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延遲退休卻遇到35歲的歧視線,怎麼辦?

2021-03-20 03:00:49

據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中年才開始發憤讀書,一直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

可是這個故事一點也勵志不了我。

因為我認真查了一下,蘇洵開始讀書的年紀是25歲,發憤讀書的年紀是27歲,而我,卻已經過了35歲的年紀了。

而35歲,現在彷彿成為一道門檻了。

中年發奮

上有老,下有小,外加房子汽車裝修按揭。生活的大山壓得沒辦法喘息,努力上班工作之餘還要天天祈禱,不要碰到職業危機、企業裁員,倘若要下崗再就業:求職沒人要,公務員考不了,擺攤要躲城管,滴滴怕醉漢,美團還要怕催單。

人生,光是為了活在便要拼盡全力。這句話對35歲之後的人來說,尤其現實。

所以,一邊要延遲退休,一邊卻不得不面對35歲的歧視,想學蘇洵發奮始讀書,始奮爭,始創業。可是,一天到晚為了生計要忙忙碌碌,經常加班,時間不給你機會。身體似乎沒有以前活潑充沛,一天不如一天,精力不給你機會。工作上吃了虧受了委屈想要逃離,卻又害怕求職找工作到處碰壁,找不到飯碗,就是連社會都不給你機會。

時間越來越不夠用,精力越來越往下走,社會又到處充滿危機感。35歲之後的我們,應該怎麼辦?

今天,就讓我們結合歷史,一起來八卦一下。

蘇洵

首先,或許要能夠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有一顆不願意服老的心。

古時候,似乎老的快,壽命也短,人們能夠活到五六十歲,就算是比較幸運的了,超過六十歲就算是長壽,七十歲以上的就很稀有,所以說「人生七十古來稀」。

所以像蘇洵這種,25歲的年紀,就被別人稱作「中年」了。

可是現今這個時代,可不一樣了,六七十歲,才要開始退休,步入晚年生活,所以在這之前,人生都是中青年。據說,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16年就把青年標準劃分為18歲到65歲,也有人說,其實青年的標準是18歲到55歲,但是不管怎麼樣,35歲,就算不是青年,起碼可以算是「中年」,蘇洵是「中年」發奮,我們同樣「中年」發奮,似乎也不會太晚。

所以,即使你是三四十歲的人,也千萬不能夠有服老的心態,不能有「再沒幾年,我就要退休了」的想法,把中年也好,青年也好的年歲人生,過成了暮氣沉沉的大叔大媽生活。

劉德華《人潮洶湧》

想想電視上的那些影視明星啊:劉德華60歲的年紀了,還在《人潮洶湧》中飾演32歲的角色,甄子丹也快60歲了,還很能打,古天樂50歲,被稱作是香港的半邊天,吳京46歲,還被看成動作片的頂樑柱,謝霆鋒40歲,被稱作香港的電影未來。還有胡歌、鄧超、彭于晏、霍建華這些人,感覺沒多久前還是小鮮肉,卻都早早過了35歲了,然而依然堅挺在熒幕之中。

或許,許多人老的其實不是年齡,而是心態。

自古以來,大器晚成的英雄人物,都是不願意服老的。且不說姜子牙70好幾了還在渭水邊上釣魚,伊尹70歲了還在四處放牛,晉文公快60歲了還在到處流浪,就說廉頗一代名將,為了證明自己,80多歲了還要騎馬射箭,舞刀弄棒,連飯都要吃個2大碗,拼命想證明自己還是個有用的人;

老將李廣

就說李廣70多歲的老大爺了,可是還要天天跑去漢武帝跟前請求分配工作,說自己打了一輩子的仗,還是可以再上幾場的;

就說趙充國。朝廷要對西邊用兵,問丙吉有沒有合適的將帥人選,70多歲的趙充國跳出來說,算來算去,還是沒有比老將我更合適的人選了。

還有像馬援,62歲的時候向光武帝劉秀請願出征,黃忠70多歲陣斬夏侯惇,呂岱80歲還活躍在戰場一線,能夠一躍上馬,李靖70多歲還要請求唐太宗李世民帶他出徵高句麗。

曹操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壯士暮年,雄心不己。真的是一點都沒有錯呀。

老驥伏櫪

其次,大概還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爭取還能考到老的決心和堅持。

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喜歡和你開玩笑,你想要考得不能考,你不想考的,卻總常逼著你考。今天這個認證,明天那個競聘,後天那個擇優……

