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青春未知數》影評:確實應該對「沒辦法感同身受」這件事做出反思

青春未知數影評

其實主要是昨天看完了這部電影,然後跟朋友吐槽說:「我真的沒辦法感同身受。」應該說,到今天為止,我才發現我沒辦法對大部分歐美青春電影感同身受。 因為不管是《壁花少年》《家庭作業》還是昨天看的這部《青春未知數》,其實我有發現在這些個歐美青春片中,它們主要想傳遞的是一種情緒,或是一種感受。這樣青春的情緒和感受用大多數中國人的話來說又特別「擰巴」,散發著青少年說不清道不明的陰鬱。但身為中國小孩的我,對這樣的「青春煩惱」不知為何實在無法理解。 然後今天仔細思考了一下,突然覺得我應該對這種「沒辦法感同身受」的行為做出反思。因為本質上來說,我沒辦法感同身受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不理解他們表達出的情緒,而是我不理解他們為何要花費大把的時間去在個人情緒上糾結——本質來說,其實我是無法理解為什麼他們要花時間在「整理自我」上。 因為對於大部分中國小孩來說,我們的思考,主要被運用在各種問題的解決上。但拋去各種現實問題,我們真的很少去糾結——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跟別人有什麼不同?我是否孤獨,我在享受孤獨還是恐懼孤獨?我喜歡現在的自己嗎?我討厭自己的哪方面?其實這些關乎於個人性格和選擇的問題,我們真的很少主動去思考,甚至會覺得這樣的問題很空泛,對我們的生活來說只是徒增煩惱,並沒有起到實質上的作用。有這時間,我們會選擇去思考各種習題,去盡可能地交友,去「做事」而不是去「反思」。

這些現實,作用到中國青春電影上,你就會發現中國青春片和歐美青春片實在是太不一樣了。中國青春片永遠都是「故事主導情緒」,我們所有的情緒調動都是因故事和他人引起的,如果沒有具體事件,我們甚至可能不會擁有思考,不會擁有選擇。但歐美的大部分青春電影,情緒的主導反而會弱化事件的影響,這就會讓很大一部分的中國觀眾覺得這部電影不知道在表達些什麼。但其實說一千道一萬,歐美青春片的永恆主題,並不是愛情,不是友誼,可能也不關乎於家庭,它們關注的永遠是在青春裡的人本身,關於青春裡展現的那種「自我」。

本來我覺得,這是也許就是國情的不同,導致應試教育帶來的文化差異。一個關注現實生活,一個關注個人命運,其實各有優劣。但後來一想到最近的發生的一些事件,暴露出的一些問題,我突然意識到——這樣真的大錯特錯了。因為這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我們不把自己當做有思想有個性的個體來看,同時我們也很容易把他人「符號化」,從來不關注他人的自我。用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不把人當人,而是想當然地當做一個可以隨意下定義的標籤。 給我的感覺就是:大部分國人,從來不相信在別人身上能找到一種叫「自我」的東西,也好像從來沒有「他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自主選擇,自我感受」這樣的意識。

所以真的應該反思,當我覺得這些青春情緒特別「擰巴」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喪失關於他人自我的感受力啊。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