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華語流行音樂往事:曾經港台引領時代,如今內地開始主導華語樂壇

2021-02-26 14:39:50

今天,說華語流行音樂,大家都會想到港台的一大批知名歌手。但其實華語流行音樂的範圍,遠比這些要龐大和多樣。

華語流行音樂,這一概念,嚴格來說,是與粵語流行音樂相區別的,泛指用普通話、華語、國語,或其他北方方言演唱的歌曲。目前主要流行於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華人地區。

而流行音樂,一般都是一段時期內廣泛被大眾所接受和喜歡的音樂。相對於古典音樂和民間音樂,流行音樂具有電子化、商業化、娛樂化和偶像化等特徵。

華語流行音樂,是一個文化圈的概念,其起源於20世紀的上海,之後北京、香港和台北也成為華語流行音樂產業的重要中心。

上世紀20年代,當時知名的音樂人黎錦暉,先後在上海創辦中華歌舞學校及中華歌舞團。隨後,他率領中華歌舞團遠赴香港、泰國、印尼、馬來亞、新加坡等地巡迴演出。

在此期間,他創作了文字通俗易懂,音樂簡練明快,流傳極廣的歌曲。並受當時鴛鴦蝴蝶派的影響,創作了《毛毛雨》、《妹妹我愛你》等作品,標志著中國流行歌曲的誕生。

在當時保守人士看來,這些歌曲用詞低俗、媚俗,什麼「小親親」「奴奴呀,只要你的心」。這些作品甚至被扣上了「黃色音樂」的帽子。

黎錦暉通過組織各類歌舞團,赴全國巡迴演出,培養出了周璇、聶耳、王人美、嚴華、白虹、陳燕燕等藝術家及演藝工作者。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既是民國發展黃金十年的頂峰,也是8年抗日戰爭的時代。民國時期的娛樂產業,盛極而衰,誕生了中國最初的「七大歌星」:周璇、白虹、龔秋霞、姚莉、白光、李香蘭(山口淑子)、吳鶯音」,奠定了華語流行音樂在亞洲社會中的地位。

這些歌星在演唱中結合了中國傳統的小曲、日語流行音樂等的演唱技巧,其演唱風格與之前任何中文音樂均不盡相同。

其中,周璇被視為這一時代中最具代表性的華語流行音樂明星。知名代表作有《何日君再來》、《天涯歌女》和《夜上海》等。

這一代人見證了女歌手在輿論中從「歌女」一躍成為「明星」的歷程。她們甜美的歌聲也通過位於各大城市的廣播電台傳到家家戶戶的收音機里,而唱片則在唱片公司的包裝下成為極具吸引力的娛樂商品。

這些歌唱藝術家創作的作品,被稱為上海時代曲,是中國民間音樂與歐洲爵士音樂的融合,被看作是時尚和先進文化的標誌。

新中國成立后的很長時間里,大力發展中國民族音樂和紅色革命歌曲。流行音樂一度絕跡。

而從抗日戰爭開始,龔秋霞、姚莉、白光、吳鶯音、張露等上海海派時代曲音樂人,因戰亂陸續南遷至香港發展,香港開始成為時代曲的接續發展中心。

60年代,台灣台視開播了一檔群星會的黑白電視歌唱節目。此後的十多年裡,張琪、謝雷、孔蘭薰等一批優秀的流行歌手,成為節目座上賓,節目創造的男女對唱的表演型態,風靡一時。

群星會的影響力遍及東南亞成為此世代的共同記憶。最著名的莫過於鄧麗君參加台視《群星會》節目,在台北「夜巴黎」、「七重天」等音樂場所登台演唱,創造連續數月滿場的紀錄;以平均每三個月兩張唱片的出片速度推出多張唱片。

這一時期的尤雅、鄧麗君、費玉清、甄妮、劉文正、鳳飛飛、黃鶯鶯等,成為了台灣華語樂壇流行巨星。其影響力遠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印尼, 而鄧麗君的歌聲也傳至內地。

