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青春未知數》影評::在另一個半球的她卻寫出了我們的青春

青春未知數影評

《青春未知數》(The Half of It)是美國華裔導演伍思薇的電影,女主角是小鎮裡聰明但孤獨的亞裔高中生楚艾莉(Ellie),幫助校橄欖球隊隊員傻大個保羅(Paul)寫情書,追求校園女神艾斯特(Aster),結果與艾斯特在通信過程中,兩人發現彼此對書籍的興趣、觀點等有著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默契,楚艾莉對這位美麗女孩也產生了情愫。傻大個保羅也漸漸明白了自己對女神艾斯特的感覺並不是愛,自己喜歡的其實是......

來源於豆瓣的圖

伍思薇,原本是微軟公司的軟件工程師,工作期間開始寫小說。結合自己向母親出櫃的經歷她創作了處女作《面子》。《青春未知數》則是她十六年後再次創作的影片,縱然沒有大明星,也沒有大肆地公開宣傳,衝著《面子》還有伍思薇的名聲,吸引了不少影迷。看完影片後網友好評如潮,很快就內部宣傳起來。

在沒有宣傳的情況下,《青春未知數》的意外走紅,實際上是切中了某些80、90後的內心。


伴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現代化的開始,8090年代成長的我們對世界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相比於以前人們認為的「同性戀是變態、不正常」,我們對愛卻多了一份寬容和好奇。

改革開放後社會的巨變、商品經濟的衝擊,或多或少地讓我們體會到愛情的不堪一擊。

獨生子女政策,讓我們習慣了一個人成長的生活。

電視、網絡的普及,也讓我們打發了自己的空餘時間,形成了別人看起來「孤僻」「中二」的我們。

就像影片中的亞裔高中生楚艾莉,膚色、文化、性格的不同讓她與異國顯得格格不入,就像在班上從來都不起眼的自己。

直到有一天,生活的列車翻出軌道,打破了習慣的生活。

艾莉接受了保羅幫忙寫情書的任務,在「幫追」的過程中,艾莉走進了女神艾斯特的世界,知道了她其實很猶豫應不應該選擇和現在的男朋友在一起、以及她對藝術的嚮往;披著保羅的外衣把自己內心的柔情訴諸文字,然後發現兩個人其實有著聊不盡話題和想法。另一邊,艾莉和保羅的關係也隨著幫追事情的發展而加深......


總的來說,影片最大亮點有兩個:一個是平凡人物的角色設定;另一個是將青春時期少年複雜的情感表現出來了。

1. 平凡人物的角色設定

楚艾莉,一個臉黃黃地、其貌不揚的女孩。雖然模樣很耐看,但每天只會穿著牛仔褲,戴著大圓框黑眼鏡,也不會打扮,梳著拖沓的馬尾辮,看上去有點老氣橫秋,一副典型中國女孩的面孔。

就連性格也是悶騷得一批、外冷內熱的典型。在班上雖然經常替同學代寫作業,但在學校也只有會嘲笑她「火車轟隆隆」的無聊人或者普通同學,而沒有朋友。

不過在和保羅建立友誼後,她被保羅的堅定的夢想打動。因為保羅不善言辭,所以就替他給各個美食評論家寫信;就算對父親不交電話費有一點抱怨,也只是暗示地責問幾句就自己說「好吧那我去交」。

保羅,也是一個長相一般,成績一般(如果不說很差的話),普普通通的鄰家男孩,雖然個子挺高,但一根筋和直男的性格也讓人實在「一見鍾情」不來。

艾斯特,算是片子最吸睛的顏值擔當了。雖然如此,但她就像我們曾經每個班中,總是會存在的那一兩個比較好看的。

從故事發生的地方(某個不知名的小鎮)、故事情境,到人物設定,一切都像我們身邊的故事,很容易把人帶回到似曾相識的那些年,讓人容易產生代入感。

2. 平淡中見起伏的細膩情感

愛情是青春永遠不過時的話題,文中的愛情與我們以往看的青春電影的愛情不太一樣。比如說,女生之間不是只會產生嫉妒、爭風吃醋的情感。

曾幾何時,火爆的宮鬥片中各種「一丈紅」和女性算計,讓人感覺女性就是為男性互相爭寵、明爭暗鬥而存在的,女生之間沒有真正的友誼,都是「塑料姐妹情」。

在古代,妃子們為了爭取皇帝的歡喜而勾心鬥角的情況確實可能比較常見,但是時代早就不同了,如今影響我們利益的人,比如說去競爭一個崗位,競爭者可能是同性,也可以是異性,不存在同性之間絕對地對立。同性之間的情感也變得複雜。

同性間情感的複雜化+男女間的微妙情愫+青春年少的迷茫和未知,這些元素的混合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楚艾莉和保羅的親密友誼、楚艾莉對艾斯特的暗戀、保羅對艾斯特外貌的喜歡......三個人的複雜情感不僅很好地詮釋了我們青春期時情感的勃發,而且留下本片最大的懸念究竟最後誰會和誰在一起呢?

看到最後的我們將會被最後一個場景感動,然後感慨,是的,這就是青春的可能性。

不得不說,如此樸素,但又波瀾起伏的情感變化,不正像曾經的我們嗎?

(首發頭條號:欲窮千里目再讀一本書)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