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華語樂壇「四大天王」:除了張學友還算是個唱歌的,其他都是小丑

2021-02-26 14:40:00

一說到華語樂壇四大天王,我們最先想到的是香港樂壇誕生的四位知名歌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

當時「香港樂壇四大天王」的稱謂,並非是哪個官方認證的殊榮。這一切都是90年代初,香港娛樂傳媒的推波助瀾。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正是香港本土歌手逐漸崛起的年代。在此之前,周璇、李香蘭為代表的上海海派女歌星,以及鄧麗君為代表的台灣女歌星,她們演唱的國語金曲,風靡香港大街小巷。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為:徐小鳳、羅文、林子祥、葉倩文、陳百強、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

這一時期香港本土流行樂壇,男性歌手越來越受歡迎。許冠傑、陳百強、譚詠麟、張國榮、林子祥,都曾經是百家爭鳴,紅極一時的巨星。

然而,隨著他們相繼淡出香港流行樂壇頒獎禮,張學友、劉德華、李克勤、草蜢和Beyond樂隊等歌手于1990年代初開始冒起。

而黎明在80年代末期,因主演電視劇而受到觀眾的注意,歌唱事業也因此發展理想,發行的《是愛、是緣》等唱片大賣。

黎明和劉德華的形象同屬偶像派,一樣靠收視高企的tvb電視劇走紅后開始發唱片,曾被媒體稱為「藝壇雙子星」,也有媒體將他們二人及張學友統稱為「三劍俠」。

1990年末,郭富城在台灣演出機車(摩托車)廣告,開始受到關注,隨後灌錄了三張國語大碟,其中《對你愛不完》及《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等歌曲紅遍港澳台,1992年初以歌手身份返回香港發展。

關於香港樂壇四大天王的評選,現在是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當時的全港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東方日報》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冊封了四位新王: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一時間,被市民爭相討論,新時代的大幕就此拉開。

另一說法則是前香港電台助理廣播處長張文新在1992年香港電台「太陽計劃」活動上,邀請四人同台表演,並現場向香港傳媒封四人為「四大天王」。

對於這個「四大天王」的非專業評選,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有很多質疑。之前是質疑郭富城一個愣頭青,唱歌也是公鴨嗓,為什麼能稱為樂壇天王?

之後,內地歌迷,會質疑黎明的實力,畢竟劉德華是影帝,張學友是歌神,郭富城是舞王,而黎明貌似沒有太特別的地方。

事實上,黎明當時可能確實不是樂壇天王的最佳人選。90年代的李克勤,是當時香港樂壇四大天王的有力競爭者,他也被認為是譚詠麟的接班人。

只不過當時的他出道后太順,過早被捧,於是有點飄了,鬧出飆車導致車禍的負面新聞,因此被PASS掉了。

而這時候的黎明,又高又帥,顏值很高,不是那種小鮮肉的帥法,而是帶著北方人的剛毅和稜角。當時的他,憑借電視劇《今生無悔》成了女生心裡的頭號夢中情人,發行的唱片銷量也非常不錯,風頭正盛,是一位潛力巨大的「明日之星」。

郭富城能上榜也是非常的幸運。他在這個80年代,都是一位籍籍無名的藝人,當年還沒有找准自己的定位。

最後,還去了台灣發展。在台灣也不是因為他的舞步,大紅特紅,而居然是因為拍了一支摩托車的廣告,帥氣拉風的造型,迅速躥紅台灣,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廣告明星,因此改變了郭富城的一生星運。

隨後郭富城被知名經理人賞識,發布了第一張專輯《對你愛不完》。銷量在台賣出25萬張,亞洲銷量突破100萬張,紅遍兩岸三地。

緊接著一則「愛之味浪情巧克力飲料」,其中廣告詞「你是我的巧克力」(廣告結尾時郭富城對女角說的話)更使郭富城名聲大噪。走紅后的郭富城,隨後成功殺回香港。

此時的香港樂壇,「譚(譚詠麟)張(張國榮)爭霸」的時代已經過去。香港樂壇急需要發掘一批極具潛力的新生力量,填補樂壇空白。

而特別擅長跳舞的郭富城,與其他三位天王相比,差異化明顯,很容易被歌迷辨識。於是,幾乎是由傳媒和市民自發評選的香港樂壇「四大天王」,就此誕生。他們四位在上世紀90年代,幾乎紅透了整個香港樂壇。

