對白,甚是高明。

許光漢飾演的阿豪的無症狀跳樓事件是整部電影畫龍點睛的那一顆黑色硃砂痣。

這個角色是讓所有觀眾最為之震撼的。

有陰影的地方,才有光。

陽光普照,因為溫暖明亮,所以大家認不出那暴曬是致命的暴力。

但太陽的殘忍也許就在於,它要讓我們把自己的陰暗都大力壓抑下去。

這個迴響,是讓我看完以後,面對陽明山擎天崗外的陽光,仍然走不出憂傷的原因。

司馬光砸缸那一幕,就延伸了導演所要表達的「躲起來」的渴望。

阿豪跟補習班同學曉貞說了一段關於司馬光的故事:

司馬光跟朋友們玩捉迷藏,發現了一個大水缸,他說水缸裡有人,於是用石頭打破水缸,才發現躲在水缸裡的那個人,竟然就是司馬光自己。

回到電影裡的司馬光故事,我們會發現水缸裡的男孩雖不是赤裸的,但卻是躲在陰影下的。

阿豪也藉著這個故事,向觀眾說出了自己想要「躲起來」的渴望。

如此對照下,或許大致可以理解這個故事之於阿豪外的意義了。

他在生前傳給曉貞的那條短信,215個字,就讓原先觀眾可能有些無法共鳴的情緒突然湧動。

突然覺得發生得太突然的事件,不再突兀,一瞬間把所有的情感細節補滿。

接著,觀眾的情緒就像是被放在灑水車上盛滿水的噴頭一樣,隨著劇情搖搖晃晃,一點一點一點地潑灑。

最後在山頂上釀成琴姐對阿文的淚水及拳頭,撲簌撲簌落下。

那條短信的內容,成為我觀影后念念不忘的片段: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不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夜的時間都各佔一半。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他們都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我有一種說不清楚模糊的感覺,我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但是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我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 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這段話透露出他很羨慕大家都有一個陰影處得以藏身。

阿文一直偏心阿豪,只承認這個兒子,老師和家人給予他厚望,他盡全力地發光發熱。

但不管是對司馬光,或是對阿豪來說,在陽光普照下,能夠找到一個得以喘息的陰影之處,是多麼珍貴而私密。

但阿豪始終沒有找到可以躲藏的、陽光照不到的角落。

當他很累了,扛不下這些壓力,也選擇了用他的方式解脫。

他砸開故事的破口,消失於自己與他人的生命裡,悄然無聲地。

而阿文每年送他「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記事本,後來也被發現,所有都原封不動放在書堆裡。

阿豪的死並非沒有意義。

他讓家中剩下的三個人發現,原來維持家庭與生活不能只靠某個人單方面的付出或期望。

成全,不應該只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發自真心為彼此付出,成為彼此的太陽才能讓陽光真正普照。

這個社會從小就教我們正向,所有負面的,都被教導要隱匿、要躲藏。

我們肩上揹負著父母的期待,而這個社會用社會價值觀將這些「期待」捆綁在每個人的背上,勒緊、陷進肉裡,逃離不了。

阿和說:

他把所有的好都給別人,忘了留一點給自己。

畢竟就像琴姐說的,「把握時間,掌握方向」是句屁話,這是社會用來壓迫每個人的屁話。

諷刺的是,阿豪這個光芒的殞落,反而令這個家慢慢走出陰霾

阿和讓女友小玉懷孕,小玉的養母找上門揚言提告;

媽媽琴姐苦口婆心強迫阿文上法庭向法官求情,但他卻怒回「最好關到老、關到死」!

