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硬體

ASUS ROG-STRIX-RTX3090-O24G-GAMING 評測

2020-10-07 09:03:49
序言
        在GeForce RTX 3080發售一週之際, 旗艦級的GeForce RTX 3090也正式投向市場. 作為重啟」90」級別命名的新一代旗艦, RTX 3090同樣採用Ampere架構中的」大核心」——GA102 GPU, 相比RTX 3080, 在核心保留更完整的處理單元規格和特性的同時, 更是搭配了更大更快的24GB視訊記憶體. 無論從規格配置風格還是官方宣傳導向, RTX 3090都更像是TITAN 系列的繼任者, 當然, 指導售價同樣如此
        而ASUS華碩為RTX 3090首發所主打的, 也是其顯示卡常規系列中最高階的ROG Strix系的超頻版: ASUS ROG-STRIX-RTX3090-O24G-GAMING (ROG Strix RTX 3090 Gaming 24GB OC), 也就是本篇評測的主角.


序言
        在GeForce RTX 3080發售一週之際, 旗艦級的GeForce RTX 3090也正式投向市場. 作為重啟」90」級別命名的新一代旗艦, RTX 3090同樣採用Ampere架構中的」大核心」——GA102 GPU, 相比RTX 3080, 在核心保留更完整的處理單元規格和特性的同時, 更是搭配了更大更快的24GB視訊記憶體. 無論從規格配置風格還是官方宣傳導向, RTX 3090都更像是TITAN 系列的繼任者, 當然, 指導售價同樣如此
        而ASUS華碩為RTX 3090首發所主打的, 也是其顯示卡常規系列中最高階的ROG Strix系的超頻版: ASUS ROG-STRIX-RTX3090-O24G-GAMING (ROG Strix RTX 3090 Gaming 24GB OC), 也就是本篇評測的主角.


產品規格
RTX 3090採用了以後綴300的準完全版GA102核心GA102-300, CUDA核心數量達到驚人的10496, 但標稱的核心頻率相較於RTX 3080小幅下調, 視訊記憶體則擁有完整的384bit位寬以及24GB的超大容量, 並進一步提頻使速率達到19.5Gbps. 原廠版本(即Founders Edition)的RTX 3090同樣使用了全新的12pin電源介面. 此外RTX 3090還保留了NVLink介面支援, 提供SLI支援.


而本次評測的ASUS ROG-STRIX-RTX3090-O24G-GAMING作為ASUS常規系列的頂級款, 更是將標稱的GPU Boost頻率提高到了1860MHz, 設定預設390W的功耗牆並搭配了三個傳統8pin PCIe電源介面. 系列傳統的雙模式BIOS設計仍舊保留, 分為效能模式和靜音模式, 兩者僅風扇調速策略有所區別.


GPU-Z資訊圖(左為效能模式, 右為靜音模式, 下同):


預設功耗牆設定為390W, 最大可解鎖至480W.


測試過程中檢測到的實際最大GPU Boost頻率可達2055MHz.


產品解析
正如同NVIDIA指定板卡商需要在包裝上以統一視覺樣式的包圍標註,七彩炫麗的「敗家之眼」背景圖同樣是屬於ROG Strix的統一且醒目的標識.


內層包裝盒封面仍是沿用多年線條紅底的Strix Logo.


附件:安裝手冊, 感謝信, 帶ROG Logo的魔術紮帶, ROG Strix的收集卡牌(才四顆星), 可安裝於顯示卡背板上的ROG Logo飾板和一個小尺子掛件.


尺子為PCB材料, 據說最初是想做成類似M12A主機板上需要讓玩家從板卡本體上手動掰下來的設計, 最後考慮可靠性還是作罷了. 上面也印有華碩總部的座標, 電路圖符號等裝飾資訊.



顯示卡正身.


本代ROG Strix顯示卡採用全新的外觀設計, 使系列自GeForce 10系以來的多年不變的造型終於作古. 融入大量的斜切線條的設計能更好地與近兩年ROG和ROG Strix主機板搭配.


背板設計並未與正面風格割裂.


參差的衝壓條紋在切合整體設計風格的同時對散熱效能也有些許益處.


分割線位置的灰色裝飾框上的ROG完整文字版本標識.


GPU背面位置留出主散熱器固定背框.


尾部的透風式設計, 預留額外的風扇介面. 此外還能將附件中的」敗家之眼」飾板拼裝在此處.


要說本代顯示卡上老黃沒有強制要求背部與頂部必須雙雙標註GeForce RTX的標準字型標識應該沒人會信吧.


頂部的雙BIOS切換開關亦是系列特色. P Mode和Q Mode分別對應效能模式和靜音模式的縮寫.


輸出介面方面仍然比標準配置多附加一個HDMI 2.1介面. 形成三個DP1.4和兩個HDMI 2.1的陣容.


