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青春未知數》影評:Is This the Boldest Stroke You Can Make?

青春未知數影評

2020年5月1日,伍思薇指導的新電影《青春未知數》(The Half of It)在Netflix上線。短短數日內,這部主打青春校園LGBTQ愛情的電影便收穫無數好評。目前,該片在爛番茄上新鮮度達96%,Metacritic上專業影評評分74,用戶評分8.4,位列2020年最佳電影第44位,豆瓣評分8.0。對一部描述校園LGBTQ愛情、起用亞裔新人為主演的電影來說,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事實上,這並不是伍思薇第一部亞裔LGBTQ電影。早在2004年,其處女作《面子》(Saving Face)便講述了紐約一對華裔女同性戀的愛情故事。該片最後也獲得了2005年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十六年後,伍思薇在執導的第二部電影中再度聚焦亞裔和LGBTQ話題。這一次,她把目光投向了小鎮和青春期的悸動。

影片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主人公艾莉(Ellie)是美國某邊遠小鎮的一位性格內向、學業出色的華裔高中生。在學校裡,完全處於社交邊緣的艾莉靠幫同學代寫作業掙得微薄的零花錢。在家庭裡,父親因喪妻而鬱鬱寡歡,連英語都說不利索。為此,艾莉不得不打點家中的一切,同時承擔起他鐵道管理員的全部工作。一日,艾莉接到一單特殊的活兒——幫橄欖球運動員保羅(Paul)給校園女神艾斯特(Aster)寫情書。彼時,艾斯特正與校園風雲人物崔格(Trig)有一段公開穩定的感情。通過手寫信件和短信,假扮成保羅的艾莉開始悄悄接近艾斯特,同她暢聊詩詞歌賦與遠方。

眼看著兩人的文字交流日益親密,艾莉便為保羅安排了一場與艾斯特的約會。艾斯特期待著頭腦與心靈的碰撞,而頭腦簡單的保羅卻對文學藝術一無所知。自然,這場約會最終以尷尬草草收場。仍不死心的保羅央求艾莉幫他惡補文藝知識與溝通技巧。在一節節「課程」中,兩人推心置腹,關係漸漸緊密。保羅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人其實是艾莉。可是艾莉早就對艾斯特怦然心動……

顯然,影片的主題包括亞裔美國人的邊緣處境和性取向的發現。「失語」的父親整日坐在單人沙發上安靜地看電視,艱難騎著自行車的艾莉被開著車呼嘯而過的白人同學大聲嘲笑……得知艾莉對艾斯特的情感後,保羅驚慌失措,聲稱「這樣會下地獄」……但筆者以為,誠如影片名字「青春未知數」所揭示的,愛情和由愛情衍生的個人成長才是影片探討的終極問題。

「青春未知數」源自柏拉圖的對愛情的理解——「尋找另一半」。在《會飲篇》中,阿里斯托芬解釋道:

原本人人都是男子與女子或者男子與男子合體的完整的人,後來由於人企圖造反,被宙斯一分為二,以示懲罰。由此,人們常常覺得若有所失,企圖找回自己的另一半。

從這個角度看,這似乎是一部講述青少年如何尋找另一半的電影。保羅從以為自己喜歡艾斯特,到發現自己愛上了艾莉;艾斯特從男友崔格,到保羅,再到艾莉;以及艾莉如何逐漸發現自己愛上艾斯特,又如何正視自己的情感、表達自我……