七八十年代,隨著瓊瑤電影及台灣青春校園電影的熱潮,以電影主題曲姿態出現的國語時代曲亦獲得空前成功。

蔡琴早期照片,左三為蔡琴,左一為葉佳修,右一為齊豫

同時期,台灣校園發展出以「唱自己的歌」為號召的校園民歌創作熱潮,如蔡琴、齊豫、羅大佑、潘越雲、李建復等人開始投身樂壇。

80年代,台灣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國語流行音樂發展迅猛,市場欣欣向榮,唱片公司百家爭鳴,詞曲創作與唱片製作成為專業並開始細緻化分工。

其中最主流的兩家唱片公司是飛碟唱片和滾石唱片:飛碟唱片公司簽約知名歌手有四大天後蔡琴、黃鶯鶯、蘇芮、王芷蕾 ,知名創作人李壽全、陳志遠、陳樂融、張雨生等。

陳升與羅大佑,李宗盛,張培仁等人的合影

滾石唱片簽約知名歌手有陳淑樺、齊豫、潘越雲,知名創作人羅大佑、李宗盛、陳昇、陳煥昌(小蟲)、黃韻玲等。

80年代末王傑以《一場遊戲一場夢》出道,成為台灣風靡一時的天王巨星。代表作有《一場遊戲一場夢》、《忘了你忘了我》、《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孤星》等。

這一時期,羅大佑的校園民謠,大行其道。他還嘗試了其他類型音樂,將將華語流行音樂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特別是《明天會更好》這首歌曲,由羅大佑、張大春、李壽全、邱復生、徐乃勝、張艾嘉、詹宏志作詞,羅大佑作曲,陳志遠編曲,成為了不老的經典歌曲。

在2021年的央視春晚舞台上,這首歌曲仍然可以傳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

當然,這首歌模仿了當時美國巨星邁克爾·傑克遜作詞作曲的歌曲《We Are The World》。

隨後的1986年,郭峰等人也受到啟發,在北京創作了由128名華語流行音樂歌手共同演唱的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1987年費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唱響央視春晚舞台,隨即紅遍內地,同年齊秦的《大約在冬季》和《外面的世界》也風靡兩岸。

八十年代中後期,香港樂壇,也迎來了爆發期。這個時候的唱片工業的發展,造就了許多香港本土歌手,最著名的當屬「三王一后」,即張國榮、譚詠麟、陳百強和梅艷芳。』

但這個時候產生的音樂,大多是粵語流行歌曲,嚴格意義上說不屬於華語流行音樂。

不過,「三王一后」、Beyond樂隊、陳慧嫻、葉倩文等知名粵語歌手,深刻影響著華語流行音樂風格。

曾幾何時,內地無論是歌手還是普通粉絲,都會操著一口流利的粵語,演唱《當愛已成往事》《海闊天空》《光輝歲月》《千千闕歌》《瀟灑走一回》等原版粵語歌曲。

步入90年代,華語流行樂壇,無疑是香港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的天下。四大天王,也成為了香港流行文化的巔峰代表,被譽為「香港十大文化符號」之首。

雖然他們也創作了眾多粵語歌曲,但幾乎每一首粵語歌曲,都會有相應的國語版本。而四大天王里的劉德華,則是第一位開發國語唱片領域,大獲成功的香港歌手。

隨著內地市場的開放,香港樂壇越來越依賴內地聽眾的支持。國語越來越成為主流的音樂表達形式。

在四大天王橫行華語樂壇的90年代,也出現了幾位不錯的女歌手。其中成就最高的,當屬王菲。她被海內外譽為大中華地區的「樂壇天後」。

王菲是最早將夢幻流行、神遊舞曲、人聲實驗、嘻哈音樂等音樂風格引入華語樂壇的歌手之一。其代表歌曲《我願意》被各國歌手翻譯成10余種語言,是全球範圍內知名度最高的華語歌曲之一。

