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成人的世界裡,談戀愛和結婚,是兩碼事

2021-08-05 15:51:41

她說:

我想經常進行這種交流。

字幕來源@豬豬日劇字幕組

啥?哪種?是剛剛這種嗎?

讓我看看女神有村架純撩的是誰……

哦,原來是男神菅田將暉。

這對神仙CP不止配一臉,還出演了當下稀缺的——

純愛故事。

提純度高達100%。

影片捕捉了阿麥 x小娟兩人,從大學生到打工人期間最美好的5年。

導演土井裕泰,代表作有《墊底辣妹》和《四重奏》。

劇本,厲害了,由肉叔最愛的阪元裕二執筆。

《花束般的戀愛》是這位日本大神級編劇的第一部原創戀愛電影。

而它還有個別名:

豆瓣友鄰的愛情故事。

兩人緣起一次車站的邂逅。

錯過末班車的四個陌生人,乾脆組團去店裡喝東西。

一桌之隔的兩對人,相隔卻不止一桌的距離。

阿麥突然發現斜對面正坐著「大神」押井守。

(是的,真的是現實中你認識的那位大導演,片中友情出演)

另外二人見他一臉錯愕,看了一眼,並沒get到這「大神」是誰。

其中一人自詡影迷,開始侃侃而談真人版的《魔女宅急便》。

阿麥打住了話茬。

在一旁暗中觀察的小娟,縮靠著椅背沒有吭聲。

但臉上分明寫著三個大字——

我。懂。你。

不愧是阪元裕二。

就這麼一個小小細節,已經為兩人發展做好了鋪墊:

一桌之隔,兩個世界。

阿麥和小娟就是一個世界的人。

這只是幾位陌生人偶然的相遇,等這晚過去,人生便不會再有交集。

但你怎麼捨得錯過一個同類知音?

等到大家say goodbye的一刻,小娟終於鼓起勇氣衝過去。

話題,搭上了。

愛情,萌芽了。

剛才是押井守,對吧!

劇組的狗糧也在此刻到齊了貨,瘋狂開撒。

兩人的第一次心照不宣,是在小酒館裡你儂我儂的漫談。

越瞭解,驚喜越多。

兩人實在有太多相像之處:

一樣的白色帆布鞋,票根當書籤的小習慣,想看卻錯過的展覽......

默契對視,一切盡在不言中。

就這樣,約會陸續安排上了——

KTV裡一應一合的唱歌。

被窩裡,一起捧著熱乎乎的飯糰看電影。

看展後在餐廳裡聊到末班車到前的最後一秒。

沒有讓CP粉等太久。

三次約會後,他們在一起了。

你願意做我女朋友嗎?

