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遊牧人生》影評:不止是「他們那個國家的問題」

遊牧人生影評

隨著《遊牧人生》網絡資源的流出,這部已然獲獎無數,被譽為今年奧斯卡大熱的影片終於讓人得以一窺究竟。網絡上關於在美國讀書生活,拍美國故事的導演趙婷到底算不算是中國導演也有不小的爭論。

電影《遊牧人生》的原著是來自傑西卡·布魯德,《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從題目就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的政治意味——在21世紀的美國生存。作者透過這段「現代遊牧民族之旅」,直指美國正在奔向一個日益不平等、不穩定和不安全的未來。

作者傑西卡·布魯德在接受採訪時談到,房價飛漲,很多人為了買房此生都背負了巨額債務,工資卻沒什麼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成為遊牧民的決定就顯得沒那麼激進了——因為他們沒得選。她是事件的體驗者,開著貨車「海倫」上路,但也是故事的旁觀者——她記錄了一個新興的、不斷壯大的美國現代流浪生活:這群老年人不是在悠閒地享受退休生活,而是出於生活的需要,從事著艱苦的、低薪的、季節性的工作,以補充他們微薄的社會保障收入。他們說自己不是「無家可歸(homeless)」,而是「無房一族(houseless)」。

之前我們曾經在文章《捧回威尼斯金獅獎的導演趙婷》(回顧)裡分享過,趙婷在《遊牧人生》里希望進行的去政治化表達,不管來自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會被這個人、這群人打動,而不簡單只是認為「那是他們那個國家的問題」

現在看完影片,其實不得不說透過鏡頭中還是能看出趙婷包裹在其中的人文內核的。它雖然依然是一個美國人的故事,而且是發生在特定政治經濟環境下的遺留問題——因為工廠的存在而存在的小鎮,因為工廠的消亡而成為空城,但電影《遊牧人生》的重點並不在事件的成因與解決方式,而是時代背景下每一個人被碾壓後的個人選擇。

世界呼嘯著穿梭過每一個站立著的人,有的人倒下了無痕跡,有的人卻用盡方法想要走上自己的道路。這撲面而來的時間沉澱的重量,不僅僅是政治的產物,更有命運的無常。

而故事的核心,也不再探討其中的社會問題,而是變成了跟著主人公踏上永遠可以說「再見」的旅程。這個名字Fern,來自主演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的虛構,或許就是「流浪版本」的她會給自己取的假名。

電影中那個Fern在路上遇到的「橡膠流浪漢集會」(Rubber Tramp Rendezvous),也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戶外遊牧民集會。

電影的拍攝也可以說就是一場真實的旅程。

只有25人的小團隊,他們一起旅行了5個月,踏足了7個州,追趕著季節,追尋著景致,尋找著那些能成為故事一部分的人,他們一直在路上。

《遊牧人生》不是趙婷憑空改編而成,電影細膩自然的真實感,來源於真實的人物。正如她一貫的風格,那些「現代牧民」並不是演員,而是製片人提前到取景地溝通到的普通人。趙婷聽這些人講述自己的故事,然後把他們自己的故事融入劇本,成為了《遊牧人生》中獨一無二的每個人。它獲得了一種近似於紀錄片的真實質感。

趙婷深受泰倫斯·馬力克(代表作《生命之樹》)影響,她戲稱自己來自「泰倫斯·馬力克電影製作學院」。「魔法時間」裡的自然光線,廣闊無垠的風景,凝視著虛無的迷失面孔,都在《遊牧人生》中得到了很好的表達。

趙婷也有幸在後期階段得到了馬力克本人的建議,他給了她很高的評價。

所以,這是一部不那麼美國的美國電影,儘管客體也好載體也好都不容置疑,但核心講述的還是每個人的故事。

世界上的每個角落,都有不得不上路的人們。在《遊牧人生》的表達裡,你可以看到每一個不得不上路的人,無關膚色無關政治無關國籍。

他們並不是無家可歸的人,他們只是一群失去愛人、尋找家園的人。

-END-

原創:藝小萌

首發於公眾號:會點兒電影

參考資料:

「1」When Growing Old Means Living in Your Car, Working in an Amazon Warehouse @The Nation

「2」‘Nomadland’: How Chloé Zhao Made a Secret Road Movie While Becoming a Marvel Director @Indiewire

「3」Frances McDormand on Chloé Zhao’s ‘Nomadland’ and Being Offered a Job at Target @Variety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