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壞事大飯店》影評:的幾點事件分析

壞事大飯店影評

時間線

在分析《壞事大飯店》之前,我們首先得來確定一下電影的時間線,其次才能進行更好的分析。

在影片的第25分鐘,電影鏡頭對準了酒店櫃台上的電視,電視中正在播放著記者向政府人員提問的片段。

而這位政府人員正是大名鼎鼎的尼克鬆,片中記者稱他為Mr.President(總統先生),尼克松在1969年才就任美國總統,由此可以根據此片段推斷《壞事大飯店》的時間線至少是1969年及1969年之後的。

當時他們正在討論的正是令酒店小哥飽受煎熬的越戰問題,越戰於1975年結束,由此又可以將其時間線縮短到1969年~1975年之間。

外網上有慧眼識珠的網友指出,電視上的畫面是1969年1月27日的尼克松電視採訪內容,符合上面的推論。

在當時,美國內憂外患。

國外有越南的戰爭衝突,而國內反戰爭議不斷。

在《壞事大飯店》畫面中電視採訪的短短幾十秒中,記者就正在向尼克松提問越戰休戰的可能性。

雖然尼克鬆巧妙地迴避了這個問題,但在當年美國的確也對此進行了嘗試,與南、北越等勢力在巴黎舉行四方會談,尋求談判解決問題的途徑,以實現「光榮停戰」,只不過最後雙方分歧嚴重,並未取得任何成果。

膠卷中被暗指的大人物是誰?

電影的時間線既然已經確定,那我們現在就順勢來分析一下片中的一個最大謎題:

「膠卷中被暗指的大人物是誰?」

很多人第一時間聯想的人物就是那位被暗殺的肯尼迪總統,畢竟他的被殺事件是如此轟轟烈烈,而且片頭酒店牆上出現的瑪麗蓮·夢露照片也似乎意有所指(肯尼迪曾與瑪麗蓮·夢露傳出緋聞)。

但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首先,前面已經確定電影的時間線是在1969年,尼克鬆剛剛當上總統的日子,然而肯尼迪卻是尼克松的前前屆總統,他是在1963年11月22日時被暗殺的,中間整整隔了近6年。

而酒店小哥也說了,他拍攝那捲膠卷的時間是在去年,即1968年。

肯尼迪總統在1963年去世,又怎麼可能在1968年的某家酒店出現呢?

所以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根據片中現有的線索,我們來合理分析一波:

根據小哥的台詞,我們可以推測出,該人物在1968年時曾來過這家酒店。

根據艾米麗妹妹羅西的線索,我們又可以知曉,這位大人物在離開酒店之後,比利李一夥人來到酒店之前就死了。

所以我們的範圍基本可以合理的縮略到,膠卷中的主角是某個在1968年或1969年去世的美國大人物。

那麼符合此要求的大人物到底是誰呢?

答案似乎就很明顯了:

馬丁·路德·金

這位曾發表過《我有一個夢想》、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於1968年4月4日在孟菲斯市洛林的汽車旅店被種族主義分子刺殺,符合以上時間線的要求。

而且在馬丁·路德·金的身上也曾發生過類似於電影中的事件。

當時馬丁·路德·金得罪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第一任局長胡佛,被胡佛偷偷指派FBI探員進行追蹤調查,他們無意中發現了馬丁·路德·金挪用公款進行嫖妓的事實,不論是巡迴演講,還是領取諾貝爾和平獎,在旅途的酒店中都是妓女相伴不止。

而FBI也用錄音帶記錄這些「靡靡之音」,以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SCLC) 的名義寄給了馬丁·路德·金的夫人,導致馬丁·路德·金憤憤不平地說:「這一定又是埃德加·胡佛的手筆!」

當然,FBI至始至終也沒有扳倒馬丁·路德·金,他仍是關於美國黑人運動最強有力的注釋。

而這也恰恰符合了小哥說的「上頭想要他的把柄,他們真的想扳倒他。」的台詞。

畢竟打倒一位敵對、「暴動」的精神領袖的效力遠比打倒一任自己人的總統大得多,不是嗎?

