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從前的我們》影評:愛情是一種幻覺

從前的我們影評

不知不覺整個五月就這樣過去了,我沒有更新,兩份工作讓我有些措手不及,每天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擠不出空隙,感覺高估了自己。

我負責運營的其中一個號,定位特別垂直小眾,領導可以說完全不重視,以往的歷任編輯也大多敷衍了事,在我入職之前,閱讀從未上萬。上個月,我在這個號上寫出了一篇10w+的文章,忍不住為自己鼓掌。

員工大會上我拿到了獎金,被熱切的HR敦促發表「得獎感言」,我只說了一句,「好好幹吧」,同時在心裡默默覺得「在座各位都是垃圾」。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是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小心思,支撐著人繼續做自己在做的事情。

言歸正傳,今天主要是向大家推薦我最近看的一部電影。

《從前的我們》,豆瓣評分8.7

雖然被很多電影公眾號冠以「年度最佳愛情片」「45年相愛相殺」「法國人的愛與性」這樣聳人聽聞的標題,這部電影到現在標記「看過」的,還是不足3000人,也許大家都很忙吧。

看完之後,我花了很長時間來想,到底應該怎樣形容這部電影,但說實話,我到現在也沒想出來,所以只能竭盡所能,描述我觀看時及觀看後的感覺了。

電影的開頭是一場葬禮,棺材裡躺著的是一位著名作家,許多不相干的人為他痛哭流涕,曾與他共度大半生的前妻卻面無表情。

一位傳記作者找到前妻,想從側面了解這位作家的傳奇生涯,卻從前妻口中,得知了一個又一個足以驚動世人的大秘密。

(從這裡開始會有大量劇透)

如果把影片劇情上的一些關鍵詞,用時下流行的網絡小編語氣羅列出來,應該可以說是相當有噱頭、有看點了,拍網大一定賺錢。

「女子為追求心上人,竟勾引男方親哥哥」

「妻子分娩,他竟然在和別的女人啪啪啪」

「擔憂丈夫對自己失去興趣,她在孕期染上毒癮」

「作家寫書影射生母,逼親媽跳樓自殺」

……

那些整天把「三觀」掛在嘴邊的人,估計看不完全片,就會七竅流血原地爆炸。

你可以說這部電影堆砌了一段情感的多種可能,也可以說愛情本身就是一種幻覺,很多時候與所謂的「真實」毫無關聯,我更傾向於後一種。

女主形容自己第一次見到男主時,覺得他身上「散發一種天然的魅力」。

而在我這個觀眾眼裡,對方只不過是個不成器的、頭髮亂糟糟的、自以為是的、喝醉了的文學青年,女主對他完全是「色迷心竅」。

男主初識女主時,告訴朋友自己覺得她「太高」,「太懂文學」,向心理醫生透露,她的強大會「削弱自己的男性特徵」,不願和她產生太多交集。

所以一開始,這是一段看起來女主佔下風的關係,而女主一點一點征服男主的過程,在這部章節體的電影中,佔了十四章(含尾聲)中四章的篇幅。

為了得到男主,她的策略包括吻男主的朋友、睡男主的哥哥、頂撞男主的父母、忍受男主糟糕的床技、以要帶男友見父母為由擠走男友的砲友……幾乎是連哄帶騙才當上男主的正牌女友。

當然了,這些策略說起來也都是營造某種幻覺,假裝「我沒那麼在乎你」,假裝「我很有趣,而且是你喜歡的那種有趣」。

好不容易忍辱負重上位,憑藉自己的才華扶持男友登上作家圈一把手,卻依然要面對男主的水性楊花拈花惹草。

自己生頭胎時,她的丈夫卻在和書迷亂搞。

以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日子就會好過,男主卻開始嫌她「無趣」。

女主回憶,自己是因為「一直擔心他會離開自己,所以愛了他很久」,也是這種對方比自己優越的「幻覺」,支撐著她忍受他不堪的一切。

斗轉星移,權力關係倒置,男人開始顯老,女人卻越發氣質出眾。這個心理上從未斷奶的大齡兒童,開始嫉妒妻子的美貌,陰陽怪氣地為妻子準備了一份「生日禮物」……

也許所有的幻覺都在這一刻崩塌,那個曾粗魯地掛斷她電話的英俊男子,用絲巾蒙住她雙眼領她共舞的浪漫愛人,早就在時光裡灰飛煙滅了,雖然我們往往只能看到我們想看到的東西,但當現實非要踩在你臉上時,好像除了轉身離開也無計可施。

