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青春未知數》影評:,愛是一種混亂又複雜的情感

青春未知數影評

《青春未知數》是華裔導演伍思薇的第二部個人長篇作品,她的第一部作品是誕生於2004年的《面子》。

如果你看過她的第一部作品的話,我相信肯定會對你看《青春未知數》這樣一部具有同性、愛情傾向的電影作品有一定的幫助,最早內地將其翻譯成了《校園情聖》,但後來放棄了這個譯名,改為和香港一樣的《青春未知數》,在我看來,這個改動,更符合電影的主題。

說起伍思薇,我們可能並不怎麼熟悉,這個從微軟卸職,白手起家當導演的華裔女子,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都不怎麼深,她沒有像李安這樣從家庭三部曲一躍成為好萊塢大導的運氣,也沒有王穎導演在《千年敬祈》所展現出來的柔情,她的作品注重細節和線索,更注重人,尤其是在探索問題與人之間的聯繫的時候,描述的尤為清晰。

可能你在別的導演那裡看到的是一則故事,但是在伍思薇的電影裡,你不僅能看到故事,還能看到導演自己,她盡力去強調問題,去展現角色心理變化,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因為自己。

作為LGBT群體中的一員,伍思薇對這個群體關注度明顯很高,《面子》和這部剛出來的新片《青春未知數》,都是此類類型的作品,這兩部作品中有一些共同的標籤,一個是LES,還有一個則是華裔。作為相對於(西方)保守的東方人,伍思薇對自己的認知受環境而影響,東方化的家庭和西方化的文化教育的融合,讓我們相信她確實會在其中碰到一些困惑,而這些困惑,不僅僅是現在,放到幾十年以前,也是存在的。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是華裔導演電影作品中的常客,他們不僅僅在讓自己思考困惑,同時,也希望電影能夠展現這種困惑,前陣子,《別告訴她》著實讓這種困惑捲土重來,從我們相對比較熟悉的《喜宴》(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之一)開始算起,文化差異引發的矛盾已經陪伴了我們二十多年,再往前算,還有很多零零星星的作品沒有算在內,但無論是LGBT,還是基本的文化差異,近年來,越來越成為華裔導演電影下的焦點。

他們開始關注自己的身份,並提出了一個或多個關於自我認知的問題,由於這些困惑,他們排起了電影。

《面子》裡面,伍思薇對東方文化下的面子元素拿捏十分到位,同時,LES群體的介入尤其侵犯了文化面具下的偽善部分,以主角為主的LES群體,作為雙文化影響的個體,對這種文化衝突必然最為敏感,因為她們首先要解決的不是「我愛誰」,而是「我是誰」?

不只有主角有這種困惑,即使是導演本人,相信也會有這種困惑,我們常常去關注別人的原因,不在於別人哪方面做得比我們好,而在於我們對自己的了解太少。

在《青春未知數》裡面,華裔女生艾莉楚在幫同班男生保羅給學校裡的年輕女孩愛思特寫情書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對女孩愛思特產生了好感,後來兩人獨處時,一起泡在溫泉裡,愛思特說:我想我從來沒有過,和女孩出去玩但不談論男孩的經歷。這句話讓我印象很深,愛思特身邊女孩始終都在繞著男孩們聊天,她們的生活裡,討論男孩和美佔了很大的比重。

她們太過於強調如何讓自己受關注,而忽略了如何去充實自己的內心,也更加難以在愛和喜歡上獨樹一幟,伍思薇的LES身份,足以讓人們對她產生好奇,這種誕生於西方的新型詞彙,在這個東方女性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現,同時,她也急切想要尋找同伴,尋找那些被文化所束縛的愛與渴望,片中的艾莉楚,我覺得有導演伍思薇的影子存在,也正因為如此,《青春未知數》和《面子》即使算不上自傳,也確實有半自傳的元素存在。

在此之上,《青春未知數》還有很多突破性的點,關於愛和喜歡,關於殘缺和完整,關於桎梏與開放,都讓人印象深刻。古希臘時期,認為最初的人是四手四腳的,是完美的,上帝不允許完美的人存在,就把他們一分為二,於是,愛就產生了。

古希臘就用這種形象的比喻來表達愛的結合,那時候,個體是殘缺的,只有找到了與自己靈魂契合的另一半,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從而為愛本身賦予上一定的宗教色彩。但愛真的那麼簡單嗎?愛必須要通過與另一個人的結合才能到達完美嗎?

