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青春未知數》影評:這是一個loosely跟本片有關的rant

青春未知數影評

Note & warning: 1、如題,如果你要看與本片絕對相關的影評,這個文章對你沒用。。。

2、本人中英夾雜習慣了,這裡已經很克制了,即將翻白眼的可以忽略此文,或者跳過英文。。。隨意

3、這篇文章有時候說的是亞裔,有的時候說的是ABC,概念可能時常切換,主要是因為視角的不同。在西方這種關於ABC二代為主角的電影都被劃為Asian representation之類的圈套裡,所以亞裔這種範圍更大的詞適用於他們。但是我,還有豆瓣上的觀眾是中國人,所以我們會更在乎主角作為ABC的身份。正是因為這種視角的不同,才造成了文中所提到的,這類ABC or Asian representation 影視作品中普遍存在各種引起我們不適的問題。

4、LGBTQ+有關的內容本文並沒有探討,不過跟10多年前的《面子》相比,這個片拍成這樣Alice Wu應該回家養老了。。。。。

本文主旨:西方(主要英美)現在的Asian trend films不過是又一個政治正確的propaganda,服務的對象是西方二代亞裔,能提升他們的自信,增加他們的representation,而不是糾正和增加Chinese representation。(注意,政治正確不能說是錯,但是你的正確是不是真的正確,你的正確是不是有差異的不平等的正確,你過度重視對一個種族的政治正確是不是傷害到了別的種族對平等的追求,還有你的正確是不是正在不正確地強加在我的身上,這才是美國的政治正確的問題)亞洲族裔中只有華裔的母國市場巨大,所以你看到大部分Asian representation電影都是華裔演員,這樣來中國撈錢的的時候這些ABC就是很好的puppet了。

Also note this: not only white privilege is a thing, but ABC also have white privilege against actual Chinese people. Actually, when it comes to China, they all have white privilege. Obviously, not every ABC nor every non-Chinese...... But there's a pattern.

請注意,這些電影不管裡面有多少句蹩腳中文台詞,多少長著貌似中國臉的演員,多少ABC or 有中國身份的角色,西方視角永遠是主視角(即,歸根究底這些電影是西方電影,不是中國電影),並永遠都不會以中國視角來取悅中國觀眾,切勿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即便它裡面有兩秒鐘不像人樣的周潤發,露露臉的李冰冰,吳亦凡,whoever,甚至還特意製作中國特別版的宣傳片或結尾,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是,他們只care你的鈔票,完全不care你的文化、你的identity、更加不care有沒有冒犯到你。這個雖然不是在院線上映的電影,但以後會有更多這樣的電影引進中國。所以當你選擇給這些影片獻上票房之前,請做好被人扔一臉屎的準備,有的可能收斂一點,是蒼蠅屎,但一樣噁心你。做好你即將給扇你耳光的人付錢的準備。要是你不想做抖S,那就避免給這類電影買單吧,免得不考慮中國觀眾感受的垃圾源源不斷的進中國。

Remember, each purchase is a vote for the value, the aesthetic, and the taste that product or service stands for. Through buying, we're voting for the lifestyle or the world we want to live in. Cultural biasses or crooked views in society are usually fueled by what people are consuming and buying into. We live in a buyer's market after all, so shop responsively.


現在有種亞裔二代or n代在娛樂圈越來越有話語權,亞裔演員等等visibility也在增多,彷彿Asians are the new buzz and trend,每家娛樂公司都不想在這個trend中被落下,誰都想在crazy rich Asian demographic中撈一杯羹。