然而故事到這裡還沒有完,遠遠沒有。

片子我是上週五看的,剛結束了一週的兩份工作,睏得要死,原本只是想隨便看點什麼放鬆放鬆,所以挑了新出資源的片子裡豆瓣評分比較高的一部。兩個小時的時長,我有很多次想暫停去瞇一會兒,卻被峰迴路轉的劇情走向勾著,一邊打哈欠一邊往下看,一直到片尾曲播完。

托兩位主創的福(影片的男主也是這部電影的導演,他和女主共同完成了劇本),在關於這部電影的某一種幻覺中,這個故事是活的,而我是死物,在那兩小時裡,時間只從我身邊經過,並不會產生任何後果。

寫這篇文章花了我兩小時的時間,和電影的時長差不多。寫到這裡的時候,我想到了我關於這部電影觀感的形容,當然,也有可能是另一種幻覺。

想象你一點一點地往氣球裡灌水,直到某一個節點,氣球裡的水超過了乳膠伸展的極限,氣球爆炸,水花滋啦濺你一身,然後你把氣球拎起來,看到裡面還有殘存的水,順著你的手流下來,然後想象你就是那個氣球。

我貧瘠的語言無法到位地描述這種平緩累積之後突然釋放的震撼,也許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感受,那……也沒辦法。

回頭想想,女主在回憶過往時,明顯有意向傳記作家粉飾了一開始自己完全處於下風的那一段,也許是為了在外人面前保留一點尊嚴,也許只是為了讓自己更好過一點。

明明是對方只想來個一夜情,卻非說成是「一見鍾情」。

明明是對方還沒來得及脫褲子就醉得不省人事,卻說成是「你要學會抵抗男人的獸性」。

男人死了,他們的關係當然也蕩然無存,但這些幻覺留了下來,而且也許比當時要更令人著迷。

然而對於傳記作者來說,這次對話中出現的眾多「大新聞」裡,最具有爆炸性的並不是大作家的淫亂性事,而是那些為他贏得巨大聲望的作品,作者另有其人,甚至連讓他一戰成名的獲獎作品、他的名字,都有弄虛作假之嫌,人們眼中的大作家,也不過是一種集體幻覺。

「我跟你說的這些,你一個字都不能寫,就算寫了我也會否認」,選擇性地抖完包袱之後,阿德爾曼夫人輕鬆地說。

「可讀者有權利知道真相!」傳記作者抗議道。

「讀者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我只需要一個讀者,那就是我愛的男人」。

在我看來,這不是什麼女權電影,也不是什麼情感大戲,而是在講述一個牛逼的人如何從容不迫地和她的幻想、和她觸手可及的世界相處。她的真實是唯一的真實,她的幻想與他人的幻想完全無關,這種高度提煉的從容不迫使女主莎拉這個角色幾乎帶有一種傳奇性。

我並不想評論她的價值觀或是選擇,藉由這部電影「看」這個角色,已經給我極大的滿足感,也許還滋生出了一些瞻仰般的崇敬。其實要我說,在這段看起來是「倒追加倒貼」的關係裡,女主比男主實在強太多,《從前的我們》的片名,「婦」應該擺在「夫」前面。

如果愛情本身就是一種幻覺,那麼愛情的美好程度、強烈程度,跟構建這種幻覺的人的幻想能力必然是直接掛鉤的,更唯心一點來說,你允許自己多純粹,你的愛情就會有多純粹,生活、工作也是一樣。

說起來,最近炒得很火熱的崔永元手撕范冰冰事件,也給我類似的感覺。

我小時候也許也崇拜過這個一臉壞笑的叔叔,聽說他後來過得很慘,但只在近期嘗試炮製熱點文章時,才仔細看了他過去和現在的一些事。

「我就是要公報私仇,我不想當什麼民族脊梁,我就想當個好丈夫,好爸爸」,且不論他的做法正當與否,我也無意站隊,只是相比對得起xx對得起x,對得起自己的人,更讓我佩服。

《從前的我們》的最後,傳記作者問莎拉,「既然你不讓我寫,又為什麼要告訴我這麼多?」

「因為想知道真相的人,都很努力啊」,她有所保留的「爆料」,是一種傾訴,或是一種施捨,再或者,只是無所謂,也都是別人的難題了。

自我的極致,是既能內心強大到足夠應對所有質疑,又能在能力範圍之內只做能說服自己的事。

與諸君共勉,晚安。

如果這部電影被我形容得不好看了,請原諒我,因為真的很好看。

要資源可關注「電影渣」,後台回復片名吧。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