在這個尋找愛情的過程中,勇敢顯得尤其重要。在愛情面前,性別、族裔、地位,都變得微不足道。衝破這些世俗的桎梏,需要的便是真誠的愛人之心。影片末尾,眾目睽睽之下,艾莉在教堂裡發表自己對愛情的感悟。在艾莉看來,愛是勇氣,是願意毀壞自己一幅優秀的畫作,只為換來傑作誕生的那一丁點可能性。她最後望向艾斯特,「這真的就是你能畫出的最大膽的一筆嗎?」(Is this really the boldest stroke you can make?)。這是她假扮保羅時與艾斯特之間的一個小秘密。她們輪流在一面素白的牆上肆意潑灑顏料,競相畫出最大膽最熱烈的一筆。艾斯特後來也給艾莉展示過自己打算送給保羅的一幅畫,而艾莉則表達了對畫上筆觸的喜愛之情。也許,從那時起,艾斯特就明白與她惺惺相惜的「保羅」的真實身份。而在教堂,在艾莉的激勵下,終於直視現實的艾斯特衝上去打了保羅一巴掌,隨後邁開大步離開教堂,默拒了崔格的求婚。這是艾莉和艾斯特在青春的畫布上畫出最大膽、也是最真實的一筆。

可是故事又似乎不僅僅只是那麼一回事。如果這只是一部講述尋找另一半的愛情片,那麼電影末尾分明互有好感的艾莉和艾斯特為何不勇敢地衝破世俗之見與地理距離在一起呢?答案就隱藏在電影的宣傳海報中。

《青春未知數》電影海報

占據畫面的兩端的艾莉和保羅分別入神地凝視著中間放大的艾斯特,可艾斯特卻只是一個模模糊糊的影子。這種處理手法在揭示青春期愛情朦朦朧朧的特點的同時,也代表了所謂的愛情,或者「另一半」的不確定性。在尋覓愛情的旅途上,終極的答案並不是「另一半」,並不是童話故事中幸福的「從此以後」。誠如艾莉所說,愛並不是找到找完美的到另一半,而是不斷嘗試、接近和失敗。這是因為,雖然我們總感覺經歷了千山萬水才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另一半」,可重要的並不是「另一半」是誰,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自己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也就是自我的完成與實現。試想,正是因為在愛情的尋找道路上,艾莉正視了自己對同性的情感,保羅認識到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外表,艾斯特意識到心靈的相通才是她所追求的。三個人都因此變得更加完整。也就是說,真正讓我們成為完整的個體的,並不是所謂的「另一半」,而是我們自己。有了豐富而完滿的自我,愛情的有無似乎也不值一提了。

理解了這一點,結尾的處理便更顯得精妙。深深一吻後,艾莉和艾斯特各自回到自己的人生軌道上,繼續前行。未來如何呢?誰也不知道,但這並不重要。就算艾莉和艾斯特念同一所大學,我們也很難保證她們便會一直在一起。而保羅則在艾莉乘坐的火車緩緩行駛之後,在軌道邊奮力追趕。此情此景,讓原本對這種行為嗤之以鼻的艾莉也不禁漲紅了眼睛,暗自罵道,「傻瓜!」。實際上,保羅和艾莉在影片中的這般結局早有跡可循。在艾莉為保羅「補課」時,兩人同艾莉的爸爸一起觀看了一部電影,其中男主角正是奔跑著追逐女主角搭乘的火車,而女主角為這種舉動潸然淚下。見此情景,艾莉憤懣地稱他們倆都是「傻瓜」。話音剛落,保羅便小心翼翼地轉過頭,認真地看了艾莉一眼。注意力全在電視屏幕上的艾莉自然對此渾然不知。也許就是在那個時候,保羅,總是跑步追著自行車上的艾莉的保羅,就已經發現自己對艾莉不同尋常的情愫了吧。

艾莉同艾斯特的深情一吻,保羅對艾莉的追趕,似乎並沒有改變他們分離的未來。但是,並不是未來讓愛情變得更令人著迷,而是當下的每個瞬間,是當下自我的完滿以及由此帶來的可預見的未來更精彩的旅程。

這不禁讓我想起最近大火的一部電視劇《普通人》(Normal People)。

劇末,兜兜轉轉才發現真愛的兩個人面對個人事業發展的絕佳機會,不得不分離——「我會走。」「而我會留下。」我們佩服對真愛的執著追求,但也對這種灑脫,對這種真誠祝福對方去擁抱更好的未來的愛肅然起敬。

願你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更願你實現最完滿的自我。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