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遊牧人生》影評:我永遠選擇自由

遊牧人生影評

看完《遊牧人生》之後,我坐了很久卻一個字也沒寫出來,有很多話想說,可好像又無從說起。

這應該是我這一年多看過的最喜歡的一部電影,一部有些浪漫有些悲傷的公路片。

電影一開頭,就介紹了整個故事是在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下發生的,失去了丈夫的fern走上了一邊打工一邊開著房車旅行的現代遊牧生活。

認識的人都覺得她過得不好,說她是「homeless」,但她倔強地強調自己只是「houseless」。

可其實這在其他人眼中又有什麼不同呢?一個六十多歲的人既沒有固定工作、也沒有固定住所,這樣的生活會好嗎?

但fern並不是一個人,她在路上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大部分和她是差不多的年紀。

他們之中有人想在還來得及的時候享受生活,有人癌症擴散想在最後的日子裡以更好的方式離去,有人的親人全部離世所以無所牽掛。

但一樣的是,他們的身上都有著過去留給他們的巨大傷口,而這傷口需要在路上去慢慢痊癒,或者掩蓋。

其實如果單從整部電影的敘事結構來說,它是緩慢,甚至有些鬆散的,它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好像只是在記錄著,然後就這樣呈現出來。

但是那些茫茫無垠的曠野、遼闊的大海、車窗外掠過的夕陽下的景色,配合著安靜的鋼琴曲,就已經足夠體會到這部電影所想要表達的東西。

它可能是自由,也可能是對生活無奈但依舊微弱地抵抗,當那些過程中遇到的艱難與痛苦被弱化,留下的便是我們對生活和對自己的拷問。

突然想起之前看過的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荒野生存》。一個家庭優渥、成績優秀的人在畢業後放棄了令人羨慕的工作,捐出了自己所有的存款,去阿拉斯加流浪的故事。

他是一個極度的理想主義者,但他也用自己的行動去實現了自己心中的理想,雖然最後的結果是他被餓死在阿拉斯加公園,但他找到了屬於他的自由,永遠留在他自己的花園之中了。

豆瓣短評裡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無法拒絕自己內心的人真是偉大又可憐」。這個世界上懷抱理想的人有很多,但能耐得住漫漫長夜的孤獨、能忍受世人嘲諷的言語、能不屈服於現實生活的人,寥寥無幾。

我並不是在鼓勵大家盲目追求自己的理想,但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種生活方式,無論是哪一種,無論是否符合我們的價值觀,如果不能做到贊同,至少也要做到尊重。

尊重他們與世界的抗爭,尊重他們順從內心的勇氣。

但《遊牧人生》和《荒野生存》還是不一樣的,fern身處在那個經濟蕭條的漩渦下,有很多時候其實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並不是她主動放棄了什麼,而是生活奪走了什麼。

電影到結尾,我才意識到,fern其實並不是「homeless」,只是能被她稱為家人的人已經不在了,那個緊鄰鎮邊、有寬闊視野的房子對她來說沒有任何意義,而她只能在路上去一遍遍懷念他,期盼某一天會和他在路上重新相見。

電影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只剩七八個月壽命的老奶奶說的話。

她說:「今年我75歲了,我覺得這輩子過得不錯。我曾在划皮艇時見過很多美好的事物:在愛達荷河邊,我見過一家子麋鹿;在科羅拉多的湖上,一隻巨大的白色鵜鶘落在我的皮艇前方;劃過一個彎角後有一塊懸崖,我看到上百隻燕子停在上面,還有燕子在空中飛舞,因為河水的倒映,看起來就像我也飛起來了;還有剛剛孵化的雛燕,小小的蛋殼從懸崖落到水面漂浮著,那些白白的蛋殼簡直太美妙了。我覺得我經歷得夠多了,我的人生已經完整了。如果就在那一刻死去的話,對我來說完全沒問題。」

人的一生說起來真的不算長,不要讓年齡、性別、外貌或者別人的眼光、世俗的偏見這些事情影響自己向前的步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軌道,我們就在自己的路上,盡可能以喜歡的方式度過就好。

我們就在路上見吧。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