於是像我們這種過了35歲的人,便總在念叨:「都什麼年紀了,還要像年輕人那樣考考考。我也想過好好讀,好好考,可是記憶力跟不上,體能跟不上阿。」

有時候,身在職場,就是這麼無奈,畢竟我們身處的時代,前行的腳步太快,過去那種學了一項本領,就可以養活自己一輩子的手藝,已經不可能有了。

毛主席說了:要「學到老,活到老」。現在的我們,也只能夠硬著頭皮「考到老」了。

科舉考試

其實在古時候,提倡的也是「活到老,學到老」,還鼓勵大家「考到老」。

所以,在古時候的考場,不要說過了35歲之後的「中年人」,考生之中,夾著三個五個白髮蒼蒼、老態龍鍾的老人家,也是常有的事情,甚至父子同進考場,爺孫三代共坐考室的情景,也是有的。

唐朝昭宗時期,就有一屆科舉,一榜之中有二十六人中了進士,這二十六人之中,居然有五個人的年齡超過了50歲,佔比達到了快20%,這在古時候可是一大奇景,不僅深受朱溫壓制的唐昭宗覺得興奮,就連老百姓都爭相傳誦,稱這一屆科舉為「五老榜」。

歷史上最老的狀元,則考到了82歲,他就是北宋初年的樑灝。樑灝出生於唐朝末年,經歷過五代十國,在亂世之中時停時續地參加過幾次科舉考試,等到宋太祖趙匡胤統一南方,恢復科舉的時候,他已經是82歲的高齡了,可是他依然參加了科考,最後還被趙匡胤欽點為狀元,於是跨馬遊街,天下人無不稱奇!

粱灝中舉

據說當時有人嘲笑樑灝的年齡,問他貴庚,樑灝就回了一幅對聯:「白首窮經,少伏生八歲;青雲得路,多太公二年。」

就連《三字經》,也都在傳頌著他學習有恆,堅持不懈的故事:「若樑灝,八十二,對大庭,魁多士,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

科舉考試巔峰時代的明清兩朝,也有許多活了一輩子,讀了一輩子,考了一輩子的人。比如明朝劉珠66歲考中進士,董又莘70歲考中進士;據說創下中國歷史上年紀最大的考生,則是康熙時期的黃章,他在99歲的時候,還參加了科舉,可惜沒中,也有人說其實最老的考生是道光時期的陸雲從,102歲了還在考,也是沒中。不過道光皇帝激賞他的精神,賞了他國子監司業的官銜。

至於其他像王健寒、劉起振、謝啟祚等人,也都是八九十歲了,還奮鬥在清朝的考場上。

像我們這種35歲,40歲,50歲的如花如火的年紀,在這些年近百歲的人面前,又怎麼能夠算老呢?

不過話又說回來,早在20年前我們就取消了高考年齡限制,什麼時候國考也不再給35歲設檻呢?畢竟對於寒窗苦讀二十載,甚至還要考研考博的新時代學子來講,大學一畢業都直奔而立之年了,35歲,人生的精彩才剛剛開始呢。

科舉考試

最後,當然也不能夠妄自菲薄,一過35歲,就覺得自己比不上年輕人。

歷史上,中年人幹倒年輕人的事例,還是挺多的。

劉邦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劉邦這位45後的大叔,從一位鄉村之中無所事事的小混混開始,經過一系列的創業失敗,最終憑藉自己鍥而不捨,百折不饒的大叔精神,僅用7年的時間,就打敗了項羽這樣一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25後小年輕。

後浪反反轉轉,幾次差點死在沙灘上,結果一個華麗轉身,又將前浪反拍在沙灘上,實在是我輩35後學習的楷模。

劉邦

歷史上,在職場之中,中年人打敗少年人的,也不是沒有。

比如像王翦和李信。

當初,秦始皇橫掃三晉,準備南下徵楚,於是召集大臣商討討伐楚國的大計。老將王翦認為非要六十萬大軍才能成功,少壯將軍李信則認為只要二十萬大軍,就可以橫掃楚國了。

於是秦始皇嫌棄王翦年老膽怯,任用年輕的李信南下攻打楚國。李信先是一路凱歌,最後被楚國老將項燕積蓄力量,派遣精銳打敗李信。

最後秦始皇不得不親自乘快車奔往頻陽,向申請退休的王翦致歉,請求他再度出山,南下徵楚。

所以,老人也有老人的用處,更何況我們這種35歲,既有一定的社會人生閱歷,又不失蓬勃朝氣與幹勁,正是幹事創業好年歲的時候,又有什麼好妄自菲薄的呢?

王翦

好比曹操35歲的時候,正在參加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好比劉備35歲的時候,正在與曹操煮酒論英雄;好比劉裕35歲的時候,才兜兜轉轉準備到劉牢之手下任參軍;好比35歲的朱元璋,剛剛在鄱陽湖大戰之中,打敗了陳友諒。

這些人的人生,在35歲的時候或還寄人籬下,四處奔波,或事業才剛要起步,或人生才槓贏了競爭對手,準備走向巔峰。35歲的你和我,還在糾結什麼呢?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