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女人碎片》影評:細雪,大橋,蘋果核

女人碎片影評

《女人碎片》可以說是今年的《婚姻故事》,卻更加平緩,也更加私人化。

鏡頭貼近凡妮莎扮演的瑪莎與拉博夫扮演的希恩這對情侶,悲劇終於讓兩個人伴著細雪分道揚鑣,橋依然會合攏,蘋果樹也終究枝繁葉茂,只是失去的,逝去的,破碎的溫情脈脈,也只能在回憶與想象中被慢慢拼湊。

劇透預警

近一年來,聚焦女性視角的電影突然就變得很多,基於韋恩斯坦事件記錄女性工作困境的《助理》,討論女性墮胎問題的《從不,很少,有時,總是》與《未懷孕》,女同題材的《菊石》,記錄底層女性漂泊的《無依之地》,控訴女性有罪論的《花漾女子》,關注深閨女性心理狀態的《吞嚥》,去年引發廣泛討論的列夫朗道系列的首部《列夫朗道?娜塔莎》,包括安雅參與或主演的《放射性物質》與《愛瑪》(這兩部是用來湊數的,純粹是因為裡面有安雅我才會加上去)。

而在這些同題材作品之中,《女人碎片》應當算是表現得最好的那一類了,攝影,故事把控,觀點,演技都沒有明顯的短板甚至有不少非常亮眼之處。

故事從一開篇的前半個小時就牢牢攫住了觀眾的關注,開頭修橋工人希恩趕回家中,老婆即將生產,因為家境一般,所以老婆媽媽幫他們買了車,儘管如此,夫妻二人還是琴瑟和諧。

下面這一段非常精彩:

妻子瑪莎突然開始宮縮,希恩打電話給之前的助產士芭芭拉打電話,但是芭芭拉說正在幫別人生產,很快會過來

希恩安慰瑪莎,給她講笑話,瑪莎的狀態好了一點,但是這個時候羊水破了,瑪莎的疼痛也在逐漸加劇

此時另一個助產士伍德沃德來幫助瑪莎生產,雖然此時瑪莎的胎位和開指包括嬰兒的心跳都很正常,瑪莎已經快難以忍受疼痛了,於是伍德沃德建議瑪莎先泡一個澡

和希恩彼此相擁的瑪莎暫時戰勝了疼痛準備生產,伍德沃德此時卻無法聽到胎兒的心跳,並讓希恩給醫院打了電話,在幾個人的努力之下,孩子還是誕生並且發出了哭聲

就在大家都鬆一口氣的時候,突然發現孩子身體變紫,此時救護車才姍姍來遲。

這些,都在一個長鏡頭當中。

這段鏡頭自然是有剪接的,不過導演選擇了這樣一個相對而言很緊湊的事件並通過室內的長鏡頭實現一種近乎全景化的敘事,正是因為這一段是全片最為核心的部分,夫妻二人的相濡以沫,助產士雖然有變動依舊盡心盡責的工作,都因為嬰兒之死這件事而開始扭曲。

我單獨拿這一段出來講更是為了展現一下這種情緒反復波折的敘事,稍微梳理一下,在這段22分鐘左右的長鏡頭中,事件正向與反向竟然來回變換了十次。

宮縮痛苦(壞)->電話聯繫助產士(好)->助產士無法及時趕到(壞)->希恩安慰瑪莎讓瑪莎放鬆(好)->羊水破裂,更加疼痛(壞)->另一個助產士來到(好)->瑪莎已經無法忍受疼痛(壞)->泡澡,音樂,希恩的安撫(好)->胎兒沒有心跳(壞)->胎兒誕生,有哭聲(好)->嬰兒身子發紫(壞)

所以開頭的這一段,算是劇作+攝影+演技三者的完美融合,流暢的鏡頭之下故事也波瀾起伏,人物也在這段時間內被賦予了獨特的個性與情感紐帶,我很喜歡這一段。

關於長鏡頭,本片其實很多地方都有用到,開頭希恩一路從工位回到車上

瑪莎旋轉上樓的長鏡頭(這段拍得是真的漂亮)

瑪莎妹妹帶男朋友回家裡一段室內多人長鏡頭(這段的調度很不錯)

包括結尾小孩上樹摘蘋果的鏡頭。

除了鏡頭之外,凡妮莎和拉博夫都奉獻了令人信服的演技,長鏡頭最考究演員的持續帶動情緒的能力,希恩和瑪莎在浴缸裡執手相依的部分兩個人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是非常到位的,而後面希恩與瑪莎漸漸行遠的生疏與離別,亦各有風味。

拉博夫近來醜聞不斷,不管是暴力傾向還是酗酒等等,從《變形金剛》進入大家視野的拉博夫走上了一條非常崎嶇的自我墮落的道路,但是話說回來,單論演技,拉博夫確實沒話說,從13年的《女性癮者》,到16年的《美國甜心》(雖然我不喜歡這一部但是演得不錯),到《花生醬獵鷹》,到《女人碎片》,拉博夫證明了自己在駕馭角色這點上的功底。(如果不是自身作風問題,拉博夫靠這個拿個奧斯卡男配提名應該還是可以的)

說起拉博夫,我就突然想到了前些年他在sia歌曲elastic heart的mv中和小美女在籠子裡難捨難分的場面。

而sia導演的新片《繆季蔻》(Music也真不太好翻譯成中文標題,總不能直接叫「音樂」吧)大概在21年2月底也要上線了,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哦,差點忘了,扮演瑪莎媽媽的艾倫·伯斯汀,在片中情感大爆發的那一段也很賞心悅目