嗯,非常願意。

嗯,非常酸

20歲的愛情,是天天粘在一起也不膩的幸福。

更是一起做重複事情也不倦的xing福

兩人課也不上了,招聘會也不去了。

只想享受足不出戶的快樂。

既然這麼快樂,不如住一起叭。

同居的決定,其實也是他們想一起逃避進入社會打工的頭次嘗試。

小娟住在家裡時,迫於父母的壓力,心不甘情不願地找工作。

阿麥提議不如干脆搬出來一塊住。

看房時,因為陽臺的景色興奮得聽不進中介對房子缺點的介紹。

離地鐵站30分鐘的步行距離,在美景面前,可以忽略不計。

反正回來的路上,有彼此的陪伴。

阿麥在家以賣原創插畫賺錢,小娟在冰淇淋店打打零工。

兩人過著遠離都市內卷的神仙眷侶生活。

在一起的第一個除夕夜,兩人的家多了一名新成員——

一隻叫男爵的小黑貓。

陽臺照進的光,明亮得像給他們鋪設了一層如夢般的濾鏡。

但很快就得夢醒了。

父母停供了生活費, 插畫賣不了多少錢。

為了維生,阿麥被迫踏出了進入職場的第一步,小娟也與他並行。

但阿麥的工作忙多了。

他騰不出時間看書,看電影,打switch上的遊戲。

回到家,還得繼續悶頭加班。

他帶上耳機,好繼續專注學習,也給小娟留出遊戲聲音外放的空間。

以前一起分享音樂的耳機,現在成了隔音的工具。

又是一年聖誕夜。

一起坐在影院看電影的兩人,已各懷心事。

阿麥仰頭靠著座椅,用眼角餘光看著屏幕。他此刻感到的無趣,顯而易見。

小娟看到覺得好笑的片段,自然地側頭看向他。

但這次,沒有了默契的回視。

而後兩人再次站在陽臺,還是同樣的位置,一起看向遠方。

但這次他們眼裡不再是對未來的憧憬,而是對過去的緬懷了。

這一刻的沉默,是另一種心照不宣——

他們都決定說分手。

這段戀情,就像那個小娟很喜歡的博主常說的一句話:

開始,是結束的開始。

同樣是講校園跨越到社會的戀愛+失戀的故事。

《花束》沒有大多此類青春愛情片裡常見狗血情節——

墮胎、車禍、絕症等。

也沒有在一眾「愛情經不起現實毒打」的敘事裡打轉。

先說說肉叔常在這類片子裡看到的現實是什麼。

一是,難以跨越的階級鴻溝。

第一種情況是,設置一個高富帥 or 受大家肯定的「優秀」男二作為比較對象。

男二代表的是世俗成功的標準。

比如,《我要我們在一起》裡的海歸男小羅。

女主媽媽生病了沒排上床位。

無權無財的男主想幫也幫不上忙。

而在他出門買東西這一會兒功夫,女主媽媽成功轉進了高級病房。

站在門外的男主,透過窗口看到母女二人身旁多了個人。

正是「優質男」男二。

進了門,卻被女主媽媽一句介紹抹去了自己作為「男朋友」的身份。

給你介紹一下

這是小呂

堯堯的高中同學

男主一臉錯愕,但沒有開口為自己說句什麼。

在「優質男」面前,他感覺沒資格。

只能轉身躲進樓道里,不甘又無言地啃著手裡的饅頭,吞下自己的尊嚴。

另一種情況,是設置男女主之間的階級落差。

《你的婚禮》中男女主在告別校園時代的青蔥曖昧後再次相遇。

男主是一名前途光明的游泳健將,女主則是一名十八線開外的小模特。

男生為女生提供上下班接送,情緒安撫,職業開導等服務。

兩人感情逐漸升溫。

隨後因男主一次捨命相救的事蹟,終於撥雲見真心,在一起了。

但這次受葬送男主的體育生涯,從此淪為就業困難戶。

另一邊,女主事業蒸蒸日上。

他們之間的收入差距在逐漸拉大。

工作上初獲成功的女主,承擔起了傳統男性角色的「責任」——

買婚戒,交房租,去高級商場給對方買衣服。

以致於在女主主動求婚的時候,男主非但沒有高興。

反而奚落起了自己:

結婚?我現在這樣結什麼婚啊?

一個正經的婚禮都給不了你。

阻礙愛情的現實,原來是男主們沒說出口的那句:

「我不配」。

二是,前途vs.愛情的二元對立。

這類片裡總有個「明白人」出來「明事理」。

例如《致青春》裡頭有女二,副院長千金。

關鍵時刻出來攔截一把男女主的感情。

並且強行拋出選擇題:

要放棄女友,出國深造,抓住成為人上人的機會?

還是要放棄前程,同女友花好月圓?