但是那些所謂的diversity,equality,visibility,representation無非又是一個政治正確式的皇帝的新衣,和娛樂公司眼中的既能給自己道德加分又能為自己掙錢的工具而已。你抱著每多一個亞裔英美劇、電影,you'll be seen more, understood better, and finally be like yeah, that's the cool Chinese culture I'm talking about. 不過當你看過這些電影之後,你困惑了。可能作為個體被理解了,但是作為屬於某個文化的個體,誤解卻加深了。一個少數族裔為主角的電影最後只做到了,主角作為一個個體被理解了,則說明給這個主角安排的族裔身份是多餘的,是可有可無的。這個主角可以是印度人,黑人,白人,任何人都不重要,因為它並沒有深刻到讓你去與主角的族裔身份產生共情,而是只需要你與他、她的個人經歷產生共情。這樣看來那些所謂的冠冕堂皇的白左們標榜的value是不是虛偽的,無法自洽的,讓你貢獻票房的好聽的市場營銷而已。

當你以為這些沾沾得意,感覺自己做了好事的人應該都是那些自嗨的白左(也可能是別的左,但是大部分應該是白左),可是這些電影上映之後,國外亞裔也一年更比一年歡呼雀躍,你又困惑了。難道他們真的找到自我認同感了,覺得自己被理解了,被代表了,不再透明了?

Let's look at this:

在 The Half of It 中扮演原本應該是ABC的主演是被美國人領養的中國孤兒

意思是這個演員本人,只是在中國出生,然後就完全跟中國沒有任何關係了。完全不是在詆毀演員這個人,而是既然你用了representation這種騙術賣點,那我們是不是要討論一下誰能 represent 誰。

我覺得這個scale應該是這樣的:

種族歧視 <————> 非常接近的 representation (無窮接近於最真實 最貼切的 representation)

白人演員塗黑演黑人=白人假裝亞洲人>各種亞裔二代假裝對方(比如二代韓裔演員扮演ABC角色)= actors who were adopted Chinese kids, brought up by white parents > 不會講和基本不會講中文的ABC > 中英bilingual華裔演員

(以上不等式越靠左越種族歧視,越靠右越接近真實的representation)

而本片中的主演是一個從中國領養並且被白人家長在白人社區養大的演員,注意她本人完全不會說普通話or任何中國方言,來演一個會說中文的ABC角色。基本就和斯嘉麗在Ghost in the Shell裡面假裝日本人,Tilda Swinton 在奇異博士裡面演西藏和尚一樣驢唇不對馬嘴,只不過她有一個在中國出生的這樣一個身份背景。

本片的主演如果是演一個在scifi電影中的亞裔,而且這個角色的文化身份並不是很重要,或者是演任何只是在影視作品裡湊卡斯里的少數人種配額,或者是蹭 Asian representation trend 的作品都沒問題。但是如果像本片一樣,角色的文化身份相對重要,那麼這樣的選角就是很有問題的。

可是站在美國人立場,這些都問題不大,因為他們不是中國人or華人,這個電影只是又一個Asian representation film。西方的亞裔也會很高興,因為這類電影就是提升他們的visibility,增加他們的representation。這樣不管主角設定是ABC, ABK, or AB什麼亞裔,而且主演是任何亞裔都無所謂,因為都屬於同一個增加亞裔 representation agenda,符合他們的既得利益和美式政治正確的道德觀。

不過另一方面,西方對於LGBTQ+的representation的容忍度比racial的又更高一些(比如演LGBTQ+角色的演員本身並不都來自LGBTQ+群體裡,當然近些年來他們確實有重視且有意識的cast LGBTQ+ actors for LGBTQ+ roles),but that almost feel like entirely another rant for another time........so let's just leave it there for the time being.....

Oh, and don't get me started with Crazy Rich Asian!

再看The Half of It 中聽起來很彆扭的台詞 Ellie Chu, "I don't believe in God.」 Aster, "That must be so nice." Chu - No. It's not. It's lonely. Aster - Yeah.

