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默愛》影評:肥溫也救不了了

默愛影評

p.s 為啥要被刪 我改還不行嗎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默愛》都是一部值得期待的電影。

主題,19世紀的兩個女人之間的禁忌之戀,取材於真實人物,英國科學史上著名的化石獵人瑪麗·安寧,話題性十足。

主演,凱特·溫絲萊特和西爾莎·羅南。肥溫就不用說了,從影二十多年依然魅力不減的Rose羅南,年僅26歲已經手握四次奧斯卡提名。

導演,弗朗西斯·李,前兩年的處女作《上帝之國》曾引起過極大的關注,被譽為英國版的《斷背山》。

然而昨晚看完,我只能說,真的,有點,失望。

電影想講的東西很多,愛情,酷兒,平權,可惜的是,一樣都沒講好。

有姬情沒有愛情

先來說說愛情。

假如存在一個情感的溫度計,《默愛》只有0度和90度、100度,中間是空的。

一開始是0度。

瑪麗·安寧(溫絲萊特 飾)和母親一起住在英國南部的海邊小鎮萊姆里吉斯,靠在海邊尋找撿拾化石和貝殼賣給遊客賺錢。

地質愛好者默奇森前來拜訪,短暫停留之後,繼續前往歐洲大陸遊歷,留下妻子夏洛特(羅南飾)給安寧照料。

安寧和夏洛特來自不同的階級。

安寧,勞動婦女,兩個字,糙和硬。

穿著樸素,不講究,尿急了就在海灘上就地解決,擦擦手,掰開肉餅就吃了起來。

默奇森第一次到訪的時候,她哼了一聲,不請自來;說她在倫敦地質協會很有名,她哦了一聲,那個男孩聚集地;說想跟她共事一段時間,她不耐煩,我不是導遊。

兩人性格也截然不同。

夏洛特來自上層階級,弱不禁風,不食人間煙火,活脫脫一個英國林黛玉。

夏洛特對自己的丈夫萬般順從。

她跟默奇森一起去餐館吃飯,默奇森滔滔不絕,牛排要三分熟,土豆要奶油淋的,紅酒要35年,完了侍應生看了一眼夏洛特。

默奇森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我的妻子要一些清淡的烤白魚肉,不要調味。夏洛特沒有抗議,也沒有發脾氣。

夏洛特「剛好」在默奇森走的第二天發燒暈倒,安寧只能把她從旅館接到自己家裡,貼身照顧。

溫度突然就飆升到了沸點附近。

安寧在夏洛特胸口上抹藥膏的動作充滿情慾,顯然不是對待病人的「正確方式」。抹完藥膏之後,她還慌慌張張地看窗外有沒有人,更加顯出「做賊心虛」。

可是等一下,昨天你不是還嫌棄這個「林妹妹」,互相對罵嗎?怎麼一場病就讓你產生好感了?

最讓人覺得突兀的一場戲是兩人應醫生的邀請一起去聽音樂會,安寧因為夏洛特跟其他女的聊得很high而吃醋,自己冒雨跑了回家。

夏洛特之後回來安慰她,深情地說:「你是今晚最迷人的人,也是我心中最美麗的。」

這種缺乏情緒鋪墊的強行表白,只會讓人覺得尷尬而不是甜蜜。

導演用了許多情節片段來刻畫兩人的感情,今天一起做飯,明天一起黏貝殼,可是這些片段都很零散,看不出來兩人的關係存在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

它們就像是一個個模糊的攝氏刻度,然後就在我們都還停留在不冷不熱的區間的時候。

突然,導演說,來不及解釋了,快上車,然後安寧和夏洛特就開始乾柴烈火地搞上了。

觀眾一臉懵逼:這不是開往幼兒園的車?