作為不被期望的次子,阿和把存在感放在逞凶鬥狠的揮拳瞬間。

所以電影開頭,就是阿和和兄弟菜頭在大雨天拿刀衝往火鍋店向有過節的黑輪砍斷手的血腥畫面。

湯鍋裡冒煙的斷掌,及此後劇情與友情的急轉直下。

這是全片三場血腥暴力的重場戲之一,雖然看得是腥風血雨

但影像處理得很安靜,風雨的聲音都是溫柔得緊,配樂也十分安詳柔和。

砍殺、飆車與開槍都出現了,但是電影最後卻還是能把焦點拉回你我都十分熟悉的生活場景中。

從一場夜雨揭開序幕,又從另一次雨夜撥雲見日。

每個人都有口難言,每個人把苦楚往肚子裡吞。

在阿和被關進少年看守所後,電影被切割成了很多不同的敘事線。

其中一條線就是編號101896,阿和的改造生活。

不過,除了看守所的真實生活畫面,這裡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細節。

就是我們可以看見阿和的新面貌,除了被霸凌者、血腥的場面、在法院裡有些懦弱怕事又不被父親疼愛的形象之外的——阿和的真實

在看守所裡,他被人欺負過,也服軟跟人和睦相處過。

當阿和被宣佈可以離開的那一天

這些不善言辭,卻內心柔軟的其他人用一首周華健的《花心》祝福時間即將又要開始潺潺流動的阿和。

春去春會來,花謝花會再開,只要你願意,只要你願意,讓夢划向你心海。

好景不長,出獄後的阿和又被好友菜頭威脅。「保證這是最後一次」

「菜頭是你的誰?」

「一個……一個一直找我麻煩的人。」阿和答道。

對許多人來說,電影呈現出來的菜頭好像都是可憎的面貌。

但就在層層剝開之後,是不是也難說自己如果是菜頭,會怎麼做?

「你出獄後怎麼沒想過來看我?」

菜頭沒有過多肢體語言,卻在斜睨的眼神、上揚的嘴角之間給人不寒而慄之感。

雖然他的存在,對阿和來說就像是遮掩住太陽的烏雲。

但頂著一頭亮橘黃色頭髮的菜頭,是不是其實也只有在過去與阿和的友情上感受過些許陽光。

聽到「菜頭死了」這句話後,阿和釋然了。

導演用了68秒的時長,來渲染阿和在電影裡奔跑的一段畫面,我尤為記憶深刻。

迎著撥雲見日後的陽光,從一開始怯生生的步伐到最後的疾步狂奔……

在行為上和心境上,近乎自由,但他似乎不知道方向。

或許有觀眾會認為後半段忽然話鋒一轉,從劇情電影變成懸疑驚悚電影有些奇怪突兀。

但就我個人而言,配上阿和最初找工作四處碰壁的情況。

這不僅真實呈現了更多人在重返社會後,可能因為社會眼光與過去人際關係而被迫再次犯罪,難以跳脫這惡性循環的問題。

畢竟菜頭就是這樣的例子。

同時在阿文與阿和父子逐漸修復彼此親子關係之後,對比阿文過去與現在的所作所為,也更加突顯這同樣被稱為「父愛」的反差。

一種是被動地對兒子充滿無限的期待;

另一種則是主動希望自己能為兒子做些什麼。

這不同的形式最終也導致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

阿豪跟阿和在補習班與看守所的畫面做的是交叉剪輯,其實他們兩個人的處境是一樣的。

阿豪遵循了長輩們安排的路,沒有選擇餘地,甚至恍惚覺得只有自己與其餘家人的生命毫無關聯;

阿和硬是在隱形的牢籠裡橫衝直撞,破欄而出,卻也撞得頭破血流。

「沒事,只是想來看看你」,阿豪在看守所說。

一直被父母相提並論的兩個大男孩,隔著會客室玻璃、隔著話筒的距離,對視無語,也許不是無話可說,而是想說得太多,艱難吐出的只有這麼一句雲淡風輕。

兩隻身在水缸中的魚,真正看見了彼此的眼淚。

在父親的夢中,阿豪也說出了同樣一句話,從今而後,只剩一個兒子了

當然,這些陰影絕對不是導演最終要傳遞給觀眾的唯一信念。

《陽光普照》拍出了那些烏雲,也從片段中確確實實地,讓我們看到了陽光。

他們都曾受過傷,才能成為彼此的太陽。

父權色彩濃重又寡言的爸爸阿文是位駕校教練。

除了每天提醒自己的學員「把握時間,掌握方向」,也沒忘記將這句駕訓班準則傳授給優秀的大兒子阿豪。

琴姐說:你小兒子好不容易回來了,你幫他了嗎?

