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如何在30分鐘內講好一個理想故事,這對兄弟導演有妙招

2021-07-07 03:35:35

畫面裡,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和一頭老黃牛守在墓邊,春去秋來,花開花落。

他是第一部黨章的守護人張人亞的父親張爵謙,為了兒子的囑託,他編了個「不肖兒在外亡故」的故事,將《共產黨宣言》藏在兒子的衣冠冢中,並守護了二十餘年。

人們猜他是否守著金銀財寶,卻鮮有人知,他守著兒子,也守著信仰。

在電視劇《理想照耀中國》之《守護》這一單元中,張爵謙平凡又偉大的一生,重現在觀眾眼前。

《理想照耀中國》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重要主題創作,與很多擁有宏大命題的電視劇不同,《理想照耀中國》的選題,避開了耳熟能詳的高光人物,多的是觀眾陌生的臉孔。

《守護》如此,《第五十五封信》也是如此。

近日,影視獨舌採訪了趙小鷗與趙小溪兩位導演,和他們一同回顧了這段奇妙的經歷,展望了未來新的方向。

趙小鷗、趙小溪與總導演傅東育在一起

主旋律劇要文本先行

在《理想照耀中國》的40個故事中,《守護》和《第五十五封信》都是節奏舒緩少有衝突的兩個單元。

前者對準了張人亞和張爵謙這對父子的終生等待與守護,後者則從陳毅安和李志強這對夫妻的信件入手,展現為革命獻身的志士情懷。兩個故事都娓娓道來,在春風化雨中擊中觀眾的內心。

事實上,這也是兩位導演用心追求的效果。

在選題上,總導演傅東育給了導演很大的自主權。每個導演在看完全部原型故事後,都可以提交5個目標選題,並最終在五個選題中,挑出兩個最有火花、最能觸動自己的。

在這一方面,趙小鷗和趙小溪的目標從始至終都很明確:文本先行,主題其次,情感為重。

在趙小鷗看來,主題創作於他們而言,並非是枷鎖,而是積極向上的題材導向。他希望,表現形式能夠有所突破,「導演拍攝一部作品,首先需要看的是視角,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故事就會呈現出不同的風格。我們在看了40個選題之後,確定了一個標準,就是希望這個故事拍出來是好看的,是值得細品的。因為只有好看了,觀眾才能理解故事當中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左一趙小溪、右二趙小鷗與演員林永健聊戲

在這一前提下,《守護》和《第五十五封信》進入趙小鷗和趙小溪的視線。

沒有強烈的敘事風格,這兩個選題更符合中國人口中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像一杯茶一樣,能讓觀眾慢慢品,品到最後才會有後勁。就會知道劇中人一直說的‘紅色的中國一定會出現’這句話,有多大分量。」這是趙小鷗和趙小溪渴望達到的目標。

但選擇了之後,難題才真正到來。

如果說此前觀眾看電視劇像在看長篇小說,那麼《理想照耀中國》的觀感則像是一首首小詩。每集30分鐘左右,篇幅精悍,體量輕盈,講述一個或長或短的時代故事。

形式固然新穎,但這也為兩位導演帶來了不小的難題:如何用半小時的時長講述一個人的幾十年?如何讓每一分鐘的戲都有足夠的信息量輸出?又如何讓平淡的故事也能牢牢抓住觀眾的視線?

「我覺得,講述一個人橫跨幾十年的故事,最主要的是緊緊抓住人物的動機、動因和目標,旁枝末節就儘量不去講。」在趙小溪看來,越是短的篇幅,對敘事結構和邏輯的要求就越嚴格。

因此,儘管有遺憾,但取捨是必不可少的。

在初版劇本中,無論是《守護》還是《第五十五封信》,編劇陳萱與胡雅婷在生活細節上都做到了飽滿而真實。譬如《守護》中張爵謙和二兒子分家、村民對張爵謙行為的議論,《第五十五封信》中,李志強為孩子做小床、做衣服,還有那個犧牲的小張,都有詳細的描寫。

但綜合考量後,趙小鷗和趙小溪還是決定忍痛割愛刪掉一些「枝葉」,「因為《理想照耀中國》不像是一部電視劇,可以把許多的人物關係都展開去講,那麼我們就只要把一個人物,或是一段故事講透就可以了。」

