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硬體

固態硬碟怎麼選 固態硬碟選購技巧【詳解】

2020-10-19 01:35:17

  固態硬碟作為一個新興產業,不同於記憶體和處理器等介面頻率標準早日完善的行業, 在介面標準上由於大小不同、尺寸不同導致介面種類也是複雜繁多 。這一現象導致普通使用者在挑選固態硬碟上遇到了很多的苦惱,想挑選一款適合自己電腦的固態硬碟為什麼這麼難呢?

  今天小編根據自己自己平時的積累並不斷完善整理,介紹一下目前比較常用的固態硬碟介面型別。目前能見到的不同介面主要就是SATA、mSATA、M.2、電腦I-E及U.2等。下面我就結合各個介面的效能特點及使用範圍進行介紹。

  1、SATA介面

  SATA介面,這種介面和普通硬碟的介面一樣,常用的固態硬碟都是這種STAT介面。STAT介面分為SATA1.0--3.0。現在市場上主流的介面就是SATA3.0產品的介面,它的理論傳輸頻寬6Gbps。 SATA介面已經不再是新技術了,從2001年推出SATA 1.0到目前的SATA2.0和SATA3.0,已經讓SATA成為主流固態硬碟的主要介面。就目前的使用率來說,SATA介面主要見於桌上型電腦。一些老電腦的主機板,可能僅有SATA2.0,這類介面受最大支援的速度影響,無法完全發揮出固態硬碟的效能,因此一些老爺機或者比較老主機板的電腦使用者,一般不建議升級固態硬碟,除非更換支援SATA3.0的主機板。

  2、mSATA介面

  mSATA介面,迷你版本SATA介面,這種型別的固態硬碟尺寸小巧,單面厚度僅為4.85mm,不會佔用太多筆電內部空間。mSATA介面 的固態硬碟在速度上並不遜色,理論上mSATA將提供跟SATA介面一樣的速度和可靠度。由於體積小巧等優勢,已被越來越多的筆電所使用。

  3、M.2介面

  M.2介面,原名為NGFF介面,它是為超極本(Ultrabook)量身定做的新一代介面標準,以取代原來基於mini 電腦Ie改良而來的mSATA介面。 M.2介面可以同時支援SATA及電腦I-E通道,後者更容易提高速度,一開始的M.2介面使用的是電腦I-E 2.0 x2通道,理論頻寬10Gbps,這也已經突破了SATA介面理論傳輸瓶頸。無論是從小巧的規格尺寸還是更高的傳輸效能M.2都遠勝於mSATA。目前越來越多的主機板廠商也開始在自家產品線上預留M.2介面。

  4、電腦I-E介面

  電腦I-E介面,又稱為M.2的另一面,這樣叫的原因在於 一些廠商直接將M.2 固態硬碟轉接到帶M.2介面的電腦I-E轉接卡中,實現電腦I-E 固態硬碟,由於介面標準一樣,所以效能都一樣。所以我們才說,電腦I-E介面其實是M.2的另一面。 這種電腦I-E介面固態硬碟的介面要比SATA的介面要大,但是比SATA固態硬碟的頻寬要大,在效能和容量上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一般使用者很少用這種介面,這種固態硬碟更多是用在伺服器和大型工業方面應用。

  5、U.2介面

  U.2介面,原來叫SFF-8639,本質上是SATA Express, U.2不但能支援SATA-Express規範,還能相容SAS、SATA等規範 ( SAS 是一種電腦集線的技術,其功能主要是作為周邊零件的資料傳輸) 。 SATA-E物理介面是通過SATA 3.0介面改造的, 它使用了2個SATA 3.0介面和一個只有4pin針腳的mini版SATA介面組成,其中小介面只能接入電腦I-E線,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保持向下相容,因為目前SATA E硬碟的數量實在是太少了。

  目前主流的固態硬碟介面主要有這些,從價效比以及技術上的成熟度來說,SATA3.0介面佔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絕大多數臺式電腦與主流筆電都直接採用SATA介面,相容傳統的機械硬碟與新的固態硬碟。M.2介面的強勢崛起,相信在未來M.2也會佔領固態硬碟市場。大家在選購固態硬碟時一定要注意自己電腦硬碟的介面,多瞭解多諮詢選擇一款適合自己電腦的固態硬碟,體驗非一般的感覺。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