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這半年,低位運行的網劇暴露了很多問題

2021-06-30 12:51:04

覆盤上半年的網劇樣態,首先要整體比較一下今年以來網劇與電視劇的發展走向。從直觀感受上說,有兩點比較明確:一是電視劇的翻盤;二是網劇與電視劇審美傾向的再次分野。

電視劇的翻盤並非偶然。

一來,今年是獻禮大年,電視劇行業集中力量辦大事,聚合了眾多頂尖主創,推出了以《覺醒年代》《山海情》《理想照耀中國》為代表的多部口碑、熱度與社會影響力俱佳的主題創作。

年過一甲子的電視劇行業,雖然正遭遇媒介迭代的危機,但無論是觀眾號召力還是人才凝聚力,總是超過網劇的。群策群力奉上精品,不算意外。

二來,也與劇集行業整體的發行態勢有關。如今,視頻網站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開源節流、連橫合縱的新階段。

視頻平臺在成為類型劇的主要策動與出品方的同時,也在想辦法加速回收成本。因此,很多平臺主投主控的全民向S+劇集,如《叛逆者》《生活家》《斗羅大陸》《緊急公關》等,都選擇了先發行央視,自己再同步網絡獨播。

網劇與電視劇審美的再次分野倒是有些意外。

去年,白玉蘭獎和飛天獎先後將「網絡首播劇」納入評獎範圍,標誌著電視劇與網劇評價體系的正式統一。按常規講,兩者在創作上的合流也到了提速之時。但今年上半年卻意外呈現了分道揚鑣的態勢,從題材選擇到影像風格,從敘事模式到劇名偏好,電視劇和網劇都各有章法。

同時,網劇也因為在創作資源上給主題劇集的讓位,整體發展態勢疲軟。

從作品看,上半年的亮眼之作不多,且多為網劇強勢類型中的圈層爆款;從運營看,劇場化這個關鍵詞似乎繞不過去,但又很難短時攻克;從產業格局看,以版權之爭為由頭的長短視頻大戰餘音嫋嫋,但更隱蔽的戰線其實藏在觀眾的審美培養權的爭奪中。

*文末附2021年上半年重點網劇統計表

遍地「類型+」意味著什麼?

甜寵+、幻想+、懸疑+。

將今年上半年的網劇全盤數過,會發現這三個大類型,佔據了大盤的9成以上。

這個結果並不出人意料。網劇本來就以類型化起家,而這三者正是發展較為成熟、市場接受度較高的三大類型。但如果細緻分析,也會發現一些新進展。

先說數量最多的甜寵劇。

如果回到三年前,網劇中最受歡迎的情感向類型劇並不是甜寵,而是青春劇。只是,隨著近年國內市場對女性觀眾情感剛需的認知發展,由青春、愛情、偶像等類型元素嫁接而成的本土類型——甜寵劇才應運而生。

如果說,初代的甜寵劇靠「蘇」「撒糖」「顏值」就能無往不勝,如今的甜寵劇想要出頭就難得多了。在內卷嚴重的2021年,關鍵詞是甜寵+高概念。

比如,甜寵劇只寫當紅愛豆和社畜娛記之間驚世駭俗的愛情,那是不夠的,就算配上堪稱娛樂圈手記的細節復原也不夠。要想讓觀眾露出姨母笑,還要有《變成你的那一天》裡的男女主「靈魂互換」梗。這樣,劇迷才能收穫「嗑糖」和「泥塑」(把男性偶像看作女性)的雙重快樂。

再比如,古言劇想要甜還是「王爺愛上我」的基本配置就太樸素了。「女尊」國的設定要不要試一試?反向「重生」的間歇失憶要不要玩一玩?還嫌不刺激,那加上一接吻就失憶的buff好不好?這些全部湊到一起,再加上高密度、高想象力的吻戲,就是「三而不竭」的《雙世寵妃3》。

幻想+的路子就更廣了些。

國產劇中最傳統的幻想題材是神話,在本世紀初被仙俠取代,又在2010年後逐步進階為玄幻劇、魔幻劇。不過再怎麼「幻」,主力部隊還是古裝。今年的幻想+網劇成分要複雜一些,奇幻、科幻、都市、民國排列組合,誕生了一些新的亞類型。

比如,憑藉「放肆藤你」收割一眾少女心的《司藤》是包裝成都市科幻的都市奇幻。在當代背景中,將奇幻轉化為科幻以求安全創作的操作其實並不少。不過,此前大多劇集都選擇轉化為夢境、幻覺或者精神疾病,生硬有餘。《司藤》則巧妙地勾連了主角的幾世恩怨和「遠古外星人」的世界觀,做到了自圓其說。

翻拍自英劇《真實的人類》的《你好,安怡》,則是家庭倫理科幻。國產網劇呼喚科幻元年已經好幾年了。但具體到創作層面,「硬科幻」拍不出,「軟科幻」難落地甚至「奇幻化」才是常態。《你好,安怡》的IP雖然來自海外,但因為具備充滿話題感的「第三者」橋段與AI倫理問題,取得了一定熱度。