3. 查爾斯·曼森

電影後半段有段重頭戲,正是克里斯·海姆斯沃斯所飾演的比利李的秒殺式出場,而這個角色完全就是基於著名殺人魔查爾斯·曼森而虛構的角色,不論是穿著打扮,還是荼毒少男少女建立邪教、聚眾洗腦的行為皆與查理·曼森如出一轍。

片中艾米麗的妹妹羅西就是被比利李誘導的一員。

但透過羅西我們又看到了更多關於曼森的呼應

(1)悲慘家庭

艾米麗在被FBI探員打了一巴掌之後,她回想起了小時候被父親打的經歷,而這段短短二十多秒的回憶片段也帶來了大量的信息:

首先便是艾米麗和羅西悲慘童年的呈現,她們的酒鬼父親經常亂打人,而且更要命的是,這位酒鬼父親似乎還有點戀童傾向,在喝醉酒之後,就會大喊「羅西哪去了?」。

在這個時候艾米麗就會趕快把妹妹羅西叫起來,讓她躲藏在床下不要出來。

這似乎就照應著曼森的童年,因為在他小時候,他就被媽媽帶去阿姨的家中托養多年,而姨夫是個變態,經常性地凌辱曼森,將他打扮成女孩。

(2) 曼森殺人案

註:此處解析經過多次重新構思,感謝 goblin_ 請問黑洞有多深 說故事的虎牙君 素衣染天香 四位豆友的探討與思路!

不過令曼森真正臭名遠揚的還是他在1969年的兩場謀殺事件,他帶著自己的「曼森家族」,首先殺掉了著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演員妻子莎倫·塔特及塔特的4個朋友,然後再刺死加州一家大型超市連鎖店的一對老闆夫婦,震驚了整個美國。

而羅西在火堆旁閃回的血腥畫面似乎就暗示影射了「莎倫·塔特」的殺人事件。

因為該閃回畫面與「莎倫·塔特」案的某個被害者的細節不謀而合:

「莎朗家修剪得十分整齊的草地上躺著兩具屍體,一個是30多歲的白種男人,屍體的頭和臉被刀刺得面目全非,身體其他部位被刺了51刀……」

而且閃回畫面中的天色也與當時兇案的作案時間達到驚人的一致(深夜12點左右)。

這個恐怖的殺人事件在片中也有很隱晦地提到。

仍舊是在電影25分鐘左右,電視機在播放完尼克松的訪談之後特別插播了一條新聞:

如果你仔細觀看電視機中的內容,你會發現,電視機中的伯納德夫婦被害現場與羅西殺人畫面的閃回如出一轍。

「謀殺案」的新聞在電影的第41分鐘再次出現

由此我們可以大膽地推測出艾米麗與羅西兩姐妹的完整故事線:

艾米麗與她的妹妹羅西生活在一個悲劇家庭裡,家中只有一位醉酒的父親在當家做主,而這位父親在醉酒之後往往就會胡亂打人,甚至於猥褻年幼的羅西。

艾米麗為了保護羅西,常常在父親醉酒之後,把睡眠中的羅西叫醒,要她躲在床下,不要出聲。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羅西的童年終究是落下了陰影,同時也傷害了她幼小的心靈。

在多年以後的某一天,羅西終於爆發了,她離家出走,穿著父親的鞋子,背著行囊來到遠方的城市,在一片金燦燦的沙灘上,遇見了比利李。

這個男人的魅力令她著迷,信念與她不謀而合,於是她決定誓死追隨。

由於羅西擁有悲慘的童年,內心世界早已不像其他同齡女孩子那樣單純可愛,所以她實踐起比利李的「理論」特別得心應手,優秀到讓擁有眾多信徒的比利李都將她稱之為明星學生。

她成為了比利李的心頭肉。

但此時姐姐艾米麗也為了找到離家出走的她,而來到這處陌生的地方。

她親眼見證了比利李的「聚會」,擔心這會讓羅西誤入歧途,但這時的她並沒有太多想法。

顯然,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她措手不及。

比利李就像查爾斯·曼森一樣,帶著羅西,可能還有他的一眾信徒闖入了馬布里縣的伯納德醫生家中。

而羅西拿著一把小刀,殺死了素昧平生的伯納德醫生。

艾米麗對此事感到十分震驚,她認為是比利李的那些激進的思想把自己的妹妹給帶壞了。

於是她偷偷綁架了自己的妹妹,將她帶離比利李,帶到皇家酒店,重新開始她們的生活,便了有了接下來的故事。

所以最後羅西能夠坐視自己的親姐姐被殺死也並不奇怪,畢竟她童年曾歷盡羞辱,在比利李的洗腦之下精神已經接近病態,可能潛意識裡也有認為姐姐小時候沒有好好保護好她的緣故,而現在姐姐又強行將她帶離自己最愛的男人,在她的世界裡,不恨都不行。

悲慘童年、殺人嗜血、精神扭曲,那這樣子的羅西不就比比利李更像查爾斯·曼森了嗎?

或許就像達琳所說的:

比利李只不過是個裝腔作勢的「假李逵」,只會尋找弱小的或者迷途的獵物。

而看似柔弱不堪、永遠跟在比利李身後的羅西,才是那頭真正兇猛的野獸,才是那個導演真正參照「查爾斯·曼森」形象所寫出來的角色。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