頂部. 正所謂「人為了漂亮什麼事情都幹得出「. 本代ROG Strix顯示卡在散熱壓力極大的情況下仍然冒險地增大了裝飾框的面積.


頂部GeForce RTX的標識字型被中置於的獨立的梯形狀標牌上.


靠外側則是一整排RGB燈條, 配有與整體裝飾相合的斜切透光.


預設的流光式燈效. 不得不說即使在這個已經充斥光汙染的時代裡, 這代ROG Strix顯示卡的燈帶設計仍然具備足夠新鮮感與震撼力. 但有得也有失,頂部的GeForce RTX標牌, 光條中央的ROG Logo, 以及背板與正面位置均沒有其他燈光裝飾.


三個8-pin PCIe電源介面.


新版的NVLink SLI連線介面.


底部. 中框同樣佔據了不小的包圍面積.


封閉式的尾部, 搭配斜線底紋的ROG Logo裝飾字. 在中框上預留了標準顯示卡支架固定孔位.


全新設計的三顆9cm連框式扇葉的風扇. 兩側為11扇葉規格.


而中置風扇採用13扇葉, 且轉向與兩側風扇相反以優化風道. 風扇在兩種BIOS下均支援停轉, 最低轉速1000RPM.


極具層次感的外殼造型設計.


左下角的Game On標語和華碩總部的GPS座標標識.


右上角外框的ROG Strix標識字樣.


ROG Strix系列的萬國文裝飾也融入了灰色外框的底色中.


顯示卡長度約32.2cm.


高板型設計, 自擋板尾端起總高度約15.5cm.


總厚度約6cm. 正面即接近完整三槽位厚度(官方的說法為2.9槽設計).


分解.


主散熱器搭配7條6mm熱管. 主散熱器直接覆蓋GPU核心, 正面的視訊記憶體顆粒以及半數的供電模組的重發熱元件.


大面積的鍍鎳銅底同時覆蓋GPU核心與正面的視訊記憶體顆粒. 熱管排布覆雜但相當合理. 


熱管近底座位置額外加工了形狀使排列和接觸更為緊密. 


為了增大規模,傳統設計中段的空間也填補了散熱片.


針對PCB正面元件高度避讓的散熱片.


以加固作用為主的中框.


同時也擔任另一側供電MOSFET散熱片的散熱工作.


背板內側.


背部視訊記憶體位置和供電模組元件對應背面位置貼有導熱膠.


PCB正面. 高板型的非公版設計.


背面.


GPU為RTX 3090對應的GA102-300.


美光最新的GDDR6X視訊記憶體顆粒,單顆8Gb 32bit,因此需要在正反兩面配備24顆才能組成24GB的總容量, 速率上相較於RTX 3080提高到19.5Gbps.



合計22相供電.



兩組MP2888A主控.


每相搭配的MOSFET為TI CSD95481RWJ(18相)和Onsemi NCP303151(4相)



尾部預留額外的標準4-pin PWM風扇介面也是ROG Strix系列的老傳統了, 無論是改水冷還是連線機箱扇使其配合顯示卡溫控都有不錯的實用性.


板載裝飾燈主控.


測試平臺
顯示卡:ASUS ROG-STRIX-RTX3090-O24G-GAMING
CPU:Intel Core i9-10900K @ Up to 5.40GHz
主機板: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記憶體HyperX Fury DDR4 RGB 32GB (2x16GB) 3733MHz @ CL19
硬碟:Samsung PM961 256GB
電源:Seasonic PRIME ULTRA 850 TITANIUM
機箱:Corsair 760T
散熱:Corsair H80i v2 + Noctua NF-F12 industrialPPC-2000 PWM(CPU)
       Noctua NF-A14 FLX x2(機箱前置)

驅動:NVIDIA Display Driver v456.38 WHQL
系統:Windows 10 Version 2004 64-bit
軟體:GPU-Z 2.34.0
       3DMark 2.13.7009
       Furmark 1.21.2

CPU散熱器風扇與機箱風扇定速在約550RPM.
測試環境圖:


效能測試
        測試項目和流程沿用以往評測的項目與流程方式,為節省篇幅,結果以列表成績彙總.
        測試卡以預設的功耗,頻率和風扇設定設定運作.效能測試為3DMark標準六件套,分貝計置於機箱尾部近顯示卡處取大致讀數(約有1dBA波動誤差),功耗計插座取壓力與待機測試中近穩定狀態的大致讀數(約有5~10W波動誤差).
        表內額外增加了顯示卡標稱的頻率設定和功耗牆設定,風扇起轉後最低轉速讀數,以及測試中實際檢測到的最高核心加速頻率等資料供參照對比. 