能與他匹敵的,只剩下Beyond樂隊。而隨著Beyond樂隊主唱黃家駒1993年的意外離世,讓四大天王的音樂成就,幾乎成了香港樂壇90年代全盛時期的全部。

香港樂壇的四大天王,在90年代,幾乎對唱片市場形成了壟斷,一方面將香港流行樂壇推向了頂峰,另一方面給香港流行樂壇的發展帶來了很大負面的影響。

在1990年代,四人的歌曲高頻出現于兩岸三地的電台、電視、頒獎禮,對於其他歌手的發展帶乃至給華語流行樂壇的發展來了負面的影響,生存空間被擠壓得很少。

香港樂隊潮開始退卻,許多老牌樂隊解散。就連被譽為譚詠麟接班人的李克勤,連開演唱會都只有寥寥幾人去看,根本沒人肯幫他發唱片,最後淪落到要在tvb做綜藝節目主持人才有機會唱上幾句歌。

四大天王里黎明,一開始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公開表示不喜歡「天王」這個沒有意義的稱號,他認為香港樂壇不是只有四個人,每名歌手也有付出努力,不想讓人以為他們四人雄霸樂壇,而對其他歌手造成影響。

他們四位,也一致表示同意棄用「四大天王」的稱號,並要求樂迷不要稱呼他們為「天王」。但是,當年傳媒仍不斷以「四大天王」的稱號來增加宣傳聲勢。

1994年的時候,內地「搖滾新勢力」在香港體育館演出之前,其成員何勇在採訪中,曾口無遮攔地表示「『四大天王』除了張學友還算是個唱歌的,其他都是小丑」,引發了許多香港媒體和藝人的口誅筆伐。

90年的四大天王樂壇壟斷地位,發展到後期到了非常恐怖的局面。整個90年代,四人壟斷了香港90年代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共舉辦超過1600場個人演唱會,唱片正版銷量破一億張。

香港樂壇四大天王的影響力,迅速波及整個大中華地區和亞洲,風靡至今。四大天王作為香港演藝界代表,參加過眾多官方重要活動,包括1993年人民大會堂義演,1997年香港回歸人民大會堂晚會,2007年香港回歸十周年晚會等,多次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

當時的中國內地人,幾乎都是通過四大天王,第一次感受到了港台流行文化對生活造成的強大衝擊力。

那一時期,也誕生了內地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追星族。歌迷們開始為偶像做出許許多多狂熱舉動。

各式各樣的明星周邊產品開始在市場上出現並熱銷,四大天王的唱片,磁帶、海報、貼紙、卡片均被搶購,而四人的穿著、髮型、聲線等都被無數人模仿。

為了不妨礙樂壇新人冒尖,黎明曾一再向媒體主張取消「四大天王」稱號。他認為「四大天王」這個稱號只電視台的宣傳手法,其他傳媒也跟著認同,此舉不但會妨礙新人冒升,而且會為他們四人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1999年,黎明率先宣布退出香港樂壇頒獎禮,張學友、郭富城、劉德華在不久之後也相繼淡出樂壇,「四大天王」的流行文化現象逐漸冷卻,香港樂壇亦開始進入衰落時期。而「四大天王」的稱號至今仍在華語樂壇廣泛流傳,四人仍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其後,香港傳媒仍想通過推選新「四大天王」,來再造樂壇神話。樂壇大佬譚詠麟,將古巨基、許志安、梁漢文及李克勤四名歌手稱為「新四大天王」。

可惜,時不我與,2000年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得網絡紅人的數量快速增長,大眾的注意力被分散,愛好者被瓜分到各個社群中。加上台灣和內地音樂的強勢崛起,香港優勢地位不再,可以板上釘釘地說,香港可能不會再誕生「四大天王」這類家喻戶曉的跨年代巨星。

當然,在90年代的香港樂壇,也曾經短暫有幾位流行歌手,有發展成第五大天王的潛質。他們分別是許志安、鄭伊健、李克勤和古巨基。

此外,還有一位由台灣殺回香港的香港歌手周華健,推出數張粵語專輯並一度取得極大成功,1995年其人氣、歌曲流行度及唱片銷量達至顛峰。

當時周華健曾被香港傳媒稱為「天王殺手」,兩年間其樂壇成績及受歡迎程度更直追四大天王。只是後來專註國語歌市場,未能繼續在粵語歌市場發力,導致其在港的旋風亦告驟減。

90年代,台灣和內地也仿效香港,推選過四大天王。台灣民間推選的四大天王是:齊秦、王傑(被封為亞洲歌聖)、童安格、周華健(被封為國民歌王)。

內地則將毛寧、劉歡、解曉東、孫楠四名實力唱將,推選為四大天王。

2011年台灣還封過華語歌壇新四大天王:周杰倫、王力宏、林俊傑、羅志祥。內地的網民也有將張傑、華晨宇、周深、薛之謙,封為新四大天王。

然而,無論如何評選,華語樂壇四大天王,或許永遠只屬於那個時代的那四位耀眼之星。

最後,你認為現在的華語流行音樂,誰可以堪當「新四大天王」的稱號,歡迎留言評論。感謝!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