你又皺起眉頭,伴隨黑人問號臉,What? It's lonely? 先不說不信神的人,能感覺到沒有神的陪伴的孤獨感是不是一個悖論。我們先來看看Ellie的背景,在徐州出生,五歲跟著爸媽來從到美國,爸爸是工程博士,在美國農村當一個小火車站當站長,媽媽去世後,爸爸一蹶不振,小Ellie很懂事13歲就開始幫爸爸看車站,電影發生的時候Ellie17歲從來沒出過生活的村。中國普遍不信上帝,爸爸又是理工科,這樣的家庭背景不信上帝很好理解。但是當對方說不信上帝一定感覺很好吧,她卻說,不,並不美好,很孤獨。。。。。。在這樣一個跟大家都不一樣,媽媽去世爸爸萎靡,小小年紀就要很懂事的環境裡長大,孤獨不可避免。然而這個孤獨是跟不信上帝有關嗎?還是又是一個被人捏開嘴生餵進來的一句話?是不是可以看做是Alice Wu或者是某個ABC writer接受了西方文化中信上帝的standard,先入為主的讓這個17歲的Ellie因為不信上帝而孤獨?

再來看其他ABC類電影中的西方視角看Chinese culture的彆扭台詞

在The Farewell裡Awkwafina(飾Billi)說「It's it wrong to lie?」 英國留學的醫生說 It's a good lie. Most families in China would not tell her.

這些台詞聽起來到也不錯,但是聽完怎麼都不舒服。為什麼?破解:第一句話「說謊不是錯的嗎?」說的是普世價值,這個放在哪裡應該都是統一的,家長通常就是這麼教育小孩的。然而任何文化也都能同意,這句話是扁平的,片面的,複雜問題簡單化,極致以偏概全的典型。但是這句話刻意把中國文化放在了一個普遍接受的代表西方「先進的」片面的價值觀的對立面。由代表西方價值觀的ABC(Awkwafina的角色)說出來這句話之後,直接強化了一個貶義的概念,即:新一代,被white wash過的中國二代是先進的,而與中國文化更親密的老一輩是落後的,傳統的,不開化的。

雖然這個台詞的負面潛台詞很容易被識破,但是當西方觀眾被餵下這種垃圾台詞之後,自信心就會攀升,繼續鞏固他們對中國文化落後閉塞的印象,並且自己的文化自信也不斷加固。

後面Billi的大爺跟爸爸抽菸的時候,大爺以傳統中國家長姿態對Billi說了一番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區別的大道理,大意是這樣的:「西方把生命看作是個體的,這就是東方與西方的差別,東方人把生命看做是集體的。」

錯了嗎?沒錯,但是又是扁平化,簡化複雜問題。然而這種簡化讀起來卻各有各的體驗。

首先對於中國觀眾這句台詞是一個cliche的文化對比,是比較沒有意義的廢話,但還是吊威亞一般硬塞給你。是對整個電影的最大的偽中國價值觀——在中國的絕症快要死的人家裡人都會瞞著她、他,不讓她知道——的另一個偽註解。

對於ABC這個概念也並不陌生,但是他們感觸深的亞洲家長特有的是居高臨下家長式口吻的教育。 對於普通西方觀眾而言,前半段西方的價值觀就是基礎背景,而東方人把生命看做是集體的對於西方人感覺又是高深的,伴隨的中國家長式的口吻,又帶著fetishize的情感感覺被訓的很爽。

這樣你就不難發現,作為中國觀眾想從看ABC拍的有關於Chinese的電影,找到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是不切實際的。無疑作品是是藝術,來源生活但高於生活,但卻不可否認不論怎麼高於生活都必然是作者的思想,價值觀,自我認同等等的延伸。顯然中國人與ABC的自我認同是不一樣的,拋去不同年齡段的人的思想代溝,即便是同齡人的ABC和中國人也是不一樣的。