        這一次雙模式的設定還是出現了略明顯的效能差. 在這款顯示卡極為激進的頻率設定面前, 為控制RTX 3090本就爆炸般的發熱和功耗也會因散熱條件和環境有了更明顯的波動.
        這一點在Furmark滿載壓力之下亦有體現, 雖然兩組模式在運行約10分鐘時的平均核心頻率都大約在1235~1240MHz, 但實際的波動遠大於RTX 3080的表現, 幾乎會反覆在900MHz至1500MHz之間的多檔頻率之間跳躍. 在運行約10分鐘後功耗插座的讀數趨於穩定, 測得整機功耗均大約485W左右. 散熱表現上, 靜音模式在Furmark壓力下仍然能在大部分時間都將轉速壓制在1500RPM的靜音甜區內, 而效能模式則接近於1900RPM, 噪聲也變得更為顯著.
        而待機時的測試同樣有一些」意外」, 在維持GPU-Z啟動的情況下, 就始終無法觸發風扇停轉機制. 因此這一次待機時GPU溫度均能被逐漸吹至28℃. 而在靜音表現上, 即使是1000RPM的轉速完全被環境和已經極度壓低的機箱與CPU散熱所掩蓋.

RTX 3090 vs. RTX 3080效能測試
        雙倍多的價格能否帶來接近雙倍的快(xing)樂(neng)呢? 下面以效能模式的ROG-STRIX-RTX3090-O24G-GAMING作為RTX 3090的代表, 對照才完成的RTX 3080的首發測試的成績來一看究竟. 
        測試項目包括傳統的3DMark六件套,以及近年的7款自帶Benchmark的知名大作,在預設或自定的最高特效設定下,於1920×1080(FHD),2560×1440(QHD)和3840×2160(UHD)以及開啟DLSS的3840×2160(若支援)的不同解析度下,其自帶Benchmark測試結果中的平均FPS或評分作為對比.


        頻率的波動, 平臺的瓶頸, 以及測試遊戲自身的對視訊記憶體的需求量等因素, 都使RTX 3090在這些項目中無法與RTX 3080拉開差距. 大量的FHD(1080p)和QHD(2K)環境下幾乎只剩誤差級的差距, 即使是偏過載的UHD(4K)或者重光追環境下也鮮有顯著提升. 但考慮到RTX 3090與RTX 3080之間核心規格差別幅度, 以及倍增的視訊記憶體容量尚無用武之地的背景, 這樣的結果也在情理之中, 想要在遊戲裡獲得更大的差距, 除了繼續暴力拉高解析度或者抗鋸齒等級外, 或許還得寄希望於隨次世代遊戲主機而來的新一代遊戲陣容了. 此外由於硬體規模的擴張和功耗牆的放寬, 實際功耗進一步被大幅擡高, 且還不僅限於單一的Furmark壓力測試之中.

總結
        儘管RTX 3090是冠名為GeForce的遊戲卡, 並且相比RTX 3080擁有更完整的核心, 更大的視訊記憶體, 以及NVLink SLI帶來的可疊加效能的擴展性,但在本世代主機對應的遊戲陣容以及當下的PC平臺的環境下, 這些優勢已經很難再繼續轉化到遊戲效能表現上. 這也難怪NVIDIA在宣傳RTX 3090時開始強調起了其能在DLSS的8K解析度下具備遊戲可玩性的特點.  與此同時, RTX 3090更大的功耗和發熱無論是對於顯示卡本身的效能釋放,還是使用者構建整機運行環境都有了更嚴苛的挑戰,考慮到RTX 3090相比RTX 3080倍增有餘且逾萬元的起售價, 短期內在遊戲和娛樂領域並不能獲得與之相匹配的回報, 其更多的價值還是會體現在深度學習等專業應用中.(PS,有論壇會員@panzerlied提供線索,"3090並沒有之前泰坦的半速OpenGL,所以不能作為工作人士選擇的半專業卡。")
        回到此次測試的ASUS ROG-STRIX-RTX3090-O24G-GAMING上, 作為ASUS顯示卡常規陣容中的頂配系列, 此次在ROG Strix系列顯示卡上所採用的全新外觀設計與裝飾RGB燈光效果, 在外觀上著實驚豔了一把. 而在RTX 3090陣營中, 這款型號作為超頻版本, 也以1860MHz的超高標稱頻率和最大可解放到480W功耗牆的BIOS設定, 兼顧了開箱即用的普通使用者還是喜歡挑戰超頻的硬核玩家. 與系列風格相承的高效能散熱器在進一步提高規模並搭配全新規格的雙向旋轉的風扇設計, 使溫度和靜音都能控制在合理良好的程度下. 當然還有像多附加一個HDMI 2.1介面, 提供額外板載風扇介面供改裝水冷或改善機箱風扇溫控等常規附加特色, 在外觀, 效能和功能三個方面全面具備競爭力.

ASUS ROG-STRIX-RTX3090-O24G-GAMING 官網連結:https://www.asus.com.cn/Graphics-Cards/ROG-STRIX-RTX3090-O24G-GAMING/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