這個媽媽是個老戲骨了,當年《夢之安魂曲》裡母親的那個角色,我就驚為天人

然而鏡頭與演技終究是為了敘事服務的,而本片因為嬰兒之死引發的事件漣漪,蔓延到了很多個方面,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瑪莎的生活與工作,她與希恩的情感在這之後也開始如斷崖般疏遠,另一方面,家人力爭對助產士伍德沃德的訴訟,又讓全片有了更多的內蘊。

母親和瑪莎在廚房裡的這場對峙,我覺得就是本片最大的分歧。

失去嬰兒的瑪莎雖然痛苦,但是她希望能通過轉移注意力來逐漸度過這段傷心的時刻,她反感家人那種」必須找一個兇手繩之以法「的做法,因為這樣會不斷撕裂她的傷口同時也會給別人帶來傷害。

母親的那段話則表明,她希望瑪莎能正視這個問題,嬰兒的死亡定然是哪裡出現了疏忽,而助產士難辭其咎,也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當然也可能和賠償金有關)

其實這兩點,看上去都沒有錯,只不過是面對傷痛的態度罷了,瑪莎在最後的庭審之中,其實還是選擇了站出來直面這一事件,只不過她並不想用這場審判去傷害一個沒有大錯的助產士,嬰兒的死,和她最初在家生產的選擇,和他老公的支持,和助產士片刻的疏忽,和嬰兒本身的身體狀況等都有關係,沒必要真的找到一個兇手,因為悲劇是由一個個選擇的鎖鏈構成的,誰都難辭其咎。

從這一點上,我覺得影片的處理還是不錯的。

再來說說這篇影評標題提到的三個意象吧。

細雪

本片中隨著時間的變化,城市慢慢入冬,河面有了浮冰,最後春天來臨,河面重新洶湧蓬勃,這顯然就是用氣候來展現事件下行的狀態。

十二月氣溫變冷,希恩開始重新喝酒,他試圖帶瑪莎出遊的計劃未果,瑪莎對做愛也毫無興致。

一月份河面開始出現浮冰,瑪莎和希恩也越發生疏,希恩和瑪莎的律師親戚成為砲友,瑪莎也在夜店混跡,曾經為了生孩子而買的健身球,也被菸頭戳破。

二月份河面完全凍冰,瑪莎和母親大吵了一架,希恩在母親金錢的慫恿之下也伴著小雪永遠離開了瑪莎。

而到了三月份氣溫開始回暖時(我們能看到法庭外的階梯上還是有殘雪),瑪莎選擇面對過去並放棄對助產士的指責,自己種下的蘋果種子也開始發芽。

四月份,她在橋上撒下女兒的骨灰,意味著她終於慢慢釋然,也許傷痛還存在,但是時間終將讓一切煙消雲散。

那麼為什麼要說」細雪「呢?因為電影有一幕非常漂亮,就是瑪莎和她姐姐說話的時候,那時戶外正飄著小雪,陽光照射下,如同萬千細小的星光,平時電影裡大多是雪花紛飛,很少能見到這種如此細膩的雪沫飛揚的鏡頭,當時真的給我看呆了,也很幸運,鏡頭非常完美地記錄了這一刻。

影片第一個鏡頭,希恩就在修橋,那個時候他還如此愛著瑪莎,希望橋修好後,他們還未出世的女兒能第一個登上這座橋。

每次時間的推移,橋就又建好一點,只不過這橋後來大概也不是希恩在主導著去建了,所以曾經他想用這一座橋來表達對女兒的愛意,然而橋建好了,人卻離開了,大概希恩想著,沒有了女兒,之前的熱忱也就沒有了意義。

然而,結尾瑪莎還是在橋上撒下了骨灰,算是女兒遲來的一次造訪。

不過,橋在本片的含義也不僅僅如此,希恩和他的律師砲友介紹了有些橋坍塌背後的原因,就是共振,當外界的頻率與自身振盪頻率一樣時,就會產生震盪的疊加引發災難。

而如果我們把瑪莎看作是一座橋的話,她本身冷處理的方式,雖然一直心有掛念,然而至少還活得下去,但是隨著來自丈夫,來自家人的不斷干預,他們就彷彿不斷逼近她本身所敏感的這個諧振頻率一般,讓她走向了不知所措,瀕臨斷裂的邊緣。

蘋果核

最後,是這個我們前面會感到有些莫名其妙的蘋果,與蘋果核。

嬰兒去世後,瑪莎突然喜歡上了吃蘋果,並且後來開始找書去種蘋果,最後的庭審上,她回答說當時聞嬰兒的味道就像蘋果的香味,這時我們反過來看她的舉動便能知道,她對蘋果的執念其實是對女兒的一種無聲的懷念,蘋果核的發芽,便也有了更多新生的意味。

最後那個蘋果樹的鏡頭,亦是她最美好的夢想。

她聞著像蘋果,一定也喜歡吃蘋果吧。

我吃蘋果,會不會就能離女兒近一點。

蘋果樹長成了,女兒大概就會回來吧?

我開頭就講到,這片子就是今年的《婚姻故事》,同樣聚焦一對曾經恩愛夫妻情感的分崩離析,孩子同樣既是紐帶又是導火索,《婚姻故事》顯然對「婚姻」這個話題有著更多的探討,《女人碎片》則是面臨悲劇之後重整人生重新出發的心路旅程。

冬天,會來,也會再過去,哪怕在嚴冬之中,也有美麗的細雪飛揚。

大橋,無論有沒有這個曾經熱衷的修橋人,也都會如期合攏。

蘋果,吃掉後還有核,也許有一天,這個小小的種子,也能結出同樣香甜的蘋果。

長鏡頭中構建出來層層圈圈的家庭空間裡,一個女人在默默地將她的心重新拼合。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