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青春未知數》影評:文字與情感

青春未知數影評

在懵懵懂懂的青春期,一個美國的小鎮上,一切看似很平常。但是Ellie Chu的出現其實是讓我有不一樣的感受。華人在異文化的環境中,自然會有著難以融入群體的問題,至少這是我看到她的第一印象。她沉默內向卻又似乎很聰明,戴著圓圓的眼鏡,騎著略顯單薄的有塑料簍的自行車,用全身的力氣爬著那每天必經的坡,忍受著每天必經的嘲笑和疾馳而過的汽車的尾氣。

影片整體的氛圍是安靜的,平淡的,一如那孤獨與寂寞人的心境。轉場處出現的黑色背景上一段無襯線體的名言,奠定了整個影片的一段段的基調。文字是影片的主旋律,沒有太多的動作和情感,沒有太多的表情和神態,只有文字撐起了故事的細膩與深度。只不過影片的有些細節會讓人覺得多餘,比如trig「發現」Ellie「愛上」了她這個片段,本就並沒有加筆墨塑造的人物在這裡突兀地出現會讓人覺得有些摸不著頭腦,而且還說出這種莫名其妙的話語。

第一句柏拉圖的話"love is simply the name for the desire and pursuit of the whole"作為開篇,一下子將人拉到與古希臘傳統相聯繫的時空之中,這自然會讓人聯想到柏拉圖式的完美的理想的愛情。接下來是一段對古希臘理想式愛情的小段誦讀,「神因為怕人太圓滿而不敬神而將他們一分為二」「讓分裂的 我們在世上痛苦地遊蕩」,這會讓人想到影片中穿插著很多的關於「信教與否」的話題,而Alster對Ellie的最後一句話「find something good in lowato to believe in」或許也暗指了去尋找那樣一份愛情作為自己的信仰。作為誦讀背景的以紙為主要角色的動畫演繹了人從完整跌入分裂和痛苦深淵的整個過程。為什麼一定要用紙來演繹?正如我在開頭所說,信紙作為本部影片中符號與情感的承載物,串聯起了主角們彼此的溝通,其實這紙也可泛化理解為一切可寫作和塗畫之物,牆壁、白板、玻璃、脫落的牆紙。紙是沉默人兒的至寶,是他們不曾激動過的面龐的印刻,是象徵恆久之物(只要比人的一生長,就足夠恆久了,難道不是麼)。但是,動畫中被揉成一團的紙又會給人以無比的壓抑和陰沉之感。"Dear Other Half, where are you, where are you",我們不停地問著,問著,被風吹散,被途經的鳥所碰撞,最後再一次跌入水中, longing,下沉,追尋。只有當我們都成了碎片,經歷了刻骨的傷痛之後,我們才最終能夠成為unity。

故事便在此刻開始了。生計所迫無奈地代筆、收到回信之後繼續延續著這個美麗的謊言。幸運的是,沉默的交往模式並沒有在第一次約會時露出破綻,it is wired but it is not the disaster,繼續延續著這無關肉體的情感聯繫(說個題外話,其實即使現在寫信,也會有非常有趣的體驗,寫信時的句句斟酌,寄信時和等信時的期待,打開信時紛亂的思緒,神秘從信封中噴湧而出)。而就在Ellie對Alster愈發了解過後,情愫其實漸生,傻大個的懷疑其實一語成讖。我最喜歡的部分可能還是兩個神交的女孩各自在牆壁上作畫的片段吧,畫中似乎是自帶光輝的追求光明的女神,"Everything beautiful is ruined eventually",只不過be "bold"的種子已經埋在了Alster的內心。我愛這影片中無處不在的隱喻,而這些隱喻本就為我們這個民族的隱喻文化所欣賞。

傻大個的愛似乎是淺薄的,是和所有那個年齡段的人相同的,姣好的外貌、宜人的性格、甜美的笑容,是亙久不變的為青春期男生所愛好的女生特質,可是又有誰能夠透過簡單的標籤真正觸及她們可能存在的深刻的敏感的內心?得一人便足矣。

影片最後的反轉其實讓我感覺有些情理之外卻又在意料之中,有誰遇到這樣的能與自己靈魂相互溝通的人卻能夠毫不心動呢?這種無關性別,無關種族,僅僅是類似的思想在交織後不願也不能再分開而已。最後在教堂的大聲發言以及所有真相的揭露,使得隱秘的一切都公布在god的面前,她們因此而破碎了嗎?與既有的自我破裂,與與假裝的自我決裂,卻見識到了真正的love,是混亂的,糟糕的自私的,卻又,魯莽的。於是Ellie魯莽地在分別時親吻,然後各自逃離。

總的來說,很細膩,很有趣,值得一看。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