長成的一代ABC,普遍活躍在西方娛樂圈,逐漸有一定話語權的一代,成長在自我文化抹殺(老一輩只重視下一輩完完全全成為一個美國人,傳統文化或者中文會不會說完全不重要,最好完全擺脫中國人的標籤這樣才免遭別人的歧視),和外界歧視的環境。因此就產生了「香蕉人」的概念——除了一副亞洲長相外他們完全就是白人。在政治正確的語境中,這是一個詆毀在西方長大的亞裔的詞彙,但是不能否認香蕉人這個詞還是反映了一個現象。ABC的電影在國外不是大賣就是好評不絕,而中國觀眾卻看得五味雜陳,原因上面說了很多——作品抓住了西方長大的亞裔的G點,和熱愛政治正確的白左的G點。ABC首先是西方人,擁有的是西方的普世觀,講著蹩腳的中文流利的英文母語,跟著西方人的有色眼鏡像看糟粕一樣看著自己的祖輩文化,無疑這樣的斯德哥爾摩症式的視角也是受西方觀眾的喜愛的。(西方也是很神奇,後殖民時代,無數的國家都成了斯德哥爾摩患者,全都對曾經的侵略自己的人又跪又舔)ABC觀眾則對時而被人鄙視和歧視的成長環境,和小時候厭惡自己華人身份的經歷,產生共鳴。即使長大後有些意識到了種族認同的重要性,但仍然視自己的西方背景優越於中國人,這是中國觀眾反胃的主要根源。尤其是ABC觀眾確實不可否認,大部分都已經進入了middle class,(當然也要歸功於中國人認教育為脫貧致富的最簡單直接的工具)站在較為成功的位置看當年講述受的苦的故事不免有種苦盡甘來的快感。自然這一代跨越social ladder的ABC看到這樣的電影是proud的,是有強烈自我認同感的,they feel seen, heard, understood, and accuratelly represented.

中國觀眾有些可能還一廂情願的相信這些電影逐漸增多,證明了中國的國力提升和國際地位的崛起,觀看此類電影甚至還帶著一絲自豪感。而且華裔面孔,中國觀眾也是很親切的,希望這些人能逐漸改善國際對中國文化的符號化描寫,希望在這類作品中找到認同感,希望這些人能為傳統文化正名、希望看到有關中國的內容的正面積極的描寫。(當然不是要看美國電影給中國歌功頌德,這基本屬於天方夜譚,而且要看這類題材還是看戰狼之類的好了)作為中國人,雖然你和ABC都能感同身受媒體中對亞裔的忽視和歧視,但你卻不能在ABC的自我認同的道路上找到身份認同。你發現看完ABC拍的 taking back the Chinese identity的電影,總覺得一會吃了一堆蒼蠅屎,一會又讓一個似是而非的中國後媽(符號化的中國元素)來安慰你,一會又逼你說很多不是你會說的話,讓你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渾身難受。簡言之,這些利用ABC的中國身份的電影不是拍給中國觀眾的,有時甚至連Chinese friendly都不是(Marvel's Shang-Chi)可是他們確是好萊塢越來越愛的題材,一方面是上面說的ABC的社會地位的提高,另一方面不管是題材還是ABC都是很好騙中國觀眾掏錢的工具。看多了,中國觀眾應該要學會抵制這些一邊醜化中國人,一邊讓中國買單的的垃圾。要能分清什麼是硬讓中國人買單的惡意營銷,什麼嘗試以中國視角製作的作品。(這個其實主要看導演,像上面說的ABC導演仍然不行。像李安、吳宇森or以後還有什麼中國導演去好萊塢發展,拍有關中國、中華文化的作品,就會有中國視角。雖然在中國內部有人可以argue他們是台灣、香港人啊,這些人跟我們不是一條心啊。但是要明白,當他們在好萊塢創作,他們的這些作品跟西方大環境作對比,就是有中國or中華文化視角的,除非這個導演專門拍關於台獨or港獨的電影,那這些片首先別想進中國了,其次顯然是西方視角。PS,迄今為止,講海外華人的電影,唯獨李安的喜宴和推手做到了中華視角。)

