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青春未知數》影評:校園情聖?姬片三角戀?錯!根本沒在講愛情

青春未知數影評

已發公眾號:Talk to MIAO

Netflix出品的網絡電影《青春未知數》自5月播出以來,至今仍然停留在豆瓣熱門電影榜單上,並保持8.0分的優秀成績。

雖然海報中的三個演員呈三角關係,但這部電影要講的故事,遠不止「校園愛情」或「同性感情」這麼簡單。


艾莉楚,白人小鎮上的亞裔學霸,除了收費代寫論文,和學校裡的同齡人幾乎沒有交集。她幫直男保羅代寫情書,寫著寫著,就寫出了「革命友誼」。

保羅喜歡學校校花艾斯特,但艾斯特是個「文藝少女」,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保羅幾乎無法和她交流,只能依靠艾莉楚。

作為一個可以從六個角度完成柏拉圖課題作業的「怪力少女」,艾莉楚和艾斯特的交流自然輕而易舉。不僅如此,艾莉楚很快發現,艾斯特對很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都與自己高度相似。對艾莉楚來說,艾斯特就是自己的「soulmate」。

同時,艾斯特也感受到了這種奇妙的磁場,只不過,她一直以為在手機裡和自己侃侃而談的是保羅。

虛擬世界裡的保羅和艾斯特聊得風生水起,現實中的保羅和艾斯特約會時卻處處尷尬。艾莉楚在中間竭力權衡,但保羅卻在和艾莉楚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對她產生了友誼之外的情感。

這種「你愛她,我愛她,你愛我,她愛誰」的故事,總結起來實在狗血。但《青春未知數》巧妙地利用了「狗血」,並順著「狗血」掘地三尺,挖出了青春電影的三個核心。

圖/豆瓣

比被愛更難得的,是被理解

艾莉楚問保羅:「你喜歡艾斯特什麼?」保羅答:「她很漂亮,而且聰明,總是寬厚待人,她聞起來像剛磨好的麵粉。」

保羅喜歡的,是艾斯特的表象,是感官上的悸動,是每個青春期的少年都會為之著迷的光鮮亮麗。所以保羅總是告訴艾莉楚:「快約她出來。」

雖然泰戈爾早在19世紀就說過「愛是理解的別名」,但後人依舊把愛實踐成了佔有。

保羅開始讀書,努力去理解艾斯特喜歡的文學、繪畫、藝術,但他依舊無法和艾斯特站在同一個思想領域,他的最終目的是「讓她成為我的女朋友」,而非「享受和她交流的快樂」。

當然,這並不代表保羅庸俗,艾斯特高尚,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它們只是很難相融。

同為Netflix出品的美劇《性愛自修室》中,有這樣一段台詞——

你無法強迫別人喜歡你,愛不是大手筆的告白。有時你遇到和你有同樣感受的人,有時候你不夠幸運。但有一天你會遇到某個人,她欣賞真正的你。

對艾斯特而言,「某個人」不是身邊的風雲男友,也不是那群嘰嘰喳喳的的八卦姐妹,而是手機中的「保羅」——可以和她談論文學,欣賞畫作的艾莉楚。

所以愛情,不止會出現在異性間。

打破對情感的固有認知

《青春未知數》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初代赴美移民熱潮的年代,不管是對於亞裔家庭,還是信仰上帝的白人小鎮,同性戀都是一個難以啟齒的話題。

甚至在當時的基督教教義中,同性戀者會下地獄。所以電影中的兩位女主都試圖逃避自己對對方的情感。

其實在影片一開始,就表明了艾莉楚和艾斯特之間的相互欣賞。

艾莉楚被撞到,書本紙張掉了一地,艾斯特上前幫忙,這是兩個人第一次對話。

艾斯特的主動,艾莉楚眼神中的躲閃,二人交接手機時的特寫,都在訴說情愫。但是在她們的認知中,不願承認這種情感的滋生。

而在保羅看來,男生和男生在一起就是運動玩樂,男生和女生在一起就是約會,女生和女生在一起就是八卦打鬧。

在影片導演伍思薇的解讀中,雖然保羅差點親了艾莉楚,但他其實並不清楚自己喜歡她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歡她。因為在保羅的固有認知裡,男生和女生之間沒有約會之外的其他關係。

在被艾莉楚拒絕,又被艾斯特撞見之後,保羅意識到,原來艾莉楚一直愛著艾斯特。

儘管如此,保羅還是會去照顧艾莉楚不擅英文的父親,他並沒有因為艾莉楚的性取向而疏遠她,反而是在他的推動下,才有了片尾艾莉楚鼓起勇氣的一幕。

艾莉楚和保羅的故事脈絡,由導演伍思薇的個人經歷改編而來。

「我人生中第一個真正的好朋友是一個直男,當我在大四的時候以同性戀的身份出櫃後,他幫了我很多,讓我坦然接受了自己的性取向,因為當時我的父母並沒有和我說話。那時候我感受到了那種被接納的感覺。」

如導演所言,「在高中的時候,你所感受到的每一種情感都像是人生中的第一次」。

不同於大眾的情感不一定就是錯的。就像愛情不會只發生在異性間,而異性間也可以存在超越愛情的關係。

而對同性戀者來說,接納自己要比公開出櫃更重要。

找尋另一半,也是在尋找自己

「古希臘人認為,人類曾經四條胳膊、四條腿,並且由兩張臉形成了一個頭。那時的我們很幸福,我們是完整的。因為太完整了,神害怕我們的完整性會妨礙我們對神的崇拜,於是就把我們一劈為二,讓分開的兩個自己在地球上痛苦地遊蕩,無休止地渴望著,渴望著我們靈魂的另一半。」

電影開篇的一段話看起來在暗示之後的尋愛劇情,但在尋愛的表象下,內裡是尋找自己的過程。

艾莉楚不願承認自己對艾斯特的情感,本質上是對自己的不接納。學霸標籤並不能對抗種族、膚色,以及性向的特殊。

《性愛自修室》也探討過「自己」這個話題。劇中主角Otis說:

「家庭和身體都是無法改變的,但你的態度可以改變,學校裡任何人的想法都無關緊要,你就是你,別讓任何人影響你。」

接納自己,並不是青春期獨有的話題。

在克爾凱郭爾的思想理論中,人生有三大絕望——不知道有自我,不願意有自我,不能夠有自我。

許多人一生都在與自己和解,就像艾莉楚的父親,始終走不出妻子離世的陰影,把自己困在原地。

幸而,在保羅的影響下,艾莉楚突破了「不願意有自己」的膽怯,從他人的社交邊緣走向了自己人生的主宰。

在愛情上,始終不敢承認情感的艾莉楚,幾乎在全鎮人面前出櫃——「愛不是要找到你完美的另一半,愛是甘願毀掉自己的好畫,只求換得擁有偉大作品的機會。」

雖然電影結尾艾莉楚和艾斯特的吻並沒有說明她們是否在一起,但又有什麼關係?

就像導演伍思薇說的:「她才17歲,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重要的是,艾莉楚承認了自己,接納了自己,她走出這個小鎮,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作為一部青春題材「網大」,《青春未知數》不管是對青春期情感的認知,還是對自我認同這個議題的探討,都交出了一份相當不錯的答卷。國產網大,乃至國產院線作品與之對比起來,都顯得有些慘烈。

青春期的情感中,最珍貴的從來都不是某一段感情本身,而是藉由這段感情,每個人遇見的那個真實的自己,和即將成為的更好的自己。


訪談部分參考資料:豆瓣@漫遊太平洋《愛不止一種形式(附導演訪談節選)》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