懸疑+雖然數量不多,但形態各異。

以小搏大的《御賜小仵作》是古裝、甜寵與法醫題材的混搭;《毛騙》團隊的《都市的邊緣》是黑幫、詐騙和荒誕喜劇的整合;《獵狼者》可以說是硬漢動作,也可以說是警匪槍戰;《謊言真探》算是比較純粹的類型劇,仍能看出對美劇《別對我撒謊》的模仿痕跡;到了《皮囊之下》就更加雜糅了,勉強能辨清算是情感懸疑。

就今年上半年的作品表現來看,類型+還算得上是創作良方,尤其是在圈層競爭中。但換個角度來看,「類型+」或者說類型解構的普遍出現,其實正意味著一個類型的衰敗。

國產網劇經過數年摸索,才遴選出這幾個兼具戲劇矛盾和本土落點的類型,一旦被觀眾淘汰下一步該怎麼辦?大家是要去找更多新的舶來類型拿來化用,還是回到國產電視劇題材論的維度上才更合適?

畢竟,《贅婿》作為今年網劇最大的「爆款」,便很難用類型程式來解釋。

劇場化和檔期化

談到運營層面,「劇場化」算是今年的關鍵詞。

從愛奇藝的迷霧劇場、戀戀劇場、小逗劇場,到優酷的寵愛劇場、懸疑劇場、港劇場,再到芒果TV的季風劇場,四大長視頻網站中明確鋪開劇場化運營的已佔三家。

此前影視獨舌已有稿件專門對劇場化問題進行系統分析,此處不再詳敘。只明確兩點。

第一,從眉毛鬍子一把抓的劇集歸類,到對作品有揀選的劇場化運營,這是視頻網站品牌化運營的成功探索。如今,長視頻網站想要贏得訂戶和廣告主的信任,不惜重金的內容廝殺已經無法繼續,跟短視頻網站比流量也不現實。將某一題材領域穩定、較高質量的作品輸出做成品牌,是贏得持續信任的良方。

第二,理想中的劇場化需要大致的題材框限,但又不能僅依賴題材勾連。以目前國產網劇的創作統籌度而言,想要在不同的主創團隊、不同的劇集之間形成互文並不容易,在互文的基礎上構建內容宇宙就更難。

能夠提高劇場期待的另一個關鍵詞,其實是檔期化。就像購物有雙11、618,電影有賀歲檔、春節檔、暑期檔一樣,用一個時段調動用戶的消費期待遠比用特定內容更高效。

實際上,在去年迷霧劇場剛剛開播時,有明確的與暑期檔綁定的傾向。只是因為不可抗力的影響,2020年的迷霧劇場拖拉到9、10月份才結束,今年的「迷霧劇場」也才無緣暑期檔。相信,隨著劇場化運營的經驗積累,迷霧劇場一定能找到一個合適方法,實現劇場化與檔期化的並軌。

在迷霧劇場之外,視頻網站也還有其他探索網劇檔期化排播的嘗試。

比如,在今年春節前後,愛奇藝播出了兩部具有賀歲意味的劇集。一部是姚晨、白宇、大鵬領銜的《假日暖洋洋》,講的是三組人物在海南度假過年的故事;還有一部是獻禮網劇《約定》,這雖然是一部主題創作,但開篇第一個單元《年夜飯》跟春節的氣氛相得益彰。

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劇場化與檔期化的排播運營,正是當下長視頻網站品牌化探索的兩個重要方向。

尾聲:不能不談的「長短」之爭

最後,再談談長短視頻平臺之爭這個「房間裡的大象」。

先是由視頻網站牽頭,聯合制作公司、編導演群體,連續兩次就版權問題向短視頻平臺「下戰書」;後有成都網絡視聽大會上,長短兩個陣營之間的互擲刀劍。長短視頻之間的矛盾,已經尖銳到不惜冒著股價波動的風險,必須借輿論加持來解決的地步。

迴應短視頻「豬食論」,頭條系發佈遭騰訊封禁大事記

從商業層面上來說,這對長視頻是必打之戰。

短視頻平臺靠著只支付運營成本,不付內容成本的邏輯,靠對大量侵權視頻的縱容,在短時間內聚合了鉅額流量。因為與用戶之間是共分流量收益的關係,短視頻平臺還收穫了用戶大量沉默的支持。

而長視頻網站因為要付出大量內容成本,長久以來很難走通盈利模式。如今,因為短視頻平臺的流量競爭,長視頻平臺甚至還要面臨模式信心危機——缺乏長期眼光的資本,在長短對比之下,往往會給長視頻模式打個問號。

如今,商業模式之戰誰能笑到最後還沒定論,但短視頻消費給劇集審美帶來的影響已經顯現。習慣五分鐘看全劇、熱搜追劇的觀眾,對劇集的要求已經在悄然發生變化,「反轉」多不多成為編劇強不強的重要指標,劇情發展快不快成為主創良不良心的重要參考。

這時候,視頻網站是遵循用戶思維讓編劇、導演們迎「快」而上,還是下決心爭奪用戶審美的培養權?

我想,這也是今年上半年留下來的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附2021年上半年重點網劇統計

【文/鐵皮小鼓】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