從小到大,起碼20年來所有英美劇電影,任何關於中國人的描述都是符號化,扁平化,甚至是詆毀性的,亞裔角色不是不重要的配角就是死的早,不是被看做不會講英文的傻逼,就是假裝說中文的傻逼,還有假裝是華裔的韓裔。如果今時今日有用白人演員扮演黑人角色的情況下,西方會感到羞愧,並視其為明晃晃的種族歧視。但是用韓裔假裝華裔這種事,西方反而沒有任何負罪感,把「亞洲人都一樣」這種西方人醜陋的觀念扔你一臉。前文舉的白人假裝亞洲人的戲碼已經數不勝數,你又怎能奢盼西方人看出「選在中國領養白人父母撫養長大的演員,扮演ABC角色」的問題呢?李小龍踩爆東亞病夫,完爆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西方人這類的視角,並且不是戰狼式國人內部自嗨,而是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品,中國自己一時半會是生產不出來,ABC也不會有這樣熱血的視角。雖然不是一定要刻意追求民族主義的自嗨式作品,但是在激發文化認同感的初始階段,自嗨式的作品通常可以快速建立文化自信。

誰都希望以後講關於中國人,中國文化,華人等等的作品都能像西方白人自己拍自己的故事一樣,不用刻意的justify什麼,不用刻意的去加入餃子,或其他各種亂七八糟的中國元素,不用擔心文化被人曲解。而是可以純粹的去塑造人物,專注的講故事。讓人物成為共情的載體,而不是fetishize的對象。韓國就是一個很好的標桿,韓國國產電影和 K pop 的興盛,不斷滋養著ABK的文化自信,他們很少為自己是韓裔而感到羞恥,自然也不會有ABK拍出來貶損自己文化的ABK電影,更加不敢帶回韓國噁心韓國觀眾。可是ABC卻樂此不疲地拍著,自我降維mediocre的作品,並完全感覺不到這有任何邏輯不通。

中國經濟科技飛騰了幾十年,生活確實是改善了,但是現在在輿論上,全方位被人暴擊,還沒有任何還嘴能力。所以中國是時候放鬆言論,發展文化事業了。這樣我們的ABC也不會跟中國人會有這麼大的文化認同感的差異,也不會遭受這麼多歧視,拉近我們的ABC是建立我們在西方輿論中地位很重要的一環。回顧中國的歷史也不難發現,當中華文化被仰視時,不管是什麼民族執政,文化自信讓我們維持牢固的身份認同感。但現在仰視西方文化成為主流,自己的文化認同感逐漸動搖,ABC拋宗棄祖完全投入西方的懷抱,本是同根生的人卻如此陌生,實屬令人唏噓。

不得不說ABC的identity crisis是很嚴重的,當然Chinese identity也是很複雜的,而且絕對是under research和study的。要想在西方語境中建立平等、自信,在看這些ABC電影之前,中國人至少問出以下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長遠來看對ABC同等重要:

什麼時候能不假裝說中文(ABC or 非華裔演員)?什麼時候能cast到會好好說中文的華裔二代?什麼時候可以避免在擺脫一種符號和標籤的過程中掉入另一種符號和標籤?什麼時候在描寫華裔家庭的時候不再fetishize華人的傳統,消費一代移民的悲慘,或者為了塑造在融西方文化的過程的艱辛,而顯得向西方文化的示弱或是諂媚?什麼時候ABC主角在面對Ching chong tong這些傻逼種族歧視slur的時候能勇敢反抗,而不是默默承受,或者是某個白人幫你出頭?什麼時候不再reinforce submissive的中國人形象?。。。。。。。。


隨便掃一眼,just to name a few 假裝會說中文 list

ABC/亞洲臉爛中文

The Half of It

The Marvelous Mrs. Maisel

The Expanse

Tales from the Loop

The Farewell

Wynonna Earp

Rim of the World

Fresh off the Boat

Crazy Rich Asian

Orange is the New Black

Daredevil

Always Be My Maybe

Saving Face

白人黑人說山寨中文

Booksmart

Arrival

Daredevil

Green Arrow

Big Bang Theory

Limitless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Now You See Me 2

Trainwreck

The Office

Tropic Thunder

CSI

............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