除此之外,林憶蓮也在香港和台灣取得了較大成功。她的經典作品如《傷痕》《至少還有你》《為你我受冷風吹》等在兩岸三地都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台灣樂壇方面,80年代末到90年代,姜育恆、高勝美、李翊君等瓊瑤御用歌手,隨著瓊瑤電視劇的熱播而大火。

為了抗衡香港樂壇四大天王的影響力,同時期台灣也評選出了台灣流行樂壇四大天王:王傑、童安格、周華健、齊秦。

女歌手「張惠妹現象」也成為90年代後期華語樂壇最具代表性的流行文化。

其後出現的知名天後級的女歌手,還有鄭秀文、莫文蔚、李玟、許茹芸等。

總體來說,90年代,冷戰陰影消退,兩岸三地的大中華地區乃至亞洲甚至全世界的經濟與文化聯繫都日益緊密起來。這一時期的華語樂壇,呈現著大融合的局面。

一批優秀的歌手,為自己的歌唱事業,往返于兩岸三地,切換自如,促進了華語流行音樂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2000年後,網絡時代的到來,帶來了很多新技術革命。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香港樂壇因為四大天王的相繼隱退,青黃不接的形勢凸顯。

當此之時,2000年後的前10年,成了台灣流行音樂輝煌的10年:2000年周杰倫以新人之姿拿下金曲獎最佳專輯爆紅。

之後的台灣歌手包括王力宏、陶喆、蔡依林、蕭亞軒、楊丞琳、王心凌、張韶涵、羅志祥等新興天王、天後先後崛起。

蔡健雅、梁靜茹、戴佩妮、孫燕姿、林俊傑等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實力歌手,也選擇來台灣出道及發展,之後也成為華語樂壇有影響力的天王天後。

團體組合方面,也是齊頭並進,五月天、S.H.E、5566、Energy、F.I.R、蘇打綠等正式風頭正勁的時候,其影響力遍及大中華地區。

香港樂壇此時已經日漸式微,最具實力的歌手,也只剩下陳奕迅。他曾三度奪得金曲獎的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是兩岸炙手可熱的歌手。

而內地方面,網絡歌曲大行其道。比較有內涵底蘊的歌手,是許嵩、汪蘇瀧及徐良,他們長期霸佔當時QQ音樂軟件的熱歌榜前三。

不過,這個時期內地最火的網絡歌曲,當屬楊臣剛的《老鼠愛大米》,龐龍的《兩隻蝴蝶》,唐磊的《丁香花》,黑龍的《回心轉意》,張振宇的《別說我的眼淚你無所謂》,張棟樑 的《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香香的《豬之歌》。

內地的網絡歌曲,一開始還是帶著濃濃的草根平民味道,成熟的流行音樂製作工業還在建設中。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近10年中國大陸經濟的強勢崛起,也迅速帶火了內地華語流行音樂。港台歌手紛紛北上撈金髮展。

這個階段,內地像《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綜藝音樂節目發達,各類網絡音樂平台,甚至是短視頻平台,成了內地知名音樂人的孵化機。

在此期間,內地誕生了眾多流行歌曲,原創歌手,民謠歌手。如薛之謙、李健、宋冬野、周筆暢、李玉剛、毛不易、張傑等歌手,還有網絡上也出現了很多歌紅人不紅的流行音樂作品。

在新世紀初比較知名的中國大陸流行歌手有許巍、朴樹、羽泉、楊坤、胡彥斌等。搖滾樂方面比較著名的歌手有汪峰、臧天朔、竇唯、謝天笑、鄭鈞等。

至於台灣樂壇狀況,雖然盛況不再,但蕭敬騰、林宥嘉等中生代天王天後依然發光發熱。

當然,新生代的小鮮肉歌手,如張藝興、周深、王一博等也在成為年輕人的華語音樂時代偶像。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