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拾光人生》影評:論攝影風格、敘事節奏、情感共鳴如何抵消看似老套劇情的影響

拾光人生影評

Netflix 一直是玩劇情的高手,但不算是個偉大電影製作的推手。網飛電影口碑崩壞的很多,不一一列舉,我個人還算比較喜歡的一部是《無處為家》,融合了黑色幽默、諸多荒誕元素,整體氣質詭異、獨特、不可言說;沒想到這部 Kodachrome 也帶給了我很多不同的感受,有一些震撼,一些驚喜,當然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很多朋友看罷可能會覺得劇情過於 predictable 和略有老套,但毋庸置疑的一點是,它絕對不乏味,如果你有過一些在與父親交往時的不愉快經歷,那《拾光人生》能為你帶來的很可能是無盡的感慨和一點眼淚。

我們判斷一個電影是否是佳作的標準可以很簡單:不必在每個方面都做到完美,只要在某一方面能夠做到絕佳,或者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或者能夠觸碰到觀眾的內心引起共鳴、共情、和深度思考,某種程度上就可以列為佳作。對於這部沒有觀影難度的電影來說,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欣賞製作班底的諸多藝術安排、並認真投入到劇情中。

《拾光人生》是基於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改編而成。

那麼究竟這部故事情節簡單但十分強大的電影,是如何逆轉看似老套的劇情,通過獨具一格的論攝影風格、敘事節奏、情感共鳴來成為一部佳作的呢?

首先分析攝影風格。

片子從頭至尾,畫面的色調高級,構圖保持了很高水準。

令人驚喜的色調突變

其實主要的三個角色就是唱片業經理兒子 Matt Ryder(主業是喜劇演員的 Jason Sudeikis 飾演),知名攝影師父親、癌症晚期患者 Ben Ryder(西部世界 William 晚年扮演者、老戲骨 Ed Harris 飾演),和父親的護工/助理 Zooey Kern(漫威猩紅女巫扮演者)。

男主Matt在姑姑家的臥室 不經意展示的布景顯示諸多細節

這個臥室也是主要取景地之一,男主 Matt 在唱片業工作的人設豐滿過程、童年經歷、Matt 和 Zooey 音樂品味的娓娓道來,以及男主性格另一面的展現、男主在談及音樂時的從容淡定專業、Zooey眼中第一次對他閃現了光芒,都是在這個小小的臥室中。

叔叔家的 Dining room: 與角色頸部保持平行 畫面有重點 便於觀眾注意力容易集中於演員微表情、Ben微微駝背的體態等主要細節

本部電影固定鏡頭比較多,所以構圖上來講更容易調動審美感官。從一個看似普通的畫面:

進化到一個近乎構圖完美的畫面就在幾秒鐘的時間,隨著Ben的向前行走:

影片主要交通工具與矛盾衝突發生地:紅色敞篷車,顏色選用也是有講究的

類似的畫面還有很多,歡迎大家截圖後上傳到影片圖片詳情頁。

其次,就是整體劇情進展的有序節奏。

【Spoiler Alert: 以下開始涉及關鍵劇情劇透】

電影前50分鐘,製片組不遺餘力地塑造諸多劍拔弩張的場景。

Ben 身體不適,Matt的眼神中尚且看不出太多關切,更多還是冷漠

轉過來看Ben:

這一眼冷冷的目光後,隨即(近乎是摔)關上了衛生間的門

諸多複雜的眼神不勝枚舉:

Ben 的弟弟,在 Matt 13歲後撫養其成人的舅舅發現自己的妻子曾經和自己的哥哥有過一夜情時

當然,這些劇情主要塑造的就是一個令常人無法忍受的藝術家、攝影師、總在捅別人傷疤、不在乎 family value 的 grumpy 老男人 Ben 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一個鏡頭標誌著衝突開始化解。

第50分鐘:Ben 第一次展露笑容,源於拍攝到一張自己喜歡的照片

觀眾會不由自主地觀察到這個細節,並開始進入到導演的圈套中:開始思考這個藝術家在事業與家庭的天平上的搖擺,也是逐漸調動觀眾對 Ben 的好感的開始。但導演自然不會直接製造這個套路,隨後三人去到 Matt 需要簽約的樂隊的現場,努力爭取他們的合約,但為了維護自己父親的尊嚴,合作告吹,被公司開除,但 Ben 也沒有表示絲毫的感激。

此後的劇情節奏可以從以下的時間軸略窺一二:

1:17 在醫院 Ben 第一次哭,開始向兒子道歉,但不乞求原諒,並說出我愛你三個字。 其實很多中國式的父子/親子關係就是:雙方互相不理解,都在等著對方的道歉,但從來不會說出我愛你這三個字。而這個頑固、執拗的老頭,終於在病床上被自己兒子的一路陪伴感化,也是感知到了自己所餘時間不多了,任何任性都必須到此為止,不然將來就沒有機會了。其實是一個催淚點。

1:21 催淚點一過,兩人立刻開始開玩笑,給人會心一笑和暫時的放鬆。

1:26 二人終於到達位於堪薩斯州的洗相片的目的地,Ben 在眾人包圍中,說出了如下的話,Matt期間崇拜並驕傲的目光給了多個鏡頭。

We’re all so frightened by time, and the way it moves on, the way things disappear. But that’s why we’re photographers. We’re preservationists by nature. We take pictures to stop time, to commit moments to eternity. Human nature made tangible. About as good a definition of art as any, I guess.