曾遭階級壓迫的男主掙扎著選擇了前途。

愛情就這麼讓位於殘酷的「現實」,只能留待日後事業有成時用來懷念青春。

這些青春愛情片看似講的是被現實擊敗的愛情故事。

但更像是藉由愛情來講男性的社會認同焦慮。

名為「現實」的兩大天敵,說白了,不就是男方的「不成功」。

以單一的成功標準,想當然地製造膚淺的矛盾和衝突來解釋愛情易逝。

愛情難存的事實很好明白,但這「道理」實在是不講道理。

回到《花束般的戀愛》。

上述「現實」設定,居然通通不存在。

它重新定義現實,解釋愛的消亡。

於是它抽絲剝繭般的,去呈現二人情感聯結又撕裂的那道縫隙。

愛情幻象。

表面上的「同」,在初期遮蔽了他們內裡的不同。

一開始熱絡的交談,是以共同的興趣愛好為媒介。

共同喜歡的導演、作家、藝術展等等。

這還被豆瓣網友調侃——

青春,就是會為報菜名而相愛。

真相了。

他們的談話裡蹦出了太多作家名字和作品名。

但從頭到尾,很少交流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看法。

在曖昧和戀愛初期,不自覺地放大彼此間的「同」,弱化「異」,產生了遇到soulmate的幻覺。

所以,這並不是熱評說的「和百分百合拍的人說再見」的故事。

如果我們回到影片開頭兩人的第一次邂逅,會發現——

阿麥和小娟的互相認同,一是從區隔他人開始的。

他們意識到自己與對桌兩人不在一個頻道上。

一起歡樂吐槽那兩人的同時,他們體認了彼此。

二是以隱藏異見為輔的。

阿麥給小娟看自己拍的「天然氣儲罐」電影。

小娟看著無趣,在影片最精彩的片段睡著了。

睡了一小時醒來後,還是對他說:「電影真有趣」。

藏起了自己真實的感受。

這層求同的濾鏡,隨著兩人深入的相處一點點被消除。

在一場朋友的葬禮上,全然袒露。

阿麥喝著悶酒,想和小娟徹夜長談朋友的離世。

而她洗完澡就去睡了,儘管明知阿麥的難過。

為什麼?

因為她對這位朋友持有不同的看法。

對她來說,這是個喝醉酒就輕易撩女生,甚至動手打女朋友的人。

同為女性,她在情感上難以與阿麥共情。

幻象的破滅,才是二人愛情的滑鐵盧。這是影片想講的現實。

現實的另一點,是漸行漸遠的成長軌跡中,背道而馳的價值觀。

阿麥在步入職場後,往工具理性的思維模式發展。

他變得比小娟更追求有用性

他手裡捧著的書,從小說、漫畫,變成了成功學類的工具書。

有一次,小娟興奮地拿著今村夏子的新書跑過來找他分享。

看到阿麥正認真地看著《人生的勝算》。

默默後退了兩步離開。

書籍對現在的他而言,是有實際用處才會拿起的工具。

當小娟發消息說那家經常關顧的麵包店關閉了。

阿麥在繁忙的工務中拿起手機回:

去車站前買麵包不就好了。

工作裡迅速解決問題的思路延續到與小娟的溝通當中。

他大概沒有意識到,對於小娟來說,這個麵包店不僅是一個買麵包的地方,還是藏著他們美好回憶的祕密基地。

緊接著一場同床異夢的戲,又說出了他們對於結婚的不同想法。

他們背對著不說話,但都存疑——

小娟:和三個月沒做愛的戀人談結婚,他到底怎麼想的?

阿麥:她想持續學生時期的戀愛到什麼時候?她是不是沒想過要和我過一輩子?

小娟注重的是當下感情的狀態。

阿麥在乎的是這段感情要抵達的目標,是結婚。

而影片的高級之處,在於它沒有以孰對孰錯的態度去呈現任意一方。

它說出了真正最讓人難以面對的一點——

兩人之間愛情的瓦解,是無解的。

不是因為一時做錯了要事業還是要愛情的選擇題。

也沒有哪一個魔法時刻能回去,好讓一切重新來過。

(比如《那些年》沈佳宜和柯景騰大雨裡那場訣別的吵架。)

就像片中反覆出現的耳機線。

一左一右,一人一邊,以為聽的是同一首歌。

其實不是的。

不同的聲道,聽到的是不同的音樂。

就像兩人以為互通的共同點,結果是不盡然。

更像大多數普通人,在愛情消亡一刻才發現——

對方似乎不是初見的那個模樣。

真的是對方變了嗎?

愛情沒有對錯。

或許,是我們都彼此成長。

成長為不再互相喜歡的人罷了。

本日打工人:巴斯特冷麵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