導演用了跟處女作《上帝之國》一樣的拍攝手法,採用不同的色調和風景,映襯兩人關係的前後轉變。

在安寧和夏洛特還沒有發生關係的時候,兩人各有各的煩惱,電影的色調灰暗而冷峻,海邊暴風吹起洶湧澎湃的浪濤。

但在激情一夜過後,色調開始轉暖,出現了更多富有生氣的景物,和煦的陽光,緩緩的暖風,平靜的大海。

但是就像前面所說,一段關係只有兩頭,沒有中間的轉變過程,是不夠的。

安全的姬情

如果以姬片的標準來衡量這部電影呢?不好意思,可能也很難令人滿意。

過去年代的同性戀都會面臨的是什麼?是外界的偏見和阻撓,是現實生活的危險和無奈。

但在這部電影裡,統統沒有。

除了對安寧懷有好感的伊麗莎白和男醫生,電影從頭到尾,幾乎沒有出現過小鎮萊姆里吉斯的其他居民,自然也不會有什麼社會性死亡的危險。

至於親人,夏洛特的丈夫只在開頭出場了幾分鐘,之後就一去不回,堪稱工具人的存在,自然也談不上阻撓。

唯一的危險是她們啪啪的聲音可能會被安寧母親聽到,這確實讓人看的時候緊張了一下下。從鏡頭的交代我們看到,兩人在啪啪的時候都極力抑制著自己,不叫出聲。

但是母親到死似乎都不知道。

簡單地說,她們非常安全地,沒有任何危險,也沒有任何思想包袱,愉快地在19世紀談了一段禁忌之戀,甚至還敢在女僕面前親親熱熱,足夠放肆。

有國外的評論說,兩人擺脫了英國社會的約束限制,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愛意,觸摸對方的身體。

這句話後半部分是對的,她們的表達確實很自由,也摸了對方,但是我看不出來她們受到過什麼約束限制。

沒有了潛在的危險與衝突,電影不可避免地變得無聊和乏味。也難怪衛報說它故事單薄,老調重彈,vulture的評論則說它空洞,缺乏實質性的內容。

觀眾的打分也說明了電影的平淡。metacritic的專業評分只有73,IMDB是6.5,至於豆瓣,已經下滑到了7.2。

當然,有生之年能夠看到溫絲萊特和羅南演情侶,是很養眼的。

兩人離別之前的臥室大戲,都是溫絲萊特和羅南自己設計編排的,只拍了一條就通過了。emmm.....

敷衍的女性主義

主演溫絲萊特也是電影的製作人,她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感慨:現在沒有多少電影講述堅強女性的故事,更不要提歷史上那些被男性奪走了成就的女性。

言下之意,是要為這些女性發聲。

可是電影沒有發出什麼有意義的聲音,因為它幾乎只有開頭和結尾提到了女性話題,中間光顧著談情說愛去了。

溫絲萊特飾演的瑪麗·安寧在歷史上確有其人。

她於1799年出生在多塞特郡的萊姆里吉斯,從小就隨父親到海邊撿拾化石,因而培養出超人的化石識別能力,曾經發掘了魚龍、蛇頸龍和翼龍等轟動科學界的化石。

儘管安寧的貢獻極大,後世學者甚至把她稱為「已知最偉大的化石採集家」,但在男性主導的19世紀科學界,她的成就始終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和獎勵。許多學者都用她的發現來做研究,卻從來沒有提到她的名字。

電影開頭的一幕就很有代表性。

幾名工人把魚龍化石抬進博物館,一旁的男人不停地叮囑,小心點,謝謝,小心點。

然後鏡頭一轉,只見這人拿起魚龍嘴巴繫著的,寫著「魚蜥蜴,瑪麗·安寧小姐發現於萊姆里吉斯」的紙牌,輕蔑地笑了一下,然後把它撕掉,換上另一張紙牌:

「魚龍,霍斯特·亨利先生捐贈。」

瑪麗·安寧的署名權和命名權就這樣被剝奪了。

結尾同樣值得玩味。

回到倫敦的夏洛特邀請安寧過來密會,其實是希望她來倫敦同居,但在安寧看來,這是一場欺騙,因為夏洛特明明在信裡只是說要她過來參觀博物館,結果卻想要她放棄自己的職業,像默愛化石一樣把她裝進精緻的玻璃匣子裡。

夏洛認為辛苦的化石採集工作,安寧卻認為這是給予她屬於自己的自由和成就感。

這是一場姍姍來遲的關於職業女性的討論。

除了一頭一尾的兩段女性話題情節,整部電影幾乎都被兩人的情愛塞滿。

導演在講述這個虛構的愛情故事的過程中,大部分時候都忽略了安寧身為開拓性的優秀科學家和學者的一面。

那些滿手汙泥的化石採集鏡頭,都是為了說明她的艱辛生活,或者襯托她和夏洛特的感情,唯獨不是為了說明她的工作的重大歷史意義,或者她對科學研究的熱愛和理解。

換句來說,導演竭力挖掘這個19世紀的傑出女性的內心世界,甚至為她虛構了一段女同性戀情,塑造成一個今天看來性別觀念十分現代和時髦的女性。

但卻無視她在歷史上的傑出貢獻、打破科學界男性主導地位的開拓意義、對後世女性參與科學研究的榜樣作用。

這就很詭異了。

更詭異的是,評論界非議弗朗西斯·李忽略歷史上的夏洛特的學者身份,把兩人寫成蕾絲邊,李的反應只是:我是工人階級,我是酷兒。

好吧。

首發於個人號:一坨菜醬

p.s 後台回復片名可領取正片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