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青春未知數》影評: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嘗鮮雜談

青春未知數影評

看預告來的:預告片很吸引人,彌散著微妙的情感,「愛有很多種形式」,隱約覺得這個特別,(合乎文青口味呀)。沒意外地果斷碼住,果斷沒來由的定要衝前頭,第一時間翻資源看,我這第二回,頭一回是紙鈔屋。世界上的影迷都很清楚,電影屬於我們這些introverted weirdo,似乎這部校園題材的蕾絲片也會表明青春喜劇走向,具有質感又較為輕鬆談論孤獨、談論「柏拉圖哲學命題」人性自身的糾葛,少年維特的一攬子煩惱,以便嚴肅的話題「軟著陸」之下觸及內心。LGBQ十分有談論「愛」的資格,這種愛我不能切身感受,但是我們都知道它純粹,更在乎感覺,的一種似於禁忌之愛。題材過審慢慢放寬,產量層出,也有這方面道理的。與《愛你西蒙》很類似,環境氛圍很舒服,結局也是直男或直女,正常人,fall in love的受傷。而《青春未知數》是女性導演又是女性角色,從片頭的那麼貼切的,那麼有誠意的動畫想象,從主角展現出的妙不可言的浪漫方式而後多處的伏筆加照應,從大師那搬運引用的精準台詞和切換下一幕的文藝主題詞填充等細節處理地方,可以看出拍得更細膩,不偏不倚牽引著那一條主線,解釋最簡單也最複雜的意圖,述說「青春未知數」。

關於角色:《綠皮書》裡面說了一句話, 所以,如果我不夠黑,如果我不夠白,如果我不夠男子漢,那就告訴我,托尼,我是什麼? 艾莉楚有她華裔的與眾不同,有其聰穎成熟而與周圍的格格不入,有背井離鄉的異域文化身份,單親家庭長大的自癒特質......這些角色設定多麼特殊的理解只是多餘的,主角總是很獨特,然而其實我們都很獨特,我們都長這麼大,都在經歷「從不 很少 有時」,這些不盡相同又大抵相同。

關於真正的拉拉:艾莉楚他們叁當然是三角戀,男主迷迷糊糊,不知道漸漸地揭開了真正心中所愛之人樣貌的輪廓,短暫膚淺的迷戀,抵不過歲月中相處下磨合出的相適,說人話那便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不光是願意付出,願意改變,單向的將對方從白月光念戀到之後的朱砂痣,在一起的感覺更重要,稍微日久生情,情分便更深厚,得是要舒舒服服做真實自己。男主他們在的那個城市裡的觀念比較保守,信奉上帝,同志無疑是「異教徒」,艾莉楚和校花都是知性之人,必然心意相通,情誼相投,既不深陷於世事,也並非無奈於世事,別人都在撿地上的六便士,她們在仰望夜空的月亮。艾莉楚聲音中性風,偏渾厚低沉的成熟女聲,個人生活裡面她應該是本土華裔,我推測她是那種西方普遍中產階級的開朗明亮性格,年紀尚輕卻,成熟同時個性明顯,她身上的幾乎所有特點都適合為所有我喜愛的女性角色。

ig生活照 yay

關於四顆星:片中的不足大概就是有一點點過渡不自然,校花和艾莉楚的對話本想細細品味,可是又看字幕又練聽力就這麼過了,沒大懂。校花和艾莉楚的相處我還是無法感受到他們那種類似異性的吸引,艾莉楚從始至終的情愫很明顯但是有些地方像只是那種同性普通仰慕。但實話說,絲毫不影響我覺得它拍得真情實感,婚禮那場戲,一直以來智性戀的演出終於激盪起了荷爾蒙。

關於背景音樂:從網易雲熱評中了解到,插曲《seventeen》三次分別在三部爛番茄指數十足的影視中關聯,《sex education》、《從不 很少 有時》、和這部網飛影片。片尾曲我比較鐘意,可不知為什麼聽歌識曲不出來。影視原聲算是我聽歌的一塊主流,但有時候個別bgm恰如其分那個氛圍,單獨拿出來聽還是不太「兼容」,特別是英劇。

關於細節之一:陳沖又是演母親,真是挺舉重若輕的影壇名人。陳沖就是和尊龍、坂本龍一那幾個大佬演過《末代皇帝》中的婉容。幾個月前看了《十三邀》,你會知道出生於中國電影業曙光期的上海妹子陳沖一路走來有多酷,奧斯卡評選委員會一員不是蓋的。除了陳沖的背景,最好還看過Alice Wu導演之前口碑也不錯的《面子》。

特別鳴謝——陳沖的照片

關於片名:the half of it 沒有被譯成另一半,應該另有雙關所指,片頭一開始講孤獨的個體、和中間詞的呼應標題算是切題吧。《大鼻子情聖》(書信交流)和《藍色大門》(乾淨的青春片)的結合體。《青春未知數》《青春未知數》各有道理,後者是香港譯名,可以說很粵語風了。微博是個不錯的東西,感謝遠鑑字幕組,死守netfliex,幹得漂亮!#yjnb

寫著寫著變成了我的一些認識科普,寫著寫著最重要的part似乎寫不下了,最重要的仍然是影片中obscure的那部分,對艾莉楚的興趣也有點好奇,今後有時間再二刷回顧下。#伍思薇是伍思凱的妹妹嗎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