1:29 擺弄著相機,Ben 坐在 motel 房間的凳子上,最後一句話是問 Matt "Do you hear that?「,彷彿聽到了上帝的召喚,隨即坐著頭一沉,便溘然長逝。(但畫面和台詞轉到了尚未發現並繼續和父親說著話的 Matt,此處這樣的處理也是比較克制的,不強求探討死亡造成的悲傷,更多是營造一種無奈但卻震撼人心的氛圍。)

Ben 去世前的最後鏡頭:伴隨著夏季蟬鳴,一句 Do you hear that? 便是最後告別

1:30 隨著 Graham Nash 的一首 Wounded Bird(Ben 曾經給 Matt 當做安眠曲的曲子)的旋律響起,在諸多專業攝影師的眼睛與相機的雙重注視下,Ben 的遺體被抬出 motel。

以上時間軸,主要是電影後半場關於 Ben 的有序的節奏進程。有觀眾認為接近越結尾,越容易來得倉促,前期的人物塑造、衝突製造也容易出現後勁不足的問題(即坑沒填好),但通過後半場按分鐘逐個記錄來看,以3-5分鐘為節點的情感變化點非常有節奏,不顯得密集倉促,也不會對時長造成壓力,總體來說剪輯師對這點的把握還是比較可圈可點的。

最後,就是情感共鳴的塑造。

終於到了研究人物心理和感情的階段了。Ben作為時而蹦出一句人生哲理的老人,活完了具有挑戰性的一生,投身於事業中並創造了偉大的成就。Matt 作為一個共情心很強的人物,潛意識裡和行動上(除了影片開頭)始終有主動改善父子關係的願望和 endeavour / attempt / efforts,更代表普通人,比如我們;而那些多存在於藝術家們心中的痛苦與敏感複雜的感情,注定了 Ben 要承受更多、思考更多。正如他所說,happiness 對藝術創作是無用的。這也註定了他會度過孤獨、不被理解的一生。

Matt 在機場面對沖印出來的照片悵然若失,心中的遺憾、悔恨等情感複雜交織

這段臨終前的父子公路旅行,滿足了他最後的願望,即使他已經在拿到沖印的膠片之前溘然長逝,但他留給兒子 Matt 的,是對自己家庭生活重新燃起的渴望、對愛別人的能力的 reclaim,對擁有一顆更 open 的心靈的懼怕的克服。

除此之外,電影描繪的還有膠卷業的沒落帶給人的悵然若失、時光飛逝之感;這與父子親情持續幾十年的矛盾、誤解、隔絕,到最後的和解相輔相成,隨著 Matt 觀看 Ben 想要千里迢迢 cross half the country 打印出來的竟都是自己童年時的照片,預計觀眾的情感共鳴終於將到達頂峰;這一切融合在一起,擊碎了許多觀眾內心的最後一道牆。

結尾處,Matt 和 Zooey 並肩站在幻燈片前,看著 Ben 留給 Matt 的童年記憶

筆者認為,Zooey 代表著陪伴他歷經父親的最後旅程和對過往的和解、再一起走向將來的人。這一瞬間,就是過去和未來交織在一起的瞬間。也是劇情中的一位關鍵人物,不同意認為這個角色顯得多餘的論斷。

綜上所述,其實電影講述的就是一對父子的《你一生的故事》。Everything is so predictable yet so touching. 即使我隨著劇情的深入,逐漸猜到了後續的幾乎所有劇情,但看到攝像對鏡頭語言的展現,看到剪輯師對敘事節奏的把握,感受到了這一切情感共鳴,使得《拾光人生》總體上瑕不掩瑜,仍然稱得上是一部佳作。

導演雖然年輕,但已經能看出頗具潛力;Ed Harris 老戲骨為影片整體增色太多,眉宇之間、一走一動都是戲,Elizabeth Olsen 的演技為奧爾森姐妹又增加一部不錯的作品,Jason Sudeikis 在劇情片的嘗試也證明了更多轉型的可能,畢竟他對角色性格的整體把握功力還是不淺。恭喜也慶幸 Netflix 沒有把這部我一直很期待的電影拍糊。希望能夠看得到這位加拿大新人導演 Mark Raso 未來的更多作品。

最後配上一幅芝加哥鏡頭

第一次寫系統性的影評,有很多細節可能不夠完美,還請讀者朋友多多見諒。此外也對影片裡涉及的內容做了選擇性的分析,比如結尾的照片展示,我希望能夠讓讀者自己去感受,就像導演也為「潛在的照片展覽「留白了一樣。希望讀者朋友們能通過我的梳理和分析得到一些獨特的啟示。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