阿豪和阿和,是阿文無法承受的兩個太陽(sun/son),阿豪殞落、於是阿和升起。

透過阿文的故事,我愈發覺得電影想說的,並非父愛

而是父愛與父權兩者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並非「家」作為一風雨同舟的避風港,而是這些人際之間的關係組成,同時也很可能是讓所謂「自己人」與「外人」相愛相殺的「共犯」結構。

阿文是不少中年父親的翻版。

權威、傳統、倔強、寡言、難以溝通、情緒藏在心底,用自以為是的方式愛著孩子。

他以為那是愛,其實是撕裂

當家中突遭變故,他語重心長地對著一票考照未過的考生長篇大論,勉勵他們不折不撓,東山再起。

外人看來,又好笑,又可憐。

他用這個價值觀一直不斷套在全家人身上,連他老婆都把它當作一個笑話。

「你兒子,你去跟他說……」

為什麼身為父親,有話卻不自己去跟孩子說?

彼此無法溝通,對愛不善表達,關懷也迂迴隱蔽。

從不輕言稱讚或鬆口認同孩子,自顧自以一套自我中心的方式向內,對外卻又判若兩人般談笑風生,應對進退處處隨和。

一種深不見底的隔閡。即使小兒子在他眼中如此爛、如此不值一提,可是他不愛兒子嗎?

愛!只是說不出口。

在阿文反覆被問及的「你有幾個小孩?」,他始終不改口:一個

於是太陽隕落了。所以人們開始學著在黑暗中成長。

努力迴歸家庭的阿和,另一家人的處境沉重得透不過氣來,就像片中的陽光有時露臉,有時又被烏雲遮蔽起來。

在如同太陽般炙熱又受盡疼痛活著的阿豪逝去後,父親阿文開始也在疼痛著過日子,並且非常努力地學會習慣。

離家出走的阿文遇到在便利商店上夜班的阿和,看似疏離的父子關係,在片尾的交代之下,好像烏雲飄過白日,露出了一絲曙光。

或許是在失去了兒子之後,也可能是本來就一直暗藏心中的責任感與父愛

阿文發現自己好像完全不瞭解自己的兒子們。

阿豪是無法挽回了,但阿和還在。

習慣「sun(son)」成真的日子,學會守護,守護這僅存的餘暉,在愛還能有所去向的時候。

然後阿文學會勇敢,學會站在陰影處生活,並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兒子的太陽。

他不再要求著兒子的照耀,他這次決定在黑暗之中守護他。

而一直都被視為異端,站在黑暗之中、陰影之中的小兒子阿和。

因為父親的守護,開始奔向光亮之中,開始感受到陽光的「普照」。

他的生命終於不再困於囚籠或是菜頭的脅迫之中。

後來我們知道,阿文與此同時也放開了他那令人窒息的企盼。

琴姐問阿文有沒有空,一起去走走吧!

山頂夫妻自白的一幕,是整部電影畫面最美迷人的地方。

兩人向彼此攤開了內心最深層的幽暗角落,有氣憤、有追責、有悔恨、有酸楚、有委屈,也有義無反顧……

那時候電影核心「家」的問題已平緩。

狀態在許多衝突事情發生後有了舒緩的默契,穩穩如過肩前進的背影鏡頭,朝向前方。

那條終點線在到達足以俯瞰整座臺北城市的瞭望平臺,他們開始了平行站立面對著彼此對話的過程。

在山頂上,阿文娓娓道來他在陰影中讓阿和終於有了「自由」的守護。

幾近《寄生蟲》般的迷幻情節,撥開了陰暗。

此時陽光隨著阿文的緩緩描述,琴姐難得失控的神情在雲裡、在他們之間穿梭,完美的收尾。

最後的相擁,都將一直埋藏的情感爆發了,很震撼。

所以我們在電影中看見了他們自己,也企圖尋找一塊足以容身的陰影。

難以言喻的一幕,卻是電影中最後的衝突高潮。

阿文用了他的方法幫助了回來的小兒子,只是那僅能沉默、不能被陽光照見的陰影角落,只有我和你可以知道。

此時不禁覺得,阿文的父愛才是陽光。

在前半段炙熱地照著大兒子,逼得大兒子尋求陰影的庇廕。

而在後半段,又鑽入黑暗之中,暗中引導小兒子找到迎向陽光的道路。

這樣的特性,似乎更像陽光,適合普照。

於是,在一個滂沱大雨的晚上,他對準了方向,朝著在車外背對著他抽菸的菜頭狠狠撞了下去。

並狠狠地砸了下去……

對我來說,媽媽琴姐,是全片隱藏的陽光。

溝通、協調、潤滑、傾聽,琴姐是黑夜裡的月光,吃力地照亮自己讓一個家勉強維持運轉。

唯有為人母才能放下成見讀懂真相,屬於超越客觀事實的事物本質。

琴姐早已明白父母無論如何皆不以成敗論孩子,所以她是給予阿和重新出發機會的人。

她是毫不猶豫接納小玉與寶寶的人她是不辭辛勞往來灰色地帶的人;

