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神力女超人1984》影評:走了心的感想

神力女超人1984影評

看到好像沒什麼人扒這片經濟方面的時代背景,評分又很低,想給它拉拉分,實在忍不住,就註冊了賬號,找了些資料,寫一篇分享一下。(劇透)


雖然懂王,咳咳說錯了重來,

反派洛德的背景——黑金石油公司,好像和他想成為許願石沒多大關係:

片中只有最開始的三個願望與之有直接的聯繫,

一是從大股東手裡奪回了黑金公司的股權和控制權,

二是從已被推翻的巴列維王朝的王族手中奪取石油不成,便奪取了自衛隊,

三是一系列操作之後洛德就獲得了過半的石油油田。

成為許願石以後,洛德實現了個人的成功,但是如此順滑的操作只是為了彰顯洛德作為許願石的神奇力量嗎,石油僅僅代表了洛德足夠rich嗎,naynay,too naive~

從石油這個點開始,歷史就像一條線一般從中間被拎起來了。


引線:福利國家

(不是嚴謹的定義,看看就得了hhh)

再回顧影片之前,先來看一下歷史書上的大事件把:

雖然離1984有點遠,但是這話恐怕得從比石油危機還早的1929年開始說起,1929年-1933年是美國爆發的第一次經濟大危機,危機直接導致了1933年開始的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包含了一系列強政府的干預措施,強調政府干預經濟的凱恩斯主義登場,到1939年,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這次大蕭條也導致了二戰的爆發(1933-1945)。

「戰後歐洲用凱恩斯主義福利國家的藥方實行社會投資,而美國雖然也實行了較強的國家干預措施,但是在整個20世紀,尤其是戰後數十年裡,美國社會相比西歐的一大特徵是高負債的消費社會。」 「美國人熱衷消費,在戰後掀起購置住房、汽車,滿世界旅行,實現美好生活的熱潮,而另一邊,美國的個人債也水漲船高。」「1971年有一半美國人在使用某種形式的分期付款信貸,但只有十分之一的德國人這麼做。」

這一點在片中已經暗示的很明顯:

那麼為什麼美國沒有繼續福利國家政策,而是出現了個人高負債的消費社會?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一就與石油有關,1973年和1979年的兩次石油危機導致了經濟危機,尤其是第二次石油危機: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政局發生劇烈變化,伊朗親美的溫和派國王巴列維下台,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此時又爆發了兩伊戰爭,全球石油產量劇減,油價暴漲。

片中的埃及王子?就是巴列維王朝的後人:

石油危機使美國經濟進入滯脹狀態(1970-1983,離84只差一年了),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並存。「當能源價格上漲帶來經濟衰退,許多原本以走向大政府管制經濟的國家,紛紛調轉方向往另一條路前進。於是在1980年代,里根(就是1984年在位的那位)與撒切爾夫人的「政治婚姻」在美英兩國如期上演。他們的具體施政方案因本國情況而稍有不同,但無不強調減稅、放鬆經濟管控和鼓勵市場自我消化‘慢性疾病’。」

「1981年,裡根入主白宮,裡根政府認為,國家對經濟過度干預,限制了經濟活力,是造成經濟惡性循環的根本原因。為了對付」滯脹」,裡根政府穩定貨幣供應量並減少政府干預。」

而且,里根是反對福利制度的代表人物,「在1976年的大選中,裡根雖然挑戰本黨在任總統福特失敗,但因為攻擊福利制度名聲大噪。他發明了‘福利女王’的說法,稱芝加哥的一位婦女靠著八個名字、三十個地址、十二個社會保險卡,收取種種福利,一年有著15萬美元的免稅收入!雖然這樣的福利欺詐在理論上是可能的,可惜里根從來沒有說出那位女士是誰。有人稱這是為了政治目的虛構的「典型人物」。但裡根還是達到了妖魔化福利制度的目的。」

雖然反福利制度蔚然成風,不能明著打錢了,但是政府除了等待市場恢復,還得實施手段刺激經濟:於是一通操作過後,出現了影片裡個人高負債的消費社會的樣子。

這通操作為什麼會導致當時的美國人這麼熱愛超前消費?這僅僅是因為社會風氣或是思想觀念比較特殊嗎?

「普拉薩德在《過剩之地》中得出的一個重要推論是,美國人的貸款之所以和歐洲相比如此規模巨大,是因為在美國,貸款成為了一種另類的獲取社會福利的方式。」 想不到美國還是隱性的福利國家。

「主要的福利手段有兩種,一是通過稅收減免,鼓勵那些私人福利系統,尤其是公司為員工提供私人福利,;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參與了一系列為私人提供貸款的計劃,其中最為人知的莫過於《1934國家住房法案》下成立的聯邦國民按揭貸款協會,即2008年金融危機中的導火索——‘房利美’」。

只要個人持續獲得收入,就可以通過借貸提前體驗更高水平的生活質量。在政府的支持下,通過借貸進行超前消費就是一種獲取福利的方式,這一模式稱之為「信貸凱恩斯主義」

此外,除了個人,美國政府的福利對象還有企業,主要的方式不是打錢,而是設置了複雜的稅制,大公司有能力雇傭會計師團隊,就能夠獲得較多退稅,或者偷稅漏稅。片中暗戳戳的也有提到,洛德扳倒股東的方式就是稅收:

還有神奇出現的小哥的背景也是會計公司,這都是巧妙的劇情提示:


大段歷史過後,能看到這裡的都不容易

虛假繁榮

的心理經濟邏輯(有點虛張聲勢的樣子,就不放標題了吧)

洛德是這麼宣傳股票的:

想要就是需求,想要就是樂觀的預期,於是預期就自我實現了,不需要真產油的油井,股價就虛假繁榮了。這部片子真的講的好簡單又透徹。

投資者們跑步入場:

字幕有錯,這裡的shares是股份;股票的意思

然後這個邏輯居然還能再用神奇女俠的世界觀和邏輯解釋一下:

這裡普遍的元素可以是人們樂觀的預期,對靠著金融業躺著掙錢的嚮往,當所有人都進入市場的時候,這股力量很強大,比如股票牛市會走向巔峰,但是它又很快會崩塌,因為真正強大的東西不是股民,力量所在可以指代實體製造業,它才是力量所在。之前一直不理解怎麼會有崩盤,現在這個略顯神奇的解釋好像也說得通,所以這部電影評分真的不能再高一點嗎。


還有服化道也可以八一八

服化道很明顯的提示了芭芭拉的黑化過程,走向極端的女權(=男權≠平權)。芭芭拉出場的時候,還是一個心懷溫暖的女性,她穿的是寬鬆的粉色,還會給流浪者送食物;但她嚮往戴安娜的帥氣風格,比如兩人相遇戴安娜穿了豹紋高跟,芭芭拉直呼cool,說好想做自己,最後走極端變成了豹女:

酒會上為了模仿性感嘗試穿緊身的黑色和不合腳的高跟,而戴安娜穿的是飄逸寬鬆的長裙:

在打完流氓以後就徹底變成了煙燻(+帶刺的是朋克?),最後拋棄人性直接豹化。豹化也就是」成為第一,成為頂尖的獵食者「,由此可見她只是想佔據優勢地位,而不是平等,她為此失去了內心可貴的人性和溫暖。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