用做長篇電視劇的精神籌備

故事可以細水長流,但細節方面,趙小鷗和趙小溪希望能給觀眾帶來足夠細緻充分、直擊人心的感受。

「我們選擇了建國之前的故事,其實拍攝過程反而比現代戲更復雜。」在趙小溪看來,儘管建國前有更充分的發揮空間,但種種歷史細節,卻比現代戲有著更高的要求,「年代的道具細節這些東西都不對的話,後面人物再怎麼樣去講,觀眾都很難有那個時代的代入感。」

因此,即便是25分鐘的短劇,趙小鷗和趙小溪所做的調研、資料蒐集和實地考察,並不亞於一部長篇電視劇。

「拍《守護》的時候,去了張人亞紀念館。不僅是要了解他的生平經歷,還要去考察那個時代的一些細節。包括當時張爵謙看到的傳單又是什麼樣,為此去史料館查了很多樣本來做參考。埋在墓碑下的《共產黨宣言》到底是什麼版本,剛拿到沾血的是什麼樣,從墓裡挖出來又是什麼樣,都要去查證。」

如果說《守護》的準備工作是初級版本,那麼《第五十五封信》的前期準備工作,則是進階版。

劇中陳毅安與李志強的五十五封信分別是什麼樣的?字跡有沒有變化?陳毅安在不同時期戰爭中的衣服是什麼樣的?加入共產黨前後又有怎樣的變化?儘管這些鏡頭皆是一閃而過,但歷史的重量壓在身上,趙小鷗和趙小溪絲毫不敢馬虎。

除了查證道具之外,在拍攝《第五十五封信》之前,趙小鷗和編劇胡雅婷還去深入走訪了陳毅安的後人,瞭解他的生平,「家裡住什麼樣的房子,母親是如何把他帶大的,母親口中的父親又是什麼樣的。」

甚至是片頭兒子陳晃明拿著老照片找修復師老袁的戲,也是他和編劇在採風調查中瞭解到的真實故事。後來,在總編劇樑振華的建議下,趙小鷗和趙小溪將這一段戲作為切入點,將過去與現在相連接,用今人的視角去回顧過往。

這也成為廣受觀眾稱讚的一段設計。相比於高蹈的講述,只是想要看一眼父親模樣的兒子的講述,平凡卻極具代入感。

事實上,這樣的處理,還包含著趙小溪的一些私心。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很偏愛餘華的《活著》。那種將一個平凡人的一生娓娓道來的敘事,曾給予了他極大的觸動。因此,他也希望,通過這一次機會,講述那個時代下,普通人的苦與樂。

這一點,在《守護》中,也有所展現。比如被兒子所囑託時,張爵謙第一反應是關心他是否受傷;在送走兒子前,還想為他揣上四個雞蛋;在一年又一年的漫長等待中,陪伴在他身邊的老黃牛也只剩下了一個鈴鐺……

「其實這兩個單元,都是將信仰具象化為了情感。張爵謙因為父子情,才選擇守護《共產黨宣言》;李志強陳毅安因為愛情,才在動盪的年代裡,選擇了革命與等待。他們都是先有了人的感情,才讓信仰有所依託。」

合作,才剛剛開始

從最紮實的土壤中汲取養分,讓《守護》和《第五十五封信》安穩地佇立在紀實性與戲劇性的平衡杆上。對此,趙小鷗和趙小溪感到欣慰的同時,也十分感謝身後的團隊的支持與幫助。

「大家能夠認同一個目標,然後不斷地為它添磚加瓦,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趙小鷗和趙小溪始終認為,一部好劇的產生,需要大家在專業的基礎上,將所有的信任疊加在一起。

「我們的編劇很支持我們做修改,他們同時也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比如《第五十五封信》的編劇胡雅婷。她筆觸細膩,案頭工作做得充分,很多劇中沒有拍到的小細節,她都有寫到。我們一起開過很多次創作會,把難題一點一點解決,最終才呈現出這樣一部作品。」

這樣的創作理念,也是趙小鷗和趙小溪所渴望的。因而,他們選擇與《理想照耀中國》的總編劇樑振華所帶領的青春你好傳媒達成了戰略合作。

「《理想照耀中國》合作後意猶未盡,特別開心能跟具有原創能力和製作能力的公司合作,希望可以把我們的優勢結合起來,將來創作更好的作品帶給大家。」

《理想照耀中國》總編劇樑振華

青春你好在六年時間裡,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不僅僅有《理想照耀中國》,還包括之前的《在一起》之《生命的拐點》、《怪你過分美麗》、《熱血同行》等作品,以及未來將跟觀眾見面的《雲襄傳》、《心想事成》等。

這將會是一場雙贏的合作。以創作為本位,才能三生萬物。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