她是獨自一個人將家拼湊回原本模樣的人,她也是真正以不求回報的愛守護兒子們的人。

她面對所有的事情都是那麼堅定,所有情緒都是堅毅。

雖然她也不是十分了解家人的心事,可是就算天塌下來了

無論是小兒子進了看守所,後來又突然發現小玉懷孕需要照顧,還是大兒子的離去,她都默默接受。

而且還會勇於面對並處理事情,足見女性對家的包容與照顧。

她在面對家中這樣的「恐怖平衡」的狀況下,仍然耐心傾聽,只有她能找回在陽光中逐漸失序的條理。

琴姐這個角色也體現了社會對於母親的捆綁,體現了最完美的母性。

在令人敬佩的同時,在背上壓著她的那塊牌坊若隱若現,教導她必須耐心,必須「拯救」她的小兒子,必須給兒子做榜樣。

有苦不能言,連根菸都要在深夜躲在廚房,邊燒著水邊抽。

《陽光普照》裡每一個角色都是日常運作中卡死的齒輪,抽走了一塊就等於打亂了整個機器。

琴姐、小玉恰恰符合傳統婦女逆來順受的形象,一聲不吭,當打擊從天而降,她們默默做了應該做的事。

當一團混亂過後,她們率先收拾殘局,接受現實重整腳步。

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一切回到正軌,無須提問女性的偉大,而是一個家失去了靈魂,還會存在嗎!

這個社會就是以「陽光普照」這樣的標準要求著母親這個角色,是那麼的理所當然,理所當然到,可能觀眾都無法覺察。

但她同樣又是和父子三人一樣的沉默寡言。

「你不要一直跟我講沒有事,好不好?」琴姐責問阿和。

但事實也是,她沒有把小玉懷孕的事情告訴他。

劇本里深沉的情感讓飾演琴姐的柯淑勤花了整整4天才讀完。

琴姐終於糾結而崩潰地痛哭,因為攸關生命的事情,她經歷太多了,明白事情有多麼嚴重。

每一個事情其實都很重要,有快樂有痛苦,都很重要。

這場景給我們一片島國的憂鬱——那是臺北盆地限制了活動,卻也包裹了人們的情緒。

電影巧妙模糊了光影之間的善惡相對關係,藉此呈現了一個不健康的家庭在崩解後逐漸重建、成員們得到救贖的過程。

一個家庭,狗屁倒灶的事情發生了一堆。

然後回到最簡單的,一個腳踏車,媽媽坐著,看遠處的陽光。

陽光從葉間灑落的畫面,溫暖和煦的陽光彷彿救贖了這一家人

整部電影是如此一氣呵成又渾然天成,幾乎找不到令人詬病的地方。

喜歡中島長雄所捕捉的每顆鏡頭、偶爾的空拍景、時常的人物特寫,光影的捕捉是如此靜謐卻洶湧暗藏;

喜歡林生祥操刀的配樂,特別是告別式的那場戲,沒有人說話,只有旋律響起卻比任何時候都來得悲痛不已。

其實不是說《陽光普照》就是一部完美無缺的作品。

但一些美中不足卻不影響這部電影著重於臺灣家庭的拆解、探索與重組後精煉出的故事。

既能望見自身現況的共同輪廓,卻又在真實中建構出虛構的戲劇性。

迫使我們不得不就深思悲劇之所以生成的原因,與人們選擇如何面對自身與家人的無解困境。

這是難得可貴的。

臺灣文化部指出,推薦《陽光普照》參賽理由為「親子議題刻劃深刻,觸動人心,製作品質領先群倫,備受影展肯定,國際能見度佳。」

國際媒體及影評人亦對《陽光普照》讚譽有加。

美國娛樂週刊《週刊》影評人選其為2020年十大電影第一名;

《好萊塢報導》評選為今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最可能得獎的電影之一,並獲2021年休斯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榜首。

奧斯卡獎最終入圍名單將於美國時間3月15日公佈,我們且拭目以待。

--END--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