我對此保持懷疑。

《青春未知數》裡面,一半一半的喜歡和愛,組成了故事中的各個片段,保羅追求美麗女孩愛思特,原由是什麼,他自己也沒說清楚,他把約會視為一種形式,在他的心目裡,約會應該包括漢堡、薯條和奶昔。但事實上呢,約會並沒有什麼標準,每一對情侶都有自己的理解。

保羅對愛思特的喜歡,倒不如只是一種好感,源於他們無意間的搭訕或擦肩而過,這種喜歡,只有一半是真的,另一半,則是保羅的猜測而已。

艾莉楚代替保羅和愛思特的線上約會,像一場靈魂對話,她用自己擅長的方式搭訕,並一味認定保羅的方式是錯誤的,但後來我們也看出來,無論是保羅,還是艾莉楚,在這場約會中,都贏得了愛思特的歡心。

奧斯卡王爾德的一句話在電影裡出現:「在愛情裡,人們總是以自欺開始...以欺人告終,這就是這個世界所謂的浪漫吧。」

這句話用來解釋主角幾個人之間的愛情關係特別恰當,甚至在描述大眾的愛情時,也是適合的,愛情開始,常會有欺騙的成分。當你對一個人產生了好感,這種好感並不會讓你立刻愛上他(她),但倘若填上一點自欺的成分,把情感渲染成愛,愛就產生了;而當你將這種愛賦予在他人身上,告訴自己深刻著對方,讓對方相信這種愛的真實性,欺人的目的就達到了。

這個用於解釋保羅先是喜歡上愛思特,後來又對艾莉楚有好感是最合適不過了,實際上我們很多時候並不知道喜歡和愛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只是憑感覺去喜歡一個人,但談不上愛,愛是更多元的,也更勇敢的。

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麼當愛思特要結婚的時候,艾莉楚為什麼會說:愛不是恆久忍耐,不是恩慈和謙卑......愛混亂又複雜,可怕又自私...還要足夠大膽,愛不是要找到完美的另一半,愛是不斷嘗試,並且用於靠近,然後失敗...愛是甘願毀掉自己的好畫,只求換得偉大作品的機會。

之後,她問愛思特:「這真是你能畫出的最大膽的一筆嗎?」其實就是在問她,這真的是你對愛的最終解答嗎?

無論是自欺,還是欺人,都不應該是愛情裡的開端和結尾,愛情有矯飾,但不全是矯飾,愛本身存在謊言,但謊言並不能代替愛,這種辯證式關係很少有人察覺,因此,大部分人都在平庸的愛裡所迷失,還沒有畫出「大膽的一筆」,就草草的把愛情宣告結束,但確實,對於平凡的人們而言,走出大膽的一步,並不容易,對於LGBT群體而言,就越發困難了。

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導演伍思薇選擇了呈現而非解釋,在《青春未知數》裡,更多的是狀態,而非結果,這和同樣是同性題材的《愛你西蒙》很相似,只不過後者在愛的困惑中,找到了答案,但《青春未知數》裡,這份答案被放在了未來。

究竟艾莉楚最終會和誰在一起呢?是和有好感的愛思特相愛,還是成全了執著的保羅呢?電影最後,當保羅模仿電影裡男演員追逐火車的場景時,最開始還嫌棄電影老套的艾莉楚感動的流淚,這是她在電影裡司空見慣的場景,但如今,當現實中重演時,依然被感動的流淚。愛有很多種表達方式,真實的去表達愛,必然也會受到最真實的回饋。

電影最後,鏡頭給了列車上向外眺望的幾對觀眾,他們在玻璃外所看到的風景,必然和艾莉楚的不同,但唯獨艾莉楚收獲了這樣一份感動,而很多時候,我們恰恰就需要這份感動,愛本身不具有意義,它只需要你畫出大膽的一筆,只求一次換得偉大作品的機會。

